版权信息
  • 主管: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四川省医疗卫生服务指导中心
  • 协办:四川省医学会
              四川省医师协会
              四川省护理学会
  • 出版单位:实用妇产科杂志编辑部
  •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玉林南街
      2号附3号
  • 邮编:610041
  • 电话:028-86131263(稿件咨询)
  • 邮箱:jpog1985@163.com
  • 主编:赵霞
  • 编辑部主任:王刚
  • 编辑部副主任:肖尧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3-6946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51-1145/R
  • 印刷:四川新华印刷有限责任公司
  • 国内发行:四川省报刊发行局
  • 海外总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有限公司(北京399 邮箱,100048)
  • 国外发行代号:M3279
  • 订购:全国各地邮局 邮发代号62-44
  • 定价:每册20元 全年240元
  • 广告发布登记编号:川广登字[2020] 0007号
友情链接
更多>>
    《实用妇产科杂志》
    • 主管: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四川省医疗卫生服务指导中心
    • 协办:四川省医学会
                四川省医师协会
                四川省护理学会
    • 主编:赵霞
    • 编辑部主任:王刚
    • 编辑部副主任:肖尧
    • ISSN: 1003-6946
    • CN: 51-1145/R
    • 邮发代号:62-44

  • 当期目录
  • 优先出版
    2024年 第40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24-8-15
  • 简明目录
  • 带摘要目录
  • 专题讨论
  • 卵巢非上皮性恶性肿瘤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现状与挑战
    杨洁;向阳
    2024.40(8):593-596[摘要][PDF  0K]()[HTML]

  • 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现状与挑战
    丁晓琴;彭鸿灵;郑莹
    2024.40(8):596-599[摘要][PDF  0K]()[HTML]

  • 卵巢交界性肿瘤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现状及挑战
    刘昀昀;朱幼梅;林仲秋
    2024.40(8):599-602[摘要][PDF  0K]()[HTML]

  • 微创手术在卵巢恶性肿瘤保留生育功能治疗中的应用优势及价值
    张旭垠;华克勤
    2024.40(8):602-605[摘要][PDF  0K]()[HTML]

  • 卵巢恶性肿瘤保留生育术后辅助治疗的选择及长期管理
    屈庆喜;张师前
    2024.40(8):605-607[摘要][PDF  0K]()[HTML]

  • 遗传性卵巢恶性肿瘤高危人群生育指导及建议
    王颖梅;田文艳;薛凤霞
    2024.40(8):608-611[摘要][PDF  0K]()[HTML]

  • 卵巢恶性肿瘤保留生育治疗的助孕策略
    李玉洁;梁晓燕
    2024.40(8):611-613[摘要][PDF  0K]()[HTML]

  • 临床病案讨论
  • p53突变型中分化子宫内膜癌患者保留生育治疗病案讨论
    穆合丽萨·穆合塔尔;郑莹;彭诗意;陈思敬;杨帆
    2024.40(8):614-617[摘要][PDF  0K]()[HTML]

  • 指南解读与专家共识
  • 《NCCN 阴道癌临床实践指南》(2025第1版)解读
    金泓宇;彭鸿灵;孙春堂;郑莹
    2024.40(8):618-624[摘要][PDF  0K]()[HTML]

  • NICE《产时管理》指南(2023)解读
    魏琳娜;庞婉颖;漆洪波
    2024.40(8):625-629[摘要][PDF  0K]()[HTML]

  • 综述与讲座
  • 有并发症的单绒毛膜性多胎妊娠减胎方式应用进展
    蒲赫阳;张卫社;
    2024.40(8):630-633[摘要][PDF  0K]()[HTML]

  •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代谢组学研究进展
    罗廷;王梦瑶;曹云霞;魏兆莲;
    2024.40(8):634-638[摘要][PDF  0K]()[HTML]

  • 论著与临床
  • 盆底康复治疗患者的分布及变化趋势分析:一项基于3033例患者的研究
    吴纯华;刘娟
    2024.40(8):639-644[摘要][PDF  0K]()[HTML]

  • 术前炎症免疫营养指标预测子宫颈癌淋巴结转移列线图模型构建及验证
    许星月;郭依琳;王璐;李梦琦;李瑞;卢富华;赵虎
    2024.40(8):645-650[摘要][PDF  0K]()[HTML]

  • 改良经阴道子宫颈环扎术与经典环扎术的疗效对比分析
    李亚锦;王钥;唐岑;余晓娟;马兰仙;胡万芹
    2024.40(8):651-656[摘要][PDF  0K]()[HTML]

  • 经产妇首次经剖宫产分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徐骁鹏;张雅文;沈敏红;黄沁
    2024.40(8):657-663[摘要][PDF  0K]()[HTML]

  • 叶酸补充持续时间与妊娠期糖尿病及不良围产结局的关系
    王尽轶;马春星;高月月;张亚明;王凤英;刘训涛;刘云春
    2024.40(8):664-669[摘要][PDF  0K]()[HTML]

  • 先兆早期早产孕妇近期分娩的风险预测
    刘艳清;袁玉红;石琪
    2024.40(8):670-675[摘要][PDF  0K]()[HTML]

  • 胎儿肝血管内皮瘤的产前超声诊断及临床预后
    苏晓荣;王瑷琳;铁红霞;魏传敏;李天刚
    2024.40(8):676-678[摘要][PDF  0K]()[HTML]

  • 短篇报道
  • 先天性睑裂狭小综合征合并卵巢多囊样改变1例
    王芳;叶虹
    2024.40(8):679-680[摘要][PDF  0K]()[HTML]

  • 卵巢非上皮性恶性肿瘤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现状与挑战
    杨洁;向阳
    卵巢非上皮性恶性肿瘤约占所有卵巢恶性肿瘤的10%[1],主要包括恶性生殖细胞肿瘤( malignantgerm cell tumor,mGCT)和性索间质肿瘤(sex cord stromal tumor,SCST)。 卵巢 mGCT 和恶性 SCST 的年发病率分别为 3. 7 / 100 万和 2. 1 / 100 万[1]。 卵巢 mGCT占所有卵巢恶性肿瘤的 5% 和青春期前卵巢恶性肿瘤的 80% ,主要发生在青少年女性中,通常在 35 岁以下发病。 而恶性 SCST 约占卵巢恶性肿瘤的 3% ~ 5% ,并且大多数具有性激素分泌的症状表现。 恶性 SCST通常为低度恶性的肿瘤,最常见的是成人颗粒细胞肿瘤,更常见于中年女性,绝经后女性亦有发生,幼年颗粒细胞肿瘤常发生于女童,而其他罕见的 SCST 如环管状SCST,支持间质细胞肿瘤等可能恶性程度相对高一些,发病年龄更年轻。 其他类型的卵巢非上皮性恶性肿瘤如小细胞癌等更为罕见,不在本文进行阐述。总体来说,卵巢的非上皮性恶性肿瘤常发生于青少年(19 岁以下)和年轻女性(39 岁以下)中,这些患者很多还没有完成生育。
    2024.40(8):593-596[摘要][PDF  0K]()[HTML]
    Doi:
    阅读评论

  • 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现状与挑战
    丁晓琴;彭鸿灵;郑莹
    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 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EOC)约占所有卵巢恶性肿瘤的 80% ~ 90% ,主要由卵巢表面的生发上皮异常增生和分化所致,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20 年的病理分型主要分为高级别浆液性癌(70% ~ 80% )、透明细胞癌(10% )、子宫内膜样卵巢癌(10% )、低级别浆液性癌( < 5% )和卵巢黏液性癌(3% )等。 手术是 EOC 的主要治疗方法,标准的术式为全面分期手术,需要切除子宫和卵巢等涉及生育的器官。 有部分患者诊断时年轻且病灶局限,有强烈生育要求,且Ⅰ期 EOC 患者 5 年生存率可达90% 以上,其治疗不仅需要注重肿瘤学结局,还需考虑生育生理功能保留的生活质量需求。
    2024.40(8):596-599[摘要][PDF  0K]()[HTML]
    Doi:
    阅读评论

  • 卵巢交界性肿瘤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现状及挑战
    刘昀昀;朱幼梅;林仲秋
    卵巢交界性肿瘤是指一类在生长方式和细胞学特征方面介于良性和恶性肿瘤之间,无毁损性间质浸润的卵巢肿瘤。卵巢交界性肿瘤约占所有卵巢肿瘤的 10% ~ 15% ,多发于育龄期女性,约 1 / 3 患者确诊时小于 40 岁[1]。大部分患者因意外而发现盆腹腔肿瘤,小部分患者因出现月经紊乱而就诊。 约 75% 诊断时为Ⅰ期,进展缓慢,预后较好[2],不同病理类型的卵巢交界性肿瘤在复发模式和死亡率上具有一定差异。对于年轻、晚期的卵巢交界性肿瘤患者来说,根治性手术导致其丧失生育功能,保守手术可能增加复发及死亡率,这是此类患者治疗的难点。 因此,如何在保证安全预后的前提下,尽最大可能保留生育或内分泌功能,是目前临床上面临的挑战。
    2024.40(8):599-602[摘要][PDF  0K]()[HTML]
    Doi:
    阅读评论

  • 微创手术在卵巢恶性肿瘤保留生育功能治疗中的应用优势及价值
    张旭垠;华克勤
    几十年来,包括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在内的分期手术或减瘤术一直是卵巢恶性肿瘤治疗的常规标准手术方式。但在过去二十年中,随着发达国家和地区女性生育年龄的推迟,未完成生育的卵巢恶性肿瘤患者数量亦不断增加。 由于卵巢恶性肿瘤的标准手术治疗让女性患者丧失生育能力,因此,年轻卵巢恶性肿瘤患者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 fertility sparing surgery,FSS)日渐受到重视。卵巢恶性肿瘤 FSS 定义保留子宫和为正常卵巢或仅保留子宫。而微创手术(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MIS)在治疗早期卵巢恶性肿瘤中的作用虽渐入人心,但仍然存在争议[1]。
    2024.40(8):602-605[摘要][PDF  0K]()[HTML]
    Doi:
    阅读评论

  • 卵巢恶性肿瘤保留生育术后辅助治疗的选择及长期管理
    屈庆喜;张师前
    卵巢恶性肿瘤发病隐匿、早期症状不明显,是病死率最高、预后最差的妇科恶性肿瘤,业界谓之为“妇癌之王”。约90%卵巢恶性肿瘤为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EOC),超过70%EOC患者明确诊断时已届晚期。尽管EOC在老年妇女中更为普遍,不容忽视的是约10% ~ 13%EOC的发病年龄为40岁以下,其中约50%的育龄期患者为早期EOC。基于肿瘤治疗及生育需求的双重考量,在充分考虑患者的生育需求、肿瘤治疗效果和随访条件的前提下,依据现有的证据,部分有适宜指征的患者考虑保留生育功能手术(fertility sparing surgery,FSS)[1]。笔者通过回顾相关文献,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对卵巢恶性肿瘤FSS后的辅助治疗选择及长期管理予以梳理,以期为同道提供参考和借鉴。
    2024.40(8):605-607[摘要][PDF  0K]()[HTML]
    Doi:
    阅读评论

  • 遗传性卵巢恶性肿瘤高危人群生育指导及建议
    王颖梅;田文艳;薛凤霞
    遗传性卵巢恶性肿瘤是卵巢恶性肿瘤的一种特殊类型,具有家族遗传倾向,通常被称为遗传性卵巢癌综合征(hereditary ovarian cancer syndrome,HOCS)。HOCS 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综合征,因该病累及女性生殖器官,影响患者的生育力及其子代的健康。如何识别并筛选出遗传性卵巢恶性肿瘤的高危人群,并对这些人群给予恰当的干预、生育指导和建议,从而降低患者及其子代患恶性肿瘤的风险甚至阻断致病基因的遗传具有重要意义。
    2024.40(8):608-611[摘要][PDF  0K]()[HTML]
    Doi:
    阅读评论

  • 卵巢恶性肿瘤保留生育治疗的助孕策略
    李玉洁;梁晓燕
    据统计,全球范围内,卵巢恶性肿瘤在育龄期女性中的发病率正在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 每年约有38500例15 ~ 40岁的女性新诊断为卵巢恶性肿瘤,其中育龄期女性占比高达12%,值得关注的是,在这些年轻的卵巢恶性肿瘤患者中,超过70%有生育意愿[1]。因此,育龄期卵巢恶性肿瘤患者的生育力保护及保存日渐重要。 在 2024 年的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中,明确阐述了对于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早期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EOC)患者或低风险恶性肿瘤(包括低度恶性潜能肿瘤、生殖细胞肿瘤或恶性性索间质细胞肿瘤)的治疗策略。 指南强调,这些患者可以选择进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fertility sparing surgery,FSS),即保留子宫,行单侧或双侧卵巢肿瘤切除术、单侧附件切除术联合或不联合对侧卵巢肿瘤切除术、双侧附件切除术的全面分期手术。
    2024.40(8):611-613[摘要][PDF  0K]()[HTML]
    Doi:
    阅读评论

  • p53突变型中分化子宫内膜癌患者保留生育治疗病案讨论
    穆合丽萨·穆合塔尔;郑莹;彭诗意;陈思敬;杨帆
    1 病历摘要患者,26 岁,未婚,因外院发现子宫内膜病变 2+月于 2022 年 4 月 6 日入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住院治疗。 2+ 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月经淋漓不尽,于外院行诊断性刮宫术,病理检查示:子宫内膜复杂性非典型增生,灶性癌变,见图 1。 患者遂于本院门诊就诊,考虑诊断“子宫内膜恶性肿瘤”,予醋酸甲地孕酮160 mg,每日 1 次,口服 3 d 后停止阴道流血,口服20 d后停药。 2022 年 3 月 4 日本院经阴道彩超(TVS)检查结果示:子宫内膜厚 0. 75 cm(单层),内膜回声欠均匀,不全纵膈子宫待排。 因患者未生育,保留生育功能愿望强烈,充分知情后,由本院子宫内膜癌(EC)保留生育多学科团队进行全面评估:①妇科肿瘤科:专科查体无特殊;肝功能、凝血功能、肿瘤标志物及子宫颈细胞学筛查等相关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乳腺超声检查示左乳房黏稠囊肿(BI-RADS 3 类),无孕激素治疗禁忌;无肿瘤家族史。
    2024.40(8):614-617[摘要][PDF  0K]()[HTML]
    Doi:
    阅读评论

  • 《NCCN 阴道癌临床实践指南》(2025第1版)解读
    金泓宇;彭鸿灵;孙春堂;郑莹
    原发性阴道癌( primary vaginal cancer) 是一种原发于下生殖道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较其他妇科恶性肿瘤低,约占成年女性妇科恶性肿瘤的 1% ~ 2% 、女性儿童妇科恶性肿瘤的 4. 5% ,所有阴道恶性肿瘤的10%[1,2],其余则多继发于邻近器官的恶性肿瘤,如子宫颈、外阴、直肠等[3,4],严重影响女性生殖健康、生活质量乃至生命安全。 因其发病率低,目前有关原发性阴道癌诊治经验相对有限,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该疾病诊疗的规范化。 因此,制定基于高质量证据的临床指南是保证原发性阴道癌规范诊治的重要举措。 2024年 3 月,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 首次发布了《NCCN 阴道癌临床实践指南》(2025 第 1 版),以下简称“NCCN 指南”[5],该指南详述了阴道癌的临床评估要点、总体治 疗方案、手术原则、放疗原则、系统治疗原则、随访方案等,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指导性和参考性建议。 本文对该指南要点进行解读。
    2024.40(8):618-624[摘要][PDF  0K]()[HTML]
    Doi:
    阅读评论

  • NICE《产时管理》指南(2023)解读
    魏琳娜;庞婉颖;漆洪波
    妇女儿童健康是人类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其相关指标反映一个国家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水平,也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评价指标。 近年来,我国母婴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但生育率呈断崖式下降,虽然生育率受到一系列复杂社会经济等因素影响,但在国家三孩政策和积极生育支持措施逐步完善落实的背景下,产科医务人员应着力于持续提高母婴健康服务质量,改善分娩体验,积极营造生育友好氛围。 2023年 9 月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are Excellence, NICE) 发布了《产时管理》指南(以下简称“NICE 指南”)[1],内容涵盖了分娩期间和产后母婴管理,它主要针对妊娠 37 ~42 周期间分娩的无并发症妇女,旨在规范产时管理行为,改善母婴结局。 本文就 NICE 指南要点内容进行解读。
    2024.40(8):625-629[摘要][PDF  0K]()[HTML]
    Doi:
    阅读评论

  • 有并发症的单绒毛膜性多胎妊娠减胎方式应用进展
    蒲赫阳;张卫社;
    多胎妊娠的发生率随着辅助生殖技术及促排卵药物的广泛应用逐年提高。 该类妊娠不仅 容易发生普通多胎妊娠并发症,还可发生单绒毛膜性多胎的特殊并发症。 目前临床中用于治疗单绒 毛膜性多胎并发症的方法之一就是减胎术,手术预后与手术适应证、胎儿因素、减胎时机及术中情况 有关。 最常用的减胎术式主要包括射频消融、双极电凝及胎儿镜下激光手术,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 射频消融可以完成其他减胎手术所不能完成的操作。 其中射频消融胎膜早破发生率及早产率较双 极电凝及胎儿镜下激光手术低;但可能因其对脐带的凝固作用较双极电凝及胎儿镜下激光手术弱, 造成孪生胎儿存活率低。 无创减胎方式的临床应用仍需进一步研究。
    2024.40(8):630-633[摘要][PDF  0K]()[HTML]
    Doi:
    阅读评论

  •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代谢组学研究进展
    罗廷;王梦瑶;曹云霞;魏兆莲;
    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是影响育龄期妇女的常见疾病,由于缺乏有效的生物标志物,常伴 随着明显的延误诊断,且缺乏有效的早期预测及诊断手段。 代谢组学通过研究生物体内代谢物来阐 述机体在正常生命状态及环境变化后的代谢过程,其作为一种新兴技术近年来飞速发展。 EMT 代 谢组学主要通过核磁共振法(NMR)和质谱法(MS)对代谢谱进行全方面的分析,提供疾病发生发展 的关键信息。 外周血的易获取性使其成为 EMT 代谢组学研究中最常用的对象,但易受药物和其他 疾病的影响。 尿液的采集简便且无创,但其受环境的影响较大,且尿液中代谢物的变化浓度较大。 子宫内膜组织直接反应子宫内膜的代谢状态,诊断标志物可能更为可靠,但子宫内膜组织的取样较 为困难。 卵泡液样本对卵巢型 EMT 诊治和发病机制的研究有较大意义,卵泡液多在行体外受精 (IVF)的 EMT 患者中获取,但因 IVF 治疗需要运用激素,可能会干扰代谢物组成。 腹腔液与异位子 宫内膜组织直接接触,可作为腹腔微环境的较好表征,对疾病分期和预后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2024.40(8):634-638[摘要][PDF  0K]()[HTML]
    Doi:
    阅读评论

  • 盆底康复治疗患者的分布及变化趋势分析:一项基于3033例患者的研究
    吴纯华;刘娟
    目的:分析接受盆底康复治疗患者的分布及变化特征,探讨其有临床症状的相关影响因素、就诊特征。 方法:对 2010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接受盆底康复治疗患者的年龄、分娩方式、产次、治疗时间等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①接受盆底康复治疗患者共3033 例,无临床症状者 72. 8% (2209 / 3033),近十年呈下降趋势(P = 0. 000);有临床症状者 27. 2%(824 / 3033),呈上升趋势(P = 0. 000),8 类临床症状中尿失禁症状的比例为 72. 5% (597 / 824)。 ②十年间盆底康复治疗患者中,40 岁以上患者比例逐年增加(P = 0. 001);③经阴道分娩的妇女所占比例最高(70. 3% ),近十年趋势保持平稳(P = 0. 054)。 ④十年间盆底康复治疗患者中初产妇占比最高(73. 1% ),经产妇(产次≥2)的患者有增高趋势(P = 0. 000);⑤84. 8% (2573 / 3033)患者进行盆底康复治疗距离末次分娩时间 < 1 年,治疗距离末次分娩时间≥1 年的患者呈增多的趋势(P =0. 002,r = 0. 855)。 ⑥年龄≥40 岁(OR 10. 884,P < 0. 001)、孕次为 3 次(OR 1. 634,P = 0. 001)、孕次≥4 次(OR 1. 908,P < 0. 001)、产次为 2 次(OR 1. 305,P = 0. 038)、产次≥3 次(OR 2. 327,P =0. 001)、经阴道分娩(OR 2. 079,P < 0. 001)是已生育接受盆底康复治疗患者有临床症状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接受盆底康复治疗有临床症状患者中,以尿失禁症状为主,呈增加的趋势;强化对年龄≥40 岁、有阴道分娩史、孕次≥3 次、产次≥2 次的女性早期筛查和干预,对年龄≥40 岁、距离末次分娩≥1 年的女性可考虑将治疗时间前移。
    2024.40(8):639-644[摘要][PDF  0K]()[HTML]
    Doi:
    阅读评论

  • 术前炎症免疫营养指标预测子宫颈癌淋巴结转移列线图模型构建及验证
    许星月;郭依琳;王璐;李梦琦;李瑞;卢富华;赵虎
    目的:基于术前炎症免疫营养指标预测术前诊断为早期子宫颈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为子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术前诊断提供依据和工具。 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1月至 2023 年 7 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行手术治疗的 307 例术前诊断为早期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用 R 软件随机化分组包按照 3 ∶ 1 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 n = 231)和验证集( n =76)。 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术前诊断为早期子宫颈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R 软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校准曲线进行验证。 结果:①单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脉管浸润阳性、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151. 70、中性粒细胞与白细胞比值(NWR) ≥0. 65、血小板与白蛋白比值( PAR) ≥4. 94、术前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II)≥604. 03、全身炎症反应指数(SIRI)≥1. 05 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 < 0. 05)。 ②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脉管浸润阳性、NWR≥0. 65、PAR≥4. 94 是术前诊断为早期子宫颈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OR > 1,P < 0. 05)。 ③构建术前诊断为早期子宫颈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列线图,ROC曲线显示训练集曲线下面积(AUC)为 0. 821,验证集 AUC 为 0. 858。 校准曲线显示训练集平均绝对误差为 0. 024,验证集平均绝对误差为 0. 059。 结论:应用术前 NWR、PAR 炎症免疫营养指标所构建的子宫颈癌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有助于妇科肿瘤医生术前预测子宫颈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情况。
    2024.40(8):645-650[摘要][PDF  0K]()[HTML]
    Doi:
    阅读评论

  • 改良经阴道子宫颈环扎术与经典环扎术的疗效对比分析
    李亚锦;王钥;唐岑;余晓娟;马兰仙;胡万芹
    目的:对 McDonald 环扎术和 Shirodkar 环扎术两种经典经阴道子宫颈环扎术式进行结合与改良,为子宫颈机能不全(CIC)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术式参考。 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1 月1 日至 2023 年 8 月 31 日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因 CIC 行经阴道子宫颈环扎术的 1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改良环扎组(40 例)、McDonald 环扎组(40 例)和 Shirodkar 环扎组(37 例),对术中及术后情况及妊娠结局进行比较,并对改良环扎手术与其他两组经典环扎手术术后早产的相关因素行单因素及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 结果:①与 McDonald 环扎组相比,改良环扎组术后有效子宫颈长度更长,术后宫缩抑制剂的时间更短,拆线孕周更长,足月产率更高,分娩孕周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与 Shirodkar 环扎组相比,改良环扎组手术时间明显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宫缩抑制剂使用时间更短,术后环扎线切割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 ②早产的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示,以 McDonald 环扎手术为参照,行改良式环扎术、术后子宫颈长度越长、拆除缝线的孕周更晚均降低了早产的发生风险(OR < 1,P < 0. 05),而术前体质量指数(BMI)≥24 kg / m2增加了发生早产的风险(OR > 1,P < 0. 05)。 以 Shirodkar 环扎手术作参照,两种环扎术发生早产的风险相似(P > 0. 05),术后子宫颈长度越长、拆除缝线的孕周更晚均降低了早产的发生风险(OR < 1,P < 0. 05)。 结论:改良式经阴道子宫颈环扎术手术方法简单,应用于临床较为安全,可适当降低早产的发生风险,在改善孕妇不良妊娠结局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为 CIC 的孕妇治疗提供了新的术式参考。 因研究纳入病例数少,对于临床应用尚需进行综合评估。
    2024.40(8):651-656[摘要][PDF  0K]()[HTML]
    Doi:
    阅读评论

  • 经产妇首次经剖宫产分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徐骁鹏;张雅文;沈敏红;黄沁
    目的:根据连续两次妊娠情况,建立经产妇首次经剖宫产分娩的预测模型。 方法:收集在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 2 次分娩时间范围在 2018 年 1 月 1 日至 2021 年 12 月 31 日的连续两次分 娩单活胎,且前次分娩为经阴道分娩经产妇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根据经产妇再次妊娠是否行首 次剖宫产进行分组(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应用单因素分析、逐步回归、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 筛选经产妇首次经剖宫产分娩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利用 R 语言构建模型的列线图。 利用 bootstrap 重抽样方法进行内部验证。 建立模型后,回顾性收集 2022 年 1 月 1 日至 2023 年 4 月 1 日 连续两次分娩单活胎经产妇的临床资料,对模型进行外部验证。 结果:①本研究共纳入 2709 例经产 妇进行建模,其中首次经剖宫产分娩的患者占 6. 31% (171 / 2709);纳入 603 例经产妇进行外部验 证。 ②根据单因素、逐步回归及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筛选出所有影响经产妇首次经剖宫产分娩 的变量包括:前次分娩产程异常、本次分娩年龄、辅助生殖技术助孕、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血 小板减少、羊水过少、羊水过多、巨大儿、胎儿生长受限、胎位异常、胎儿窘迫(P < 0. 05),并纳入最终 的预测模型。 ③该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 0. 949(95% CI 0. 928 ~ 0. 969),校准曲线显示模型 截距为 0,斜率为 1,Hosmer-Lemeshow 检验 P > 0. 05,模型准确度较高。 ④该模型外部验证的 AUC 为 0. 958,校准曲线的斜率为 0. 972,Hosmer-Lemeshow 检验 P = 0. 49。 结论:初步建立了经产妇首次 经剖宫产分娩的预测模型,该模型的预测效能较好,可为临床工作中经产妇的个体化评估提供工具。
    2024.40(8):657-663[摘要][PDF  0K]()[HTML]
    Doi:
    阅读评论

  • 叶酸补充持续时间与妊娠期糖尿病及不良围产结局的关系
    王尽轶;马春星;高月月;张亚明;王凤英;刘训涛;刘云春
    目的:利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探讨叶酸补充持续时间、妊娠期糖尿病(GDM)与不良围产结局的关系。 方法:收集 2021 年 1 月到 2022 年 12 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进行分娩的 759对母子临床资料。 其中研究的不良围产结局包括剖宫产、早产儿、巨大儿、低出生体质量儿(LBW)、大于胎龄儿(LGA)和小于胎龄儿(SGA)。 使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分析 GDM、叶酸补充持续时间≥3个月对不良围产结局风险影响。 对叶酸补充的持续时间进行分层分析,以确定其是 GDM 与不良围产结局的混杂因素还是影响因素。 结果:共有748 例(98. 55% )研究对象在妊娠前、妊娠期进行了叶酸补充,其中妊娠期补充叶酸累计 743 例(97. 89% )、妊娠前补充 496 例(65. 35% )。 77 例孕妇发生GDM,发生率为 10. 14% 。 与妊娠前叶酸补充持续时间 < 3 个月者相比,妊娠前叶酸补充持续时间3 个月与 GDM 发生风险增加相关,调整后 RR(aRR)为 1≥. 72(95% CI 1. 17 ~ 2. 53);GDM 患者妊娠前叶酸补充持续时间≥3 个月与 SGA 发生风险降低相关,aRR 为 0. 40(95% CI 0. 18 ~ 0. 89)。 在妊娠期叶酸补充持续时间≥3 个月亚组中,GDM 与剖宫产( aRR 1. 36,95% CI 1. 06 ~ 1. 75) 和巨大儿(aRR 2. 11,95% CI 1. 06 ~ 4. 20)风险增加有关,但 aRR 均低于固定效应 RR,分别为 1. 53(95% CI1. 01 ~ 2. 34)和 2. 43(95% CI 12. 7 ~ 4. 66),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 01)。 结论:酸补充持续时间≥妊娠前叶3 个月可能增加 GDM 的风险,但降低 GDM 患者 SGA 出生的风险。 妊娠期叶酸补充持续时间≥3 个月对 GDM 妇女的剖宫产和巨大儿不良围产结局风险具有降低作用。
    2024.40(8):664-669[摘要][PDF  0K]()[HTML]
    Doi:
    阅读评论

  • 先兆早期早产孕妇近期分娩的风险预测
    刘艳清;袁玉红;石琪
    目的:探索先兆早期早产(妊娠 28 ~ 33+ 6周)孕妇近期(1 周内)分娩的 Cox 比例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 方法:收集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产科收治的 293 例妊娠28 ~ 33+ 6周先兆早期早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依据患者自住院后近期(1 周内)是否分娩,分为分娩组(n = 88)和未分娩组(n = 205)。 收集人口学资料、专科情况及临床生化指标,比较各观察指标在两组中的差异。 采用Cox 多因素分析筛选变量,再据此构建 Cox 比例风险预测模型,计算风险比(HR)。 利用 C-指数来检验模型的预测能力,绘制列线图可视化展示 Cox 比例风险预测模型,采用校准曲线来检验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的一致性。 结果:分娩组平均年龄 30. 2 ± 5. 0岁,平均延长妊娠时间 61. 3 ± 47. 5 h。 分娩组与未分娩组比较,患者入院时体质量指数(BMI)、产次 > 1 次、患妊娠期糖尿病或糖尿病合并妊娠(GDM/ PGDM)、胎方位异常、入院时有规律宫缩、入院时阴道清洁度≥Ⅲ度、入院时白细胞总数≥10 × 109/ L 及入院时子宫颈长度 < 20 mm 的患者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 多因素 Cox 回归分析,入院时 BMI > 30 kg / m 2(HR 2. 178,95% CI1. 208 ~ 3. 928,P = 0. 010)、产次 > 1 次(HR 3. 095,95% CI 1. 759 ~ 5. 447,P < 0. 001)、入院时有规律宫缩(HR 3. 447,95% CI 2. 216 ~ 5. 362,P < 0. 001)、入院时子宫颈长度 < 20 mm(HR 3. 594,95% CI2. 289 ~ 5. 646,P < 0. 001)以及入院时白细胞总数≥10 × 109/ L(HR 2. 124,95% CI 1. 352 ~ 3. 335,P = 0. 001)是先兆早期早产孕妇近期(1 周内)分娩的独立危险因素;将以上 5 个指标纳入预测模型,其 C-指数为 0. 797(95% CI 0. 750 ~ 0. 844),提示模型的预测能力好。 绘制校准图提示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的一致性较好。 结论:入院时 BMI > 30 kg / m2、产次 > 1 次、入院时有规律宫缩、入院时子宫颈长度 < 20 mm 以及入院时白细胞总数≥10 × 109/ L 的先兆早期早产孕妇易于近期内(1 周内)发生早产,基于上述危险因素构建的 Cox 比例风险预测模型具有一定的准确度,可用于指导临床工作者提前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避免或降低患者发生近期早产的可能,改善母婴结局。
    2024.40(8):670-675[摘要][PDF  0K]()[HTML]
    Doi:
    阅读评论

  • 胎儿肝血管内皮瘤的产前超声诊断及临床预后
    苏晓荣;王瑷琳;铁红霞;魏传敏;李天刚
    目的:探讨胎儿肝血管内皮瘤(HEHE)的超声图像特征及诊断价值,为临床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 2020 年 1 月至 2022 年 5 月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经产前超声诊断为 HEHE 的 7 例病例,经磁共振成像(MRI)或手术病理检查证实,并追踪随访至产后,观察瘤体的变化及围产期结局。 结果:7 例胎儿 HEHE 均为单发肿块,边界清晰;高回声 3 例,低回声 1 例,混合回声 3 例,其中混合回声团块中 2 例直径 > 40 mm;彩色多普勒检查显示 1 例未采集到明显血流信号,余 6 例血流丰富,以静脉血流频谱为主;产前发现 1 例合并卵圆瓣冗长并卵圆瓣膨出瘤。 所有病例均随访至 2023年 6 月,3 例直径 < 15 mm 肿块宫内未干预孕晚期消失,2 例产后应用激素保守治疗肿块 6 个月内完全消退,余 2 例直径 > 40 mm 患儿出生后经介入治疗均有不同程度缩小,血流信号减少。 结论:胎儿HEHE 具有典型的超声图像特征及规律的疾病演变过程,产前可以尽早诊断,为临床决策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2024.40(8):676-678[摘要][PDF  0K]()[HTML]
    Doi:
    阅读评论

  • 先天性睑裂狭小综合征合并卵巢多囊样改变1例
    王芳;叶虹
    1 病例报告 患者,26 岁,因月经紊乱 8 年,未避孕未孕 6 年于 2023 年 6 月 15 日就诊于重庆市妇幼保健院。 月经初潮 15 岁,既往月 经规律,8 年前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月经不规律,经期 4 ~ 5 d, 周期 30 ~ 60 d,量少,无痛经,未诊治。 无多毛、痤疮等,无明显 体质量改变。 6 年前结婚,性生活正常,至今未避孕未孕。 6 年 前开始出现多次妇科 B 超检查提示:双侧卵巢多囊样改变,未 行进一步诊治。 4 年前在外院行子宫输卵管造影(HSG)示:双 侧输卵管粘连(未见报告)。 2 年前在外院行宫腹腔镜联合手 术,术中见:双侧输卵管粘连、盆腔粘连,双侧卵巢多囊样改变, 行盆腔粘连松解 + 双侧输卵管成形 + 双侧卵巢打孔术,双侧输 卵管通液检查提示双侧输卵管均通畅,无阻力。 2023 年 6 月 15 日查抗苗勒管激素(AMH) 0. 07 ng / ml,基础卵泡刺激素 (FSH)12. 46 ~ 20. 40 U/ L,查睾酮( T)、性激素结合球蛋白 (SHBG)及胰岛素(INS)均正常,染色体核型分析未见异常,肿 瘤标志物未见异常。
    2024.40(8):679-680[摘要][PDF  0K]()[HTML]
    Doi:
    阅读评论

微信公众号
期刊电子版
数据库收录
  • 国际
  •   美国《化学文摘》(CA)数据库
  •   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 (Ulrichs IPD)
  •   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 (WPRIM)
  •   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
  • 国内
  •   中国科技论文引文数据库(CSTPCD)
  •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 (CAJCED)
  •   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CBM)
  •   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CMCC)
  •   中国知网 (CNKI)
  •   万方数据库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CSCD)
  •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用微信扫一扫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