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7期目录
浏览其它刊期:  
本期目录 本期封面 出版日期:2020-07-15
  

专题讨论

绝经后骨质疏松概述
  乔林;熊英;徐克惠;  2020,36(7):481-484
<正>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退化性骨骼疾病,是威胁广大绝经妇女健康的重要公共问题。本文将对骨质疏松症及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定义、流行病学和发病机制、高危因素、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简要概述。1定义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定义为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骨量低下、骨微结构损坏、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2001年美国国立卫生院(NIH)提出定义为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病。骨强度
  摘要[2538]  PDF
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标准
  程晓光;李娜;  2020,36(7):484-487
<正>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密度降低和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的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为特点的全身性系统性疾病[1,2]。根据最新的骨质疏松症双能X线骨密度仪(dual energy X ray absorptiometry,DXA)流行病调查数据显示,采用中国人群正常参考数据库及T值≤-2. 5 SD诊断标准,50岁以上女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32. 1%[3],健康管理人群患病率为29. 23%[4]。上海社区人群脊柱X线平片流行病学调查也显示60岁以上女性脊柱椎体变形的患病率为17. 3%[5]。骨
  摘要[2330]  PDF
绝经后骨质疏松的预防措施及基础治疗
  金小岚;  2020,36(7):487-489
<正>随着我国人口老年化的加速,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骨质疏松的发病呈明显上升趋势,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给社会和家庭造成极大的负担,骨质疏松性骨折明显增加致残率和死亡率。但骨质疏松是可防可治的疾病,随着对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和对致病因素的认识,绝经后骨质疏松的预防措施和防治策略也愈加清晰。下面就其预防措施和基础治疗作一简要概述。
  摘要[2224]  PDF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
  卢春燕;陈德才;  2020,36(7):489-492
<正>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药物种类较多,从作用机制来看,分为骨吸收抑制剂、骨形成促进剂和其他类;从适应证来看,分为预防、预防和治疗、治疗用药。但这些抗骨质疏松药物通常不包括钙剂和普通维生素D,后两者被称为骨质疏松症的基础治疗措施。本文将针对目前临床实践中如何应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进行阐述。
  摘要[2335]  PDF
绝经后骨质疏松骨折的治疗
  贾鹏;徐又佳;  2020,36(7):492-494
<正>骨质疏松症是绝经后女性常见的代谢性疾病。据报道我国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高达9. 4%~37. 9%。由绝经后骨质疏松引起的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的严重并发症,好发于脊柱椎体、髋部、桡骨远端、肱骨近端。绝经后骨质疏松骨折的治疗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长期性治疗,涉及到骨密度/骨质量评估、骨质疏松骨折风险评估、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再发骨折的预防等多个方面。此外,不同部位脆性骨折造成的危害不同,手术时机、手术方式的选择也各具特点。
  摘要[2278]  PDF
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性激素治疗
  袁春燕;任慕兰;  2020,36(7):494-497
<正>绝经后骨质疏松是女性特有的骨代谢疾病,围绝经期女性雌激素水平降低是致病的主要因素,绝经激素治疗(menopause hormone therapy,MHT)可作为防治绝经骨质疏松和低骨量的一线药物选择。在激素治疗中应充分评估患者健康状态,选择个体化MHT方案,可有效降低用药风险和提高治疗获益。在激素治疗期间需要按规范流程进行监测和随访。1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特点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发病率为男性的4倍,绝经和年龄增长是女性骨质丢失的两个重要因素。绝
  摘要[2313]  PDF

临床病案讨论

反复乏力8年,加重伴间断四肢麻木20天,伴原发性闭经
  乔林;陈涛;徐克惠;  2020,36(7):498-500
<正>1 病历摘要患者,14岁,因反复乏力8年,加重伴间断四肢麻木20天,于2016年7月在华西医院内科就诊。患者8年前无诱因出现全身乏力,间断发作,就诊于当地医院,发现血钾低(1. 7 mmol/L),予补钾对症治疗后好转,8年来反复发作,均予补钾治疗。就诊20天前患者因饮食不当出现呕吐,再次出现乏力、四肢麻木,当地医院复查电解质钾低,为2. 37 mmol/L,为进一步明确病因转上级医院就诊。因患者14岁无月经来潮,且无女性第二性征,于2016年10月至华西附二院就诊。
  摘要[2325]  PDF

指南解读与专家共识

《不孕女性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诊治的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陈涛;  2020,36(7):501-502
<正>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subclinical hypothyroidism,SCH)是最常见的甲状腺功能异常,在成年人群中,其患病率约10%左右,尤其多见于20~40岁左右的育龄期女性[1]。目前主流观点对SCH的定义是促甲状腺激素(TSH)高于参考值范围上限,而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在参考值范围内[1,2]。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反馈调控的特点为血中甲状腺素水平发生轻微变化时,对应的TSH将发生显著的(指数级)反向变化,因此可以理解为SCH仅代表甲状腺合成和分泌甲状腺素功能的轻微下降。甲状腺素的生理作用非常广
  摘要[2213]  PDF

综述与讲座

非编码RNA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王祎祎;汪沙;沈雪;段华;  2020,36(7):503-506
子宫内膜异位症为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常见良性妇科疾病,近年来已有众多研究就非编码RNA家族成员介导该病的发生、发展提供证据,并从表观遗传调控的角度,阐述非编码RNA通过介导子宫内膜细胞异常增殖、凋亡、侵袭及上皮间质转化,并参与子宫内膜组织异常修复及血管重塑过程、以及失调的甾体激素代谢及炎症免疫应答等多个环节,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致病过程产生重要影响。
  摘要[2312]  PDF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子痫前期关系的研究进展
  王慧;周容;  2020,36(7):507-509
子痫前期属于妊娠期特发性疾病,严重危害母胎健康。尽管子痫前期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清楚,但大多数学者认为炎症反应在其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研究表明,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因可反映机体的全身炎症状态而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目前也有一些关于RDW与子痫前期发生及其严重程度的研究,但结果尚不一致。本文对RDW与子痫前期关系的最新研究进行综述,发现RDW在子痫前期患者中增加,并且与子痫前期的严重程度相关,可能对子痫前期及其严重性的预测有一定的价值。然而,由于现有研究的局限性使得RDW预测子痫前期的临床适用性还需要通过高质量的前瞻性多中心研究进一步验证。
  摘要[2225]  PDF

论著与临床

自然周期冻融胚胎移植使用绒促性素诱发排卵后不同胚胎移植时间临床结局比较
  尹轶莎;李秋圆;陈圆辉;张翠莲;张少娣;  2020,36(7):510-514
目的:比较自然周期冻融胚胎移植(FET)使用绒促性素(HCG)诱发排卵后不同胚胎移植时间的临床结局,探讨自然周期FET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7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生殖中心行自然周期使用HCG诱导排卵的FET周期,根据移植胚胎的不同分为卵裂期胚胎(n=522)和囊胚期胚胎(n=251)共773个周期。根据移植日距HCG注射日天数进行分组,以HCG注射日为D0,HCG注射后第3天移植卵裂期胚胎为D3-3组;HCG注射后第4天移植卵裂期胚胎为D4-3组;HCG注射后第5天移植卵裂期胚胎为D5-3组。HCG注射后第5天移植囊胚为D5-5组;HCG注射后第6天移植囊胚为D6-5组;HCG注射后第7天移植囊胚为D7-5组。比较各组一般情况和妊娠结局相关指标,并对妊娠结局指标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移植卵裂期胚胎的D4-3组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高于D3-3组与D5-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囊胚期胚胎的D7-5组优胚移植周期率显著低于D5-5组与D6-5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患者体质量指数(BMI)、年龄、移植胚胎数、优胚移植周期率、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作为可能对妊娠结局产生影响的混杂因素进行调整后,移植卵裂期胚胎的D3-3组、D4-3组、D5-3组相比较,移植囊胚期胚胎的D5-5组、D6-5组、D7-5组相比较,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异位妊娠率、持续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HCG诱导排卵的自然周期FET中,HCG注射后3~5天移植卵裂期胚胎,5~7天移植囊胚期胚胎均可取得相似的临床结局。
  摘要[2782]  PDF
LHPP对上皮性卵巢癌恶性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郭丽;刘红;楚蔚昕;张萍;  2020,36(7):515-519
目的:探讨磷酸化磷酸组氨酸无机焦磷酸酶(LHPP)对上皮性卵巢癌恶性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9年9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留存的上皮性卵巢癌及正常卵巢的新鲜组织和石蜡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LHPP在上皮性卵巢癌和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应用CCK-8增殖实验和平板克隆实验检测LHPP对卵巢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对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蛋白印迹法检测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生物标志物的表达。结果:LHPP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卵巢组织(P<0.01),上皮性卵巢癌中LHPP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肿瘤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明显相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是否>50岁、病理类型和肿瘤直径均无关(P>0.05)。高表达LHPP组的卵巢癌细胞生长速度、克隆形成数、穿膜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高表达LHPP后,上皮表型标志物表达下调,而间质表型标志物表达上调。结论:LHPP在上皮性卵巢癌中高表达,可能通过调控EMT过程,促进卵巢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及迁移,有望成为上皮性卵巢癌的预后标志物及临床治疗靶点。
  摘要[2440]  PDF
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术与外科手术治疗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比较
  林振江;袁利;刘颂;王馨;安强;刘婷;王东红;王娇;黄芹;陈大勇;杨炳;  2020,36(7):520-5522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术和外科手术治疗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AWE)的疗效和预后。方法:对2016年5月至2017年8月在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35例剖宫产术后AWE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16例患者接受HIFU消融术治疗(HIFU组),19例患者接受手术切除治疗(手术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和随访情况。结果:HIFU组与手术组在术中出血量(0 vs 79.32±28.17 ml)、术后当天疼痛评分(3.50±1.83分vs 5.42±2.24分)、住院天数(5.25±2.02天vs 8.37±3.80天)和住院花费(5388.56±883.81元vs 13262.07±1461.62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U组术中及术后主要副反应为治疗区胀痛5例和皮肤烧灼感8例,手术组术后主要副反应为切口疼痛19例、头痛2例、呕吐1例、尿潴留3例等。两组患者在为期1年的随访中均无复发。结论:HIFU消融和手术切除均能有效治疗剖宫产术后AWE,但是HIFU消融术创伤小、副反应少,降低了患者平均住院费用。
  摘要[2364]  PDF
两种不同药物干预孕期缺铁性贫血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
  庄旭;俞虹;陆海蓉;林建华;  2020,36(7):523-527
目的:比较琥珀酸亚铁及蚕砂提取物对缺铁性贫血(IDA)孕妇的治疗效果。方法:纳入2018年7月至2019年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正规产前检查的IDA孕妇160例,琥珀酸亚铁组及蚕砂提取物组按1∶1比例分配每组各80例,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并在用药后随访3个月。每月随访1次血红蛋白(Hb)、铁蛋白(SF)、血清铁(SI)、转铁饱和度(TS)值,观察两种药物的治疗效果及副反应。结果:①琥珀酸亚铁组患者的Hb、TS值在用药后1~3月均较入组时明显升高(P<0.05);SF、SI值在用药2个月、3个月后明显高于入组时(P<0.05)。蚕砂提取物组患者在用药2个月、3个月后的Hb值明显高于入组时(P<0.05),在用药3个月后的SF值明显高于入组时(P<0.05);而SI、TS值在入组时、用药1个月、2个月、3个月后4个检测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除琥珀酸亚铁组在用药1个月后,其SI增量与蚕砂提取物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之外,用药1~3个月后Hb、SF、SI及TS增量在琥珀酸亚铁组均明显高于蚕砂提取物组(P<0.05)。③在用药3个月后,琥珀酸亚铁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蚕砂提取物组(86.3%vs 50.0%,P<0.05),维持用药率明显低于蚕砂提取物组(8.8%vs 47.5%,P<0.05)。④琥珀酸亚铁组患者用药后出现恶心、呕吐、胃部烧灼感、黑便、铁锈味等副反应比例显著高于蚕砂提取物组(P<0.05)。两组患者用药后便秘及腹泻的副反应发生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IDA中,琥珀酸亚铁的疗效优势显著高于蚕砂提取物。琥珀酸亚铁的明显起效时间为用药后2个月,而蚕砂提取物的明显起效时间为用药后3个月。琥珀酸亚铁的部分副反应比例高于蚕砂提取物。
  摘要[2446]  PDF
不同浓度促性腺激素对促排卵周期中人类未成熟卵子体外成熟的影响
  罗阳;吴方贵;杜红姿;  2020,36(7):528-531
目的:研究体外成熟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促性腺激素(卵泡刺激激素和黄体生成激素)对卵子体外成熟培养以及其受精和后续的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方法:收集生殖助孕治疗中废弃的人类未成熟卵子,将生发泡(GV)期未成熟卵子随机分为3组,添加终浓度分别为75 U/L的低浓度促性腺激素(低浓度组)和750 U/L的高浓度促性腺激素(高浓度组),以及不添加促性腺激素(空白对照组)进行体外成熟培养20小时,每组入组的卵子数分别为80、83和82枚。将成熟卵子进行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研究卵子的体外成熟率、受精率以及卵裂率、可用胚胎率和优质胚胎率。结果:低浓度组的卵子体外成熟率最高(80.00%),空白对照组最低(76.8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浓度组的受精率最高(67.19%),空白对照组最低(65.0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浓度组的卵裂率最高(70.45%),空白对照组最低(63.4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浓度组的可用胚胎率最高(28.57%),空白对照组最低(19.2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浓度组的优质胚胎率最高(16.13%),空白对照组最低(3.8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浓度促性腺激素对促排卵周期中人类未成熟卵子的体外成熟和受精,及其后续的早期胚胎发育没有发现显著的影响。
  摘要[2175]  PDF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Ⅱ型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疗效分析
  申丽媛;池余刚;刘宝;梁碧秀;  2020,36(7):532-535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Ⅱ型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CSP)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市妇幼保健院2016年4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216例Ⅱ型CSP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3组:A组为口服米非司酮+超声引导下行清宫术的患者,共83例;B组为经阴道子宫瘢痕处妊娠物清除术+子宫修补术的患者,共98例;C组为宫腔镜下妊娠物电切术的患者,共35例。比较分析3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临床资料情况。结果:3组患者年龄、停经天数、妊娠次数、剖宫产次数、距前次剖宫产时间、妊娠囊平均直径、瘢痕厚度、术前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术后血β-hCG降至正常时间及月经恢复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6.71±3.71分钟、40.20±15.26分钟、34.57±11.21分钟,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手术成功率(98.0%)和C组手术成功率(94.3%)高于A组(8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中出血量(67.14±67.07 ml)多于A组(46.22±65.32 ml))和C组(32.85±24.56 ml),住院费用(6728.96±1236.46元)高于A组(4548.29±1298.03元)和C组(5076.06±876.30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妊娠物电切术及经阴道子宫瘢痕处妊娠物清除术+子宫修补术治疗Ⅱ型CSP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摘要[2335]  PDF
负性共刺激分子Tim-3和Galectin-9在子宫颈脱落细胞中的表达
  张倩;杨婷;裴美丽;赵敏伊;王丽;全诗敏;魏星;杨筱凤;赵娟;  2020,36(7):536-540
目的:了解负性共刺激分子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和半乳糖凝集素-9(Galectin-9)在不同病变的子宫颈脱落细胞中的表达情况,以探讨负性共刺激分子与子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8月至2015年10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就诊患者子宫颈脱落细胞标本84例。其中正常子宫颈(NC)17例、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22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25例、子宫颈鳞状细胞癌(CC)20例。免疫细胞化学检测Tim-3、Galectin-9蛋白在子宫颈脱落细胞中的表达。结果: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显示Tim-3在NC和异常子宫颈脱落上皮细胞的胞核和胞浆中均有表达,其在NC、LSIL、HSIL、CC中的表达率分别为82.35%、59.09%、52.00%、30.00%,HSIL和CC与NC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alectin-9表达于NC和异常子宫颈脱落上皮细胞的胞核中,NC、LSIL、HSIL、CC中的表达率分别为23.53%、36.36%、60.00%、85.00%,HSIL和CC与NC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子宫颈脱落细胞中,Tim-3呈高表达(P=0.000),Galectin-9(P=0.015)呈低表达。结论:在NC、LSIL、HSIL、SCC的脱落细胞中Tim-3表达逐级降低、Galectin-9表达逐级增高,这一表达模式可能与子宫颈病变进展和HPV感染有关。
  摘要[2229]  PDF

循证医学

我国子宫内膜异位症和激素相关研究现状的共词分析
  唐丹;杨博文;罗古坡;陶加英;郄明蓉;  2020,36(7):541-544
目的:分析我国2014~2019年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和激素相关研究现状和趋势。方法:以EMs和激素为主题词,检索CNKI、VIP、SinoMed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为2014~2019年。筛选文献,提取关键词,采用Excel 2016建立高频关键词的共现矩阵,使用Ucinet 6.0绘制可视化共线关系网络。结果:纳入1666篇文献,共32个高频关键词,EMs与激素相关研究交流程度高,关系密切,研究内容较松散,差异性较小。EMs、性激素、临床疗效、腹腔镜手术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既位于共线关系图核心地位,又处于桥梁位置。结论:目前国内已有较多EMs的诊断手段、治疗方案和临床疗效方面的研究成果,病因、发病机制、流行病学和生物学指标等方面的研究较少。
  摘要[2413]  PDF
宫腔灌注富血小板血浆对薄型子宫内膜不孕患者疗效的Meta分析9
  李晓凤;王芳;陶丽梅;杨欣;  2020,36(7):545-549
目的:系统评价宫腔灌注富血小板血浆(PRP)对薄型子宫内膜不孕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截至2019年10月。纳入关于宫腔灌注PRP治疗薄型子宫内膜不孕患者的所有随机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2位评价员独立完成文献筛选、资料提取,质量评价。队列研究运用改良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系统评价文献质量,随机对照研究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使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篇随机对照研究,2篇回顾性队列研究,1篇前瞻性队列研究,共406例,406个周期。应用宫腔灌注PRP与不采用宫腔灌注PRP比较,黄体酮转化日子宫内膜厚度(MD 1.07,95%CI 0.87~1.28,P<0.00001)、胚胎种植率(OR 2.01,95%CI 1.22~3.31,P=0.006)、血清学妊娠率(OR 2.57,95%CI 1.45~4.58,P=0.001)、临床妊娠率(OR 2.46,95%CI 1.56~3.87,P<0.0001)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是周期取消率、早期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灌注PRP具有改善薄型子宫内膜不孕患者妊娠结局的临床效果,对于薄型子宫内膜不孕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摘要[2766]  PDF

论著与临床

补肾活血中药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改善冻融胚胎反复移植失败患者妊娠结局的探讨
  梁莹;李建军;刘敏;贺凤娥;张建梅;彭冬梅;  2020,36(7):550-552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中药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改善辅助生殖技术助孕治疗中发生反复移植失败(RIF)的患者妊娠结局。方法:选择2015年至2019年在长沙市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RIF患者16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雌激素组)40例,观察组1(中药+雌激素组)35例,观察组2(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雌激素组)43例,观察组3(中药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雌激素组)51例,监测子宫内膜厚度、雌二醇水平、转化日前雌二醇用量及移植后14天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阳性率及临床妊娠率。结果:治疗7天后,各组间观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化日观察组3子宫内膜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及观察组2(9.24±1.54 mm vs 8.35±0.99,9.24±1.54 mm vs 8.31±0.77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化日观察组1及观察组3雌二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933.09±238.35 pmol/L vs 825.32±153.59 pmol/L,964.49±181.27 pmol/L vs 825.32±153.59 p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及观察组1雌激素使用量低于其他两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与对照组相比移植14天后血hCG阳性率、临床妊娠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及雌激素治疗可以改善RIF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较对照组在移植14天后血hCG阳性率、临床妊娠率明显增加。
  摘要[2114]  PDF
阴道内镜治疗妊娠期子宫颈息肉12例临床分析
  张奇;杨保军;冯力民;  2020,36(7):553-555
目的:探讨阴道内镜治疗妊娠期子宫颈息肉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9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天坛医院行阴道内镜技术切除子宫颈息肉的12例妊娠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手术方法、手术指征及手术优势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视觉模拟评分(VAS)平均0.58±0.67分,手术时间平均6.33±1.92分钟,术中平均出血量0.58±0.69 ml。11例患者足月分娩,其中,自然分娩5例,产钳助娩1例,剖宫产5例;术后病理回报:子宫颈炎性息肉7例,蜕膜样息肉5例。1例患者于孕26周难免流产;病理回报:蜕膜样息肉,绒毛膜羊膜炎。结论:阴道内镜技术可以无痛、快速地切除子宫颈息肉并充分止血,是治疗妊娠期子宫颈息肉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但其需要适当的技术培训指导。
  摘要[2080]  PDF
宫腔镜下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固定术20例临床疗效分析
  谢惠;郭筱慧;刘楚;兰花;肖松舒;  2020,36(7):556-558
目的: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LNG-IUS,曼月乐)固定术的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9年6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以LNG-IUS脱落或下移就诊的20例患者,经宫腔镜下LNG-IUS固定术后的再脱落率、月经量改变、痛经缓解情况、贫血症状改善等相关临床指标。结果:100%(20/20)患者行LNG-IUS固定术后未再发生脱落,88.24%(15/17)患者痛经得到缓解,所有患者血红蛋白均恢复至正常范围。14例患者出现可接受的点滴阴道流血。但有2例患者因痛经缓解程度未达到理想状态选择行子宫切除术。结论:LNG-IUS固定术对于反复LNG-IUS脱落患者能有效防止再次脱落,确保LNG-IUS充分发挥其减少月经量及缓解痛经的作用,且操作简单,易于推广。
  摘要[2201]  PDF

短篇报道

卵巢癌腹腔化疗并发腹腔大出血1例报道
  张梦培;尹如铁;李克敏;  2020,36(7):559-560
<正>1病例报告患者,38岁,因右侧卵巢高分化黏液腺癌肿瘤细胞减灭术后拟行第3次化疗,于2018年10月22日入我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既往身体良好,无特殊病史。2017年9月15日因体检发现左侧附件区占位,直径约20 cm,肿瘤糖类抗原125(CA125) 300 U/ml。在外院行开腹左侧附件切除术+右侧卵巢活检术,术后病理检查示:双侧卵巢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伴上皮内癌变。术后未补充化疗,于当地医院规律随访。2018年7月10日患者因腹痛3天前来我院就诊,B超检查示:右侧附件
  摘要[2567]  PDF

用微信扫一扫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