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
  • 主管: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四川省医疗卫生服务指导中心
  • 协办:四川省医学会
              四川省医师协会
              四川省护理学会
  • 出版单位:实用妇产科杂志编辑部
  •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玉林南街
      2号附3号
  • 邮编:610041
  • 电话:028-86131263(稿件咨询)
  • 邮箱:jpog1985@163.com
  • 主编:赵霞
  • 编辑部主任:王刚
  • 编辑部副主任:肖尧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3-6946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51-1145/R
  • 印刷:四川新华印刷有限责任公司
  • 国内发行:四川省报刊发行局
  • 海外总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有限公司(北京399 邮箱,100048)
  • 国外发行代号:M3279
  • 订购:全国各地邮局 邮发代号62-44
  • 定价:每册20元 全年240元
  • 广告发布登记编号:川广登字[2020] 0007号
友情链接
更多>>
    《实用妇产科杂志》
    • 主管: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四川省医疗卫生服务指导中心
    • 协办:四川省医学会
                四川省医师协会
                四川省护理学会
    • 主编:赵霞
    • 编辑部主任:王刚
    • 编辑部副主任:肖尧
    • ISSN: 1003-6946
    • CN: 51-1145/R
    • 邮发代号:62-44

  • 当期目录
  • 优先出版
    2024年 第40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24-10-15
  • 简明目录
  • 带摘要目录
  • 专题讨论
  • 子宫颈癌的免疫治疗进展
    段远琼;尹如铁;
    2024.40(10):769-773[摘要][PDF  0K]()[HTML]

  •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免疫治疗
    李源;向阳;
    2024.40(10):773-776[摘要][PDF  0K]()[HTML]

  • 子宫内膜癌免疫治疗
    杨文青;张瑜;
    2024.40(10):776-778[摘要][PDF  0K]()[HTML]

  • 复发卵巢癌的免疫治疗
    王晶晶;孙力;
    2024.40(10):778-782[摘要][PDF  0K]()[HTML]

  • 妇科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程煜;武贝贝;鹿欣;
    2024.40(10):782-785[摘要][PDF  0K]()[HTML]

  • 临床病案讨论
  •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透明细胞癌临床讨论
    刘丽娜;程静新;
    2024.40(10):786-789[摘要][PDF  0K]()[HTML]

  • 指南解读与专家共识
  • 2022ESGO/ESMO/ESP关于《卵巢癌病理/分子生物学及早期/晚期/复发卵巢癌临床相关问题专家共识》解读
    刘俊涵;郑莹;金泓宇;刘舰鸿;
    2024.40(10):790-793[摘要][PDF  0K]()[HTML]

  • 2024年加拿大妇产科医师协会慢性盆腔疼痛管理指南解读
    魏冬梅;付瑶;牛晓宇;
    2024.40(10):794-799[摘要][PDF  0K]()[HTML]

  • 综述与讲座
  • 盆腔脏器脱垂的生物力学研究新进展
    陈祖根;张晓薇;邓拓;
    2024.40(10):800-804[摘要][PDF  0K]()[HTML]

  • 论著与临床
  • 机器人与传统腹腔镜骶骨阴道固定术在超重/肥胖POP患者中的短期疗效对比
    曾浩然;纪妹;赵曌;许鹏琳;何南南;李悦;张佳慧;
    2024.40(10):805-810[摘要][PDF  0K]()[HTML]

  • 75例原发性闭经的病因诊断分析
    秦鹏菲;陈捷;孙艳丽;柏立琴;顾林;
    2024.40(10):811-815[摘要][PDF  0K]()[HTML]

  • 子宫颈癌根治术中盆腔淋巴结切除数目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南颖;王晓萌;宋玮琦;钟文芳;黎志强;陈春林;毛琛;
    2024.40(10):816-822[摘要][PDF  0K]()[HTML]

  • 孕早期碘营养与甲状腺功能及妊娠结局相关性研究
    程玉珊;高劲松;高丽丽;王丽莹;余昳;
    2024.40(10):823-827[摘要][PDF  0K]()[HTML]

  • 妊娠期显性糖尿病与不良妊娠结局的研究
    孙健斌;袁宁;赵心;辛思旭;柴三葆;张晓梅;
    2024.40(10):828-832[摘要][PDF  0K]()[HTML]

  • 孕早期营养干预结合中医体质辩证预防高风险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不良妊娠结局
    郭宇沨;张玉霞;陆隽文;刘承尧;周丽君;丁红;
    2024.40(10):833-840[摘要][PDF  0K]()[HTML]

  • 妊娠合并肥厚型心肌病的围产儿结局和发生围产儿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黄滔滔;冯蜀欢;张羽;林建华;
    2024.40(10):841-846[摘要][PDF  0K]()[HTML]

  • 地诺孕素对比其他药物治疗非手术和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与安全性Meta分析
    王启琴;虞梁;孙佳凡;王湘炼;余文念;潘思怡;王秀丽;
    2024.40(10):847-853[摘要][PDF  0K]()[HTML]

  • 短篇报道
  • 罕见 17α-羟化酶缺乏症助孕成功1例
    曹雅菲;倪亚莉;晏博;陈芸汐;武苗苗;杨林燕;温晓晓;杨杰;汪辉;
    2024.40(10):854-856[摘要][PDF  0K]()[HTML]

  • 子宫颈癌的免疫治疗进展
    段远琼;尹如铁;
    <正>子宫颈癌(cervical cancer)发病率和死亡率居全球女性第4位,系我国女性第二常见的恶性肿瘤[1]。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女性子宫颈癌新发病例约66.10万,死亡病例约34.81万[1],我国新发病例约15.07万,死亡病例约5.57万[2]。本病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健康问题,特别是在低、中等收入国家,严重威胁女性生殖道健康和生命安全。
    2024.40(10):769-773[摘要][PDF  0K]()[HTML]
    Doi:
    阅读评论

  •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免疫治疗
    李源;向阳;
    <正>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neoplasm,GTN)是一组罕见的由胎盘滋养细胞异常增殖引起的恶性肿瘤,包括侵蚀性葡萄胎(invasive mole,IM)、绒毛膜癌(choriocarcinoma,CC)、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placental site trophoblastic tumor,PSTT)、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epithelial trophoblastic tumor,ETT)。化疗是GTN治疗的主要手段,目前采用2000年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制定的临床分期和预后评分系统进行危险分层:0~6分为低危组,≥7分为高危组,其中>12分或伴有肝、脑或广泛转移为极高危组。
    2024.40(10):773-776[摘要][PDF  0K]()[HTML]
    Doi:
    阅读评论

  • 子宫内膜癌免疫治疗
    杨文青;张瑜;
    <正>子宫内膜癌是三大妇科恶性肿瘤之一,我国2022年子宫内膜癌新发病例达7.77万例,其中约1.35万例死亡[1]。大部分子宫内膜癌可以在早期诊断,通过手术及辅助放化疗,其5年生存率高达95%。但晚期或者复发子宫内膜癌患者从已有的治疗手段如紫杉醇与卡铂的联合化疗或放疗中获益极为有限,具有盆腔以外转移病灶的晚期子宫内膜癌的5年生存率仅16%[2]。目前,子宫内膜癌治疗所面临的挑战是如何给这一部分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
    2024.40(10):776-778[摘要][PDF  0K]()[HTML]
    Doi:
    阅读评论

  • 复发卵巢癌的免疫治疗
    王晶晶;孙力;
    <正>复发卵巢癌是妇科恶性肿瘤中的一个严重问题,其治疗难度较大且预后较差。传统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化疗和放疗,但效果有限,尤其是对化疗耐药性的产生导致治疗效果逐渐减弱。在不断深入研究化疗耐药机制的同时,探索新的治疗方式是改善复发卵巢癌的新思路。近年来,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措施在恶性黑色素瘤、肺癌、肾癌的治疗中展现出了令人鼓舞的效果,但卵巢癌对免疫治疗的反应不尽如人意[1]。
    2024.40(10):778-782[摘要][PDF  0K]()[HTML]
    Doi:
    阅读评论

  • 妇科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程煜;武贝贝;鹿欣;
    <正>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在晚期、复发妇科恶性肿瘤临床研究进展和循证医学证据表明,ICIs维持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晚期和复发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患者无疾病进展期(PFS)和总生存期(OS)。目前ICIs已广泛用于妇科临床[1~7]。ICIs通过调节T细胞活性产生抗肿瘤免疫治疗的作用,在攻击肿瘤细胞的同时引起全身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irAE)。
    2024.40(10):782-785[摘要][PDF  0K]()[HTML]
    Doi:
    阅读评论

  •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透明细胞癌临床讨论
    刘丽娜;程静新;
    <正>1 病历摘要患者,43岁,因发现剖宫产瘢痕处腹壁肿块10年,增大3月于2019年12月13日入院。患者G3P1,2000年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平素月经规则,经期7~8 d, 周期40 d, 量多,无痛经,末次月经2019年9月10日。10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发现腹部肿块,位于剖宫产瘢痕处,直径约2~3 cm, 无压痛,伴周期性疼痛,无红肿破溃,考虑子宫内膜异位症,较小未处理。
    2024.40(10):786-789[摘要][PDF  0K]()[HTML]
    Doi:
    阅读评论

  • 2022ESGO/ESMO/ESP关于《卵巢癌病理/分子生物学及早期/晚期/复发卵巢癌临床相关问题专家共识》解读
    刘俊涵;郑莹;金泓宇;刘舰鸿;
    <正>卵巢癌在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中发病率位列第三,死亡率位居第二[1]。由于其早期症状隐匿等特点,发现时大多为晚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超过90%的卵巢恶性肿瘤为上皮性卵巢癌,而其中恶性程度最高也最为常见的是高级别浆液性癌。继2018年欧洲妇科肿瘤学会(ESGO)与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开展共识建议会议之后,随着欧洲病理学会(ESP)的加入,ESGO/ESMO/ESP于2024年1月联合发布了2022《卵巢癌病理/分子生物学及早期/晚期/复发卵巢癌临床相关问题专家共识》,该共识建议就卵巢癌诊治中新的问题及争议点进行深入讨论,旨在为卵巢癌患者提供高质量的诊治建议。[2]
    2024.40(10):790-793[摘要][PDF  0K]()[HTML]
    Doi:
    阅读评论

  • 2024年加拿大妇产科医师协会慢性盆腔疼痛管理指南解读
    魏冬梅;付瑶;牛晓宇;
    <正>慢性盆腔疼痛(chronic pelvic pain,CPP)被定义为源于盆腔器官及结构的疼痛症状,在过去将疼痛时间标准定义为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而国际疼痛研究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in,IASP)对于慢性疼痛的最新分类将时间标准缩短为3个月[1]。它是一种泌尿、妇科和疼痛治疗领域的常见疾病,影响全球约26%的女性,据估计CPP患者每年占腹腔镜手术患者的40%和子宫切除术患者的12%[2]。
    2024.40(10):794-799[摘要][PDF  0K]()[HTML]
    Doi:
    阅读评论

  • 盆腔脏器脱垂的生物力学研究新进展
    陈祖根;张晓薇;邓拓;
    女性盆腔器官脱垂是指阴道壁和子宫从正常解剖位置下降到或超过处女膜水平,对女性生活质量产生严重负面影响。本文着眼于盆腔脏器脱垂过程中阴道壁、筋膜及韧带和肛提肌的生物力学变化,分析了这些支撑结构在疾病发生与发展中的作用,同时介绍了一些具有前景的盆底生物力学精准评估新技术,如阴道触觉成像系统和磁共振成像(MRI)三维有限元模型,这些技术为准确评估盆底生物力学特性提供了新的可能。此外,本文还介绍了MRI在测量盆腔脏器脱垂生物力学指标中的应用,强调了这些指标在临床和研究中的重要性。这些新技术和评估方法的应用,不仅提升了对盆腔脏器脱垂的诊断和治疗精度,也为未来的研究和临床应用开辟了新的方向。
    2024.40(10):800-804[摘要][PDF  0K]()[HTML]
    Doi:
    阅读评论

  • 机器人与传统腹腔镜骶骨阴道固定术在超重/肥胖POP患者中的短期疗效对比
    曾浩然;纪妹;赵曌;许鹏琳;何南南;李悦;张佳慧;
    目的:通过比较机器人辅助腹腔镜骶骨阴道固定术(RASC)与传统腹腔镜骶骨阴道固定术(LSC)在超重/肥胖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中的短期疗效,探讨机器人手术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23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实施骶骨阴道固定术的50岁以上超重/肥胖(体质量指数≥24 kg/m2)POP患者178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将其分为机器人组(68例)和腹腔镜组(110例)。比较两组的术中、术后及短期随访情况,采用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ID-20)、盆底障碍影响简易问卷(PFIQ-7)、盆腔器官脱垂术后患者全身状况改善问卷(PGI-I)评估手术效果。结果:(1)两组均无术中中转开腹病例。与腹腔镜组相比,机器人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短、术后住院时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机器人组未发生术中并发症,腹腔镜组术中有1例发生膀胱损伤。(3)两组组内比较,术后3月与术后12月的PFDI-20、PFIQ-7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GI-I评分均为“明显改善”,主、客观治愈率为100%。(4)两组术后3月与术后12月的POP-Q指示点(Aa、Ba、C、Ap、Bp、gh、pb、TVL)均优于术前(P<0.05),获得满意的解剖学复位。结论:RASC治疗超重/肥胖POP患者安全可行,与LSC相比,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更快、术后住院时间更短,且短期疗效肯定,可成为超重/肥胖POP患者的新选择。
    2024.40(10):805-810[摘要][PDF  0K]()[HTML]
    Doi:
    阅读评论

  • 75例原发性闭经的病因诊断分析
    秦鹏菲;陈捷;孙艳丽;柏立琴;顾林;
    目的:探讨原发性闭经的病因,分析其临床特征,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于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妇科内分泌门诊就诊的75例原发性闭经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其病因诊断。结果:(1)染色体核型分析示,异常染色体核型14例(18.67%),其中常染色体异常2例,性染色体异常7例,性分化异常5例。(2)按性激素划分,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15例(20.00%),高促性腺激素性闭经18例(24.00%)。(3)按病因部位划分,子宫-下生殖道性闭经最常见23例(30.67%),其中苗勒管发育不全综合征(MRKH综合征)20例,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AIS)3例;其次卵巢性闭经18例(24.00%),包括Turner综合征6例、46,XX单纯性腺发育不全10例和46,XY性腺发育不全(Swyer综合征)2例;下丘脑-垂体性闭经17例(22.67%),其中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IHH)9例,Kallmann综合征4例,高催乳素血症4例;另外高雄激素表现的闭经17例(22.67%),其中较多的是可疑多囊卵巢综合征(16例)。结论:原发性闭经病因多样,临床特点各异,需要自下生殖道开始向上至中枢神经系统结合性激素及盆腔超声等检查寻找病因部位、优化诊断过程;对于高促性腺激素性闭经,需结合染色体检查。
    2024.40(10):811-815[摘要][PDF  0K]()[HTML]
    Doi:
    阅读评论

  • 子宫颈癌根治术中盆腔淋巴结切除数目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南颖;王晓萌;宋玮琦;钟文芳;黎志强;陈春林;毛琛;
    目的:探讨广泛子宫颈癌(CC)根治术中盆腔淋巴结切除(RLN)数目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CC临床诊疗大数据库中2004年1月1日至2018年8月31日期间行CC根治术患者21416例的临床资料。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函数(RCS)分析RLN数目与预后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并根据RCS及RLN数目分为1~17枚组(8733例)、18~26枚组(8189例)、≥27枚组(4494例)。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Log-rank对数秩检验比较组间3年、5年总体生存率(OS)和无病生存率(DFS),并通过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预后的死亡风险。结果:(1)RCS结果示,RLN数目与预后呈“U”型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P<0.01):RLN<26枚时,死亡风险随RLN数目的增加而降低,26枚时风险最低;(2)3组患者的年龄、组织学类型、肿瘤直径、是否有神经浸润、宫体浸润、血管淋巴结间隙浸润、子宫颈浸润、淋巴结转移数目、是否接受术前辅助治疗、术后辅助治疗以及术后辅助治疗是否规范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1~17枚组、18~26枚组、≥27枚组的5年OS依次为90.23%、92.28%、91.61%,5年DFS依次为85.32%、87.90%、87.18%,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示,以18~26枚组为参照组,RLN数目1~17枚为CC患者3年、5年OS及DFS预后的危险因素(HR>1,P<0.05)。结论:RLN范围是影响CC预后的指标之一;当RLN数目为18~26枚时,患者的预后可能更好,RLN数目在1~17枚可能会增加患者的复发或死亡风险。
    2024.40(10):816-822[摘要][PDF  0K]()[HTML]
    Doi:
    阅读评论

  • 孕早期碘营养与甲状腺功能及妊娠结局相关性研究
    程玉珊;高劲松;高丽丽;王丽莹;余昳;
    目的:研究孕早期妇女碘营养水平与甲状腺功能的相关性,并分析不良妊娠结局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2年5月在北京协和医院产科门诊进行常规产前检查的孕早期妇女566例。记录其临床一般资料、测定尿碘水平和甲状腺功能,分析孕妇孕早期碘营养状况。根据碘营养水平不同,分为碘缺乏组(尿碘肌酐比<150μg/g)、碘超足量组(250μg/g≤尿碘肌酐比<500μg/g)、碘过量组(尿碘肌酐比≥500μg/g)与碘适量组(150μg/g≤尿碘肌酐比<250μg/g),碘营养异常组(包括碘缺乏、碘超足量、碘过量),对比分析甲状腺疾病发生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不良妊娠结局(包括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早产、流产、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1)566例孕早期孕妇的尿碘肌酐比中位数为99μg/g,总体处于碘缺乏水平。碘营养异常率为82.9%(其中碘缺乏73.0%、碘超足量7.4%、碘过量2.5%),碘适量组仅占17.1%。(2)不同碘营养水平各组间甲状腺功能异常(包括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单纯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阳性)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碘营养异常孕妇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发生率高于碘适量组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3%vs.11.3%,χ2=4.198,P=0.04)。(3)多因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显示,年龄≥35岁、体质量指数≥24 kg/m2、碘营养异常是影响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孕早期妇女碘营养异常率超过80%,总体处于碘缺乏状态。碘营养异常是影响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建议在孕早期监测孕妇碘营养水平,根据碘营养水平不同给予补碘,或低碘饮食,纠正碘营养异常,加强健康教育干预,以改善妊娠结局。
    2024.40(10):823-827[摘要][PDF  0K]()[HTML]
    Doi:
    阅读评论

  • 妊娠期显性糖尿病与不良妊娠结局的研究
    孙健斌;袁宁;赵心;辛思旭;柴三葆;张晓梅;
    目的:探讨妊娠期显性糖尿病(ODM)孕妇不良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分娩的孕妇1321例,分为血糖正常(NGDM)组、妊娠期糖尿病(GDM)组和ODM组,比较母体和新生儿不良结局。结果:ODM组妇女年龄、妊娠早期糖化血红蛋白、尿酸、甘油三酯、妊娠晚期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显著高于NG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DM组发生妊娠期高血压(OR 6.32,P<0.01)、剖宫产(OR 1.87,P<0.05)、早产(OR 2.73,P<0.05)、巨大儿(OR 3.45,P<0.01)风险显著高于NGDM组。与GDM相比,ODM组未增加妊娠期高血压、子痫或子痫前期、肩难产、胎盘早破、剖宫产、早产、巨大儿、低体质量儿的发生风险(P>0.05)。结论:ODM增加妊娠期高血压、剖宫产、新生儿早产和巨大儿的发生风险,需要积极对ODM妇女进行管理。
    2024.40(10):828-832[摘要][PDF  0K]()[HTML]
    Doi:
    阅读评论

  • 孕早期营养干预结合中医体质辩证预防高风险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不良妊娠结局
    郭宇沨;张玉霞;陆隽文;刘承尧;周丽君;丁红;
    目的:评估营养干预结合中医体质辩证对孕早期高风险孕妇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发生、孕期膳食质量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3月30日在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建档的孕早期(孕周≤14周)GDM高风险孕妇29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149例)和对照组(149例)。在孕14~23+6周,对干预组孕妇进行中医体质化营养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指导和健康饮食宣教。比较两组在孕24~28周GDM的发生率,采用Logistic回归法和似然比检验对孕早期营养干预结合中医体质与GDM风险之间关系进行亚组分析;比较两组在孕32~36周,干预后的膳食情况、生化指标和分娩结局。结果:(1)干预组GDM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4.09%vs.23.49%,P<0.05),中医体质化营养干预的方式对GDM风险概率的影响仅在孕期体质量增加(GWG)不同范围的孕妇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其中GWG低于建议范围内的孕妇,干预降低了GDM的发生风险(OR 0.27,95%CI 0.10~0.68,P=0.008)。(2)干预后,干预组孕妇膳食平衡指数评价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孕晚期孕妇在谷薯类、蔬菜、饮水量摄入方面高于对照组(P<0.05)。(3)干预组孕妇孕晚期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尿酸和肌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GWG、分娩孕周、低出生体质量儿率、新生儿1分钟Apgar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孕早期营养干预结合中医体质辨识,能够显著降低高风险孕妇GDM的发生和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几率,产科门诊可积极开展与中医科、临床营养科的广泛合作,以降低母胎的不良妊娠结局。
    2024.40(10):833-840[摘要][PDF  0K]()[HTML]
    Doi:
    阅读评论

  • 妊娠合并肥厚型心肌病的围产儿结局和发生围产儿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黄滔滔;冯蜀欢;张羽;林建华;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的围产儿结局和发生围产儿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产科心脏病监护中心收治的100例妊娠合并HCM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纳入研究患者发生围产儿并发症的情况,包括流产、早产、小于胎龄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心脏畸形、围产儿死亡等发生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妊娠合并HCM患者发生围产儿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患者平均年龄为29.21±4.41岁,平均入院孕周为34.46±6.43周,有心肌病家族史16例(16%);梗阻性HCM 21例(21%),非梗阻性HCM 79例(79%);心电图检查结果异常91例(91%),主要以ST-T改变为主(77例,77%),心脏超声检查室间隔增厚平均为19.39±6.13 mm。(2)100例HCM患者的100次妊娠中,流产6例(6%),新生儿存活94例(94%),其中剖宫产91例(91%)、顺产3例(3%)。围产儿并发症主要为早产儿39例(39%),另外发生小于胎龄儿5例(5%)、新生儿窒息3例(3%)、新生儿心脏畸形2例(2%),无围产儿死亡。(3)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孕前心功能≥Ⅱ级、左心房内径增大、合并肺动脉高压是妊娠合并HCM患者发生围产儿并发症的危险因素(OR>1,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孕前心功能≥Ⅱ级是预测妊娠合并HCM患者发生围产儿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OR 6.270,P<0.05)。结论:妊娠合并HCM可导致围产儿不良结局,重视妊娠合并HCM患者的风险评估及孕期管理,尽早发现危险因素,及时干预,可降低围产儿并发症的发生。
    2024.40(10):841-846[摘要][PDF  0K]()[HTML]
    Doi:
    阅读评论

  • 地诺孕素对比其他药物治疗非手术和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与安全性Meta分析
    王启琴;虞梁;孙佳凡;王湘炼;余文念;潘思怡;王秀丽;
    目的:对比地诺孕素(DNG)与其他药物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T)非手术药物治疗和保守性手术后药物长期管理方面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Google Scholar、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及维普数据库中有关EMT药物治疗的相关文献,筛选自建库至2023年12月31日,采用Stata 18.0软件进行Meta分析,评估DNG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COC)及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在EMT患者非手术药物治疗和保守性手术后在缩小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OMA)直径、缓解盆腔疼痛和预防EMT术后复发方面的疗效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1)EMT非手术药物治疗时:与GnRH-a相比,DNG在缩小OMA直径和缓解盆腔疼痛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OC相比,DNG在缩小OMA直径(WMD 10.44 mm,P=0.017)和缓解盆腔疼痛(WMD 12.20 mm,P<0.001)优于COC。(2)EMT保守性手术后药物长期管理时:与GnRH-a、COC及LNG-IUS相比,DNG在减少术后复发、控制盆腔疼痛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药物不良反应:与GnRH-a相比,DNG发生骨质流失(骨密度WMD 2.78 g/cm3,P=0.038)、潮热(OR 0.07,P<0.001)的风险降低,发生不规则阴道流血(OR 19.10,P<0.001)的风险增加;与COC相比,DNG发生体质量增加、情绪异常、乳房胀痛、恶心呕吐、睡眠障碍的风险均降低(OR<1,P<0.05);与LNG-IUS相比,DNG发生情绪异常(OR 9.87,P=0.033)的风险增加。结论:EMT非手术药物治疗时,DNG治疗效果优于COC。EMT保守性手术后补充药物治疗时,DNG与其他药物一样能有效预防EMT术后复发和控制盆腔痛。DNG的安全性优于GnRH-a和COC,稍劣于LNG-IUS。
    2024.40(10):847-853[摘要][PDF  0K]()[HTML]
    Doi:
    阅读评论

  • 罕见 17α-羟化酶缺乏症助孕成功1例
    曹雅菲;倪亚莉;晏博;陈芸汐;武苗苗;杨林燕;温晓晓;杨杰;汪辉;
    <正>1 病例报告患者,25岁,因辅助生殖助孕失败2次,再次拟生育发现孕酮异常升高于2022年3月就诊于甘肃省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结婚4年未避孕未孕,曾于2019年8月因盆腔粘连于外院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获卵14枚,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技术(ICSI)授精7枚,新鲜周期移植(ET)后孕2月胚胎停育行清宫术,胚胎染色体提示47,XX,+16。
    2024.40(10):854-856[摘要][PDF  0K]()[HTML]
    Doi:
    阅读评论

微信公众号
期刊电子版
数据库收录
  • 国际
  •   美国《化学文摘》(CA)数据库
  •   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 (Ulrichs IPD)
  •   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 (WPRIM)
  •   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
  • 国内
  •   中国科技论文引文数据库(CSTPCD)
  •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 (CAJCED)
  •   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CBM)
  •   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CMCC)
  •   中国知网 (CNKI)
  •   万方数据库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CSCD)
  •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用微信扫一扫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