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讨论
肛提肌裂孔对盆底应力性功能障碍疾病的意义 李玲;申吉泓; 2023,39(4):241-244 <正>盆底功能障碍(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PFD)是多种病因导致的盆底支持结构薄弱,进而导致盆腔脏器移位,连锁引发其他盆腔器官的解剖位置及其功能异常的一组疾病。PFD根据其发病机制可分为盆底应力性功能障碍疾病(pelvic floor stress dysfunction, PFSD)和盆底非应力性功能障碍疾病(pelvic floor non-stress dysfunction, PFnSD)。
摘要 [639] PDF
基于MRI的盆底肌三维重建在盆腔器官脱垂精准评估中的价值和意义 崔陶;王平;牛晓宇; 2023,39(4):244-248 <正>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 POP)是指由于盆底的支持结构薄弱或损伤,导致盆腔器官解剖位置发生改变,包括阴道前后壁及顶端脱垂、膀胱脱垂、直肠脱垂等。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POP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女性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随着盆底重建外科的发展,术前准确评估POP程度及结构缺陷,是患者个性化治疗的前提。
摘要 [672] PDF
盆腔器官脱垂腹腔镜下盆底重建术的循证评价 汪银锋;谢臻蔚; 2023,39(4):248-250 <正>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 POP)是指因盆底韧带筋膜等支持组织损伤、退变引起支撑力量薄弱,进而导致盆腔器官解剖位置下移及相关功能障碍。该病是女性常见病,在我国,成年女性症状性POP发病率高达9.6%,且患者数量随人口老龄化呈增多趋势。POP治疗包括非手术和手术,子宫托是目前证实唯一长期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措施,但存在需定期取放、脱落等弊端,因此,手术一直是不可或缺的治疗手段。
摘要 [669] PDF
基于盆底解剖及生理基础的盆底康复治疗技术临床应用评价 罗新; 2023,39(4):250-254 <正>女性盆底医学(female pelvic floor medicine, FPFM)是病因复杂、症状重叠,涉及妇产、生殖、泌尿、结直肠、整形、康复理疗、医学影像和中医针灸等学科群,综合诊疗干预措施的整合医学。即以研究诊治女性盆底器官结构改变和功能障碍的一组先天性异常、后天性病理损伤、医源性创伤且伴随生理性退变加剧临床综合症候群的多学科交叉医学。
摘要 [674] PDF
盆腔器官脱垂防治在新医疗模式下个体化和全程化管理策略 牛晓宇;王平; 2023,39(4):255-260 <正>女性盆底功能障碍(pelvic floor disorder, PFD)是包括脏器脱垂、尿失禁、粪失禁、慢性盆腔痛和性功能障碍的一大类疾病,涉及多个系统,其中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 POP)的发生率约为20%[1]。由于该疾病是一个慢性累加过程,初期易被忽略,同时疾病涉及的盆底结构高度复杂,多器官疾病缺乏整体评估,二次手术率高。
摘要 [538] PDF
临床病案讨论
指南解读与专家共识
综述与讲座
论著与临床
超声联合磁共振成像检查预测胎盘植入性疾病不良妊娠结局的列线图模型构建 李泽丽;陈练;石慧峰;赵扬玉; 2023,39(4):277-281 目的:构建超声评分联合磁共振成像(MRI)征象预测胎盘植入性疾病(PAS)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6年1月至2020年11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入院,术前行PAS超声评分并行MRI检查,以剖宫产终止妊娠且临床资料完整的387例孕产妇建立队列,记录术后不良妊娠结局[术中出血量≥1500 ml和(或)子宫切除]发生的情况。分别纳入不同的MRI征象[胎盘内增生血管征象(血窦)、T2相胎盘内黑带、子宫颈受侵、子宫外突、膀胱交界面增生血管],与超声评分相结合,通过留一法内部验证,选取赤池信息准则(AIC)值最低的模型,以列线图呈现。比较所构建模型与仅超声评分预测模型的优劣。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超声评分及5个MRI征象与PAS不良妊娠结局有关(P<0.001);以超声评分联合胎盘内增生血管征象(血窦)、T2相胎盘内黑带及子宫外突4个指标构建模型最佳(AUC 0.88),校准曲线贴合良好,决策曲线显示预测模型具有临床实用性。将构建所得模型与仅超声评分构建模型(AUC 0.86)比较,两模型AU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净重新分类指数(NRI)和综合判别改善指数(IDI)均>0,所构建模型存在正改善作用。结论:超声评分联合MRI征象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有效提供PAS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预风险参考,模型效能较好。
摘要 [577] PDF
两种宫缩抑制剂盐酸利托君与阿托西班治疗先兆早产的临床分析 张旃韡;张萌;吕旻;陈丹青; 2023,39(4):282-286 目的:探讨盐酸利托君与阿托西班两种宫缩抑制剂治疗先兆早产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诊断为先兆早产,住院并分娩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宫缩抑制剂的使用情况分为盐酸利托君组、阿托西班组以及交替用药组,通过组间比较筛选有统计学意义的结局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控制混杂因素,分析对比3组患者和其新生儿的临床结局,并用校正OR值进行量化评价。结果:(1)阿托西班组(OR 7.932,95%CI 1.722~36.526)和交替用药组(OR 4.054,95%CI 1.649~9.965)<28孕周早产的风险显著高于盐酸利托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与盐酸利托君组比较,阿托西班组(HR 5.942,95%CI 1.736~20.335)及交替用药组(HR 3.030,95%CI 1.565~5.865)的妊娠延长天数明显减少,但阿托西班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盐酸利托君组和交替用药组(P<0.01);(3)盐酸利托君组和阿托西班组以及交替用药组在新生儿活产率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盐酸利托君组和阿托西班组在新生儿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呼吸暂停、机械通气的风险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交替用药组发生上述的风险均高于盐酸利托君组(P<0.05),OR值分别为2.302(95%CI 1.149~4.612),5.569(95%CI 2.380~13.033),6.487(95%CI 2.564~16.409),6.839(95%CI 2.896~16.152)。结论:盐酸利托君单独用药治疗先兆早产,其延长妊娠效果优于阿托西班单用和两种药物交替使用,而阿托西班导致的药物不良反应较盐酸利托君更少。临床上如何选择用药还需通过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探究。
摘要 [652] PDF
绝经后女性阴道镜检查前阴道局部预处理的临床研究 陈丽梅;曹远奎;张宏伟;宋昱;汪清;隋龙; 2023,39(4):287-291 目的:评价雌激素阴道局部制剂和复方沙棘油栓对于绝经后女性行阴道镜检查前阴道局部预处理的作用。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接受阴道镜检查的绝经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化方法分为A组(n=60例)、B组(n=90例),C组(n=90例)、D组(n=90例)。除A组为对照组,不使用药物,其他3组患者阴道镜检查前分别采用普罗雌烯阴道胶丸(B组)、雌激素软膏(C组)和复方沙棘油栓(D组)进行阴道局部预处理,其中B组、C组、D组再各自随机分成2组,其中60例用药1周为B1组、C1组、D1组,30例用药2周及用药1周后因碘染不满意延长用药2周为B2组、C2组、D2组,分析比较使用不同药物预处理后阴道镜检查充分率、醋酸试验满意率、碘染试验满意率、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阴道镜诊断准确率和药物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本研究纳入的330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因不适退出研究,最终纳入326例。(1)用药1周后,B1组(58例)、C1组(59例)、D1组(59例)与A组比较,阴道镜检查充分率、醋酸试验满意率和碘染试验满意率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用药2周与用药1周比较,3种用药组的阴道镜检查充分率和HSIL阴道镜诊断准确率都有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种用药组醋酸试验满意率有所提高,但仅B2组与B1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1);3种用药组碘染试验满意度明显增加,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3)在药物不良反应方面,使用药物的3组患者在阴道局部不适和头晕、头痛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发生乳腺疼痛、压痛药物不良反应低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绝经后患者阴道镜检查前局部用雌激素药膏或复方沙棘油栓1~2周均有助于提高阴道镜检查的醋酸试验和碘染试验的满意率,且局部用药2周碘染效果较1周更好。
摘要 [656] PDF
基于CRISPR-Cas9系统敲除YTHDF2对子宫颈癌HeLa细胞生物学行为影响的研究 张鹏;王梦瑶;李金科; 2023,39(4):292-296 目的:探讨使用CRISPR-Cas9系统敲除YTH结构域m6A RNA结合蛋白2(YTHDF2)后对子宫颈癌HeLa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培养子宫颈癌HeLa细胞,使用CRISPR-Cas9系统构建YTHDF2敲除细胞系;分为对照组、敲除1组和敲除2组,行克隆形成实验、CCK8实验、裸鼠移植瘤模型分析YTHDF2在体内、体外增殖中的作用,RNA测序探讨作用机制。结果:双sgRNA片段敲除策略成功敲除YTHDF2,敲除1组、敲除2组增殖曲线明显低于对照组,表现为时间依赖性,与对照组相比,敲除1组、敲除2组的HeLa细胞增殖能力显著下降,细胞克隆形成数明显降低,皮下移植瘤质量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RNA水平负调控细胞周期G2/M期转换的基因集上调,细胞黏附分子基因集下调,Ras和Wnt信号通路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DR<0.05)。结论:敲除YTHDF2通过上调负调控细胞周期G2/M期转换的基因,抑制子宫颈癌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及皮下成瘤能力。
摘要 [749] PDF
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胎儿的染色体核型及拷贝数变异产前诊断结果分析 黎冬梅;陈红;镡颖;唐新华;章锦曼;张阳佳;丰娜;朱宝生; 2023,39(4):297-301 目的:探讨胎儿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CAKUT)遗传学病因及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和高通量测序拷贝数变异(CNV)检测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孕中期(孕17~26周)超声检查发现CAKUT胎儿,行介入性产前诊断包括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及CNV的检测结果,并随访妊娠结局。结果:(1)1215例CAKUT胎儿中检出染色体异常193例,检出率15.88%,染色体核型分析与CNV检测一致均异常的共189例,其中染色体非整倍体+CNV异常176例,不平衡易位+CNV异常13例;193例中182例(94.30%)为非孤立CAKUT。(2)仅CNV异常20例,检出率1.65%(20/1215);20例中11例致病变异,9例疑似致病变异(家系调查证实8例新发突变,1例母系来源),其中10例为非孤立CAKUT。临床意义不明变异44例,其中28例家系调查证实25例为双亲之一来源、3例为新发突变。(3)产前诊断非整倍体176例,不平衡易位13例,致病和疑似致病CNV 20例经遗传咨询后孕妇知情选择后均终止妊娠,临床意义不明变异中新发变异因多发异常3例终止妊娠。结论:胎儿CAKUT特别是非孤立CAKUT与染色体数目及结构异常和微缺失与微重复综合征相关。染色体核型分析与CNV检测应用于CAKUT胎儿产前诊断有优势互补作用。
摘要 [563] PDF
局部晚期子宫颈癌放化疗后复发危险因素分析及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构建 洪文翠;吕银; 2023,39(4):302-307 目的:分析局部晚期子宫颈癌(LACC)放化疗后的复发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列线图预警模型。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放疗科收治的320例LA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训练集,并按照相同标准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8月的52例LACC患者设为验证集。分析所选LAC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LACC患者放化疗后复发的危险因素,采用R软件构建列线图预警模型并进行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20例LACC患者,经相关检查确认放化疗后复发有64例,其发生率为20.0%;训练集临床资料对比显示FIGO分期、分化程度、肿瘤直径、盆腔淋巴结是否转移、浸润深度、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水平、D-二聚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中低分化(OR2.170,95%CI 1.177~4.001,P=0.013)、肿瘤直径> 4 cm(OR2.061,95%CI 1.117~3.803,P=0.021)、盆腔淋巴结转移(OR2.370,95%CI 1.289~4.355,P=0.005)、浸润深度≥1/2 (OR2.505,95%CI 1.360~4.614,P=0.003)、SCC-Ag> 1.5μg/L(OR2.139,95%CI 1.149~3.982,P=0.016)、D-二聚体> 0.5 mg/L(OR2.532,95%CI 1.368~4.687,P=0.003)是LACC放化疗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6项独立危险因素构建LACC放化疗后复发的列线图模型内外部验证结果显示,训练集和验证集的C-index为0.824和0.811,两集的校正曲线的预测值与实测值基本一致,AUC为0.804和0.792。结论:中低分化、肿瘤直径> 4 cm、盆腔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1/2、SCC-Ag>1.5μg/L、D-二聚体> 0.5 mg/L是LACC患者放化疗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危险因素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可准确评估和量化LACC放化疗后复发的风险。
摘要 [495] PDF
妊娠特异性甲状腺激素参考值范围制定及妊娠期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预测模型的建立 罗丽娜;火睿;李爱玲;庞磊;孙侃;常向云;赵霞;刘红梅;吕晨;李辰璐;刘嘉奇;陈静; 2023,39(4):308-313 目的:建立石河子地区妊娠期妇女甲状腺激素参考值范围,筛选孕妇发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SCH)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验证。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石河子3家围产门诊常规产检的孕妇,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检查血清甲状腺激素、血常规、生化、凝血全项等指标,建立本地区妊娠各期甲状腺激素参考值范围,并计算甲状腺疾病的患病率。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SCH相关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的曲线下面积(AUC)、校准曲线及决策曲线分析(DCA)验证与评价该模型的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实用价值。结果:(1)妊娠期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随孕周的增加而递增,游离甲状腺素(FT4)则递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2)SCH是妊娠期最常见的甲状腺疾病,其次为单纯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和单纯低甲状腺素血症。(3)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叶酸(OR0.98,95%CI0.97~0.98,P <0.001)、维生素B12(OR0.99,95%CI 0.98~0.99,P <0.001)、血红蛋白(OR0.98,95%CI 0.97~0.99,P=0.033)水平升高是SCH的保护性因素,而谷氨酰转肽酶(OR1.01,95%CI1.01~1.02,P <0.001)、胆固醇(OR2.11,95%CI 1.60~2.77,P <0.001)、白细胞(OR1.05,95%CI 1.02~1.08,P=0.003)、嗜酸性粒细胞(OR12.55,95%CI 2.50~63.06,P=0.002)水平升高是SCH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4)以上述7个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并绘制ROC曲线,AUC为0.81(95%CI 0.77~0.85,P <0.001),经过内部验证后模型C指数为0.80。DCA显示模型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个体化预测孕妇发生SCH风险,准确度和临床实用性较高。
摘要 [539] PDF
选择性减胎术治疗宫内合并宫角妊娠5例的临床分析 曲悠悠;陈志敏; 2023,39(4):314-318 目的:探讨宫内合并宫角妊娠(CHP)的临床特征以及选择性减胎术治疗CHP的安全性、有效性、可行性和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收治的5例经选择性减胎术治疗的CH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例采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受孕,1例促排卵后受孕。1例轻微腹胀,1例下腹胀痛伴少量阴道流血,余3例均未见明显的临床症状。确诊孕周为6+4~7+6周,1例接受经腹壁穿刺射频消融减胎术;余4例均采用经阴道穿刺选择性减胎术,其中3例行单纯孕囊抽吸,1例因孕周偏大联合使用了10%氯化钾0.6 ml,手术顺利。1例死产,共获4例健康新生儿,活产率为80%,2例足月产,2例早产,均行剖宫产终止妊娠,新生儿未见重大畸形。结论:CHP的临床表现特异性差,确诊多依赖孕早期阴道超声检查。传统的手术治疗创伤大、术中出血多,容易造成宫内妊娠的丢失,而选择性减胎术治疗CHP的成功为其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摘要 [514] PDF
短篇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