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5期目录
浏览其它刊期:  
本期目录 本期封面 出版日期:2023-05-15
  

述评

重视妊娠合并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的诊治
  王晨;杨慧霞  2023,39(5):321-323
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生育政策的调整,我国育龄女性特点较前发生变化,高龄、孕前超重、肥胖和妊娠期糖尿病( gestationaldiabetes mellitus,GDM)史等高危人群比例增加,患有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患者增加,妊娠合并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相关问题尤为突出并严重威胁母儿健康。而上述不良母体因素在胎儿生长发育关键时期的暴露也可影响其成年时期的生理代谢功能,增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风险。因此,妊娠期母体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甚至作为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源头影响全人群健康。所以,重视妊娠合并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的诊治刻不容缓。
  摘要[461]  PDF

专题讨论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妊娠期管理
  郭娜;米阳  2023,39(5):324-326
随着人们对生育认识的改变,高龄、高危孕妇占比增加,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的发病率逐年升高。GDM是指妊娠中晚期发生的血糖代谢异常。GDM与PGDM相比,程度较轻,病程较短,但仍与羊水过多、生殖道感染、胎膜早破、早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肩难产、大于胎龄儿或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呼吸窘迫综合征等母儿不良结局明确相关,且GDM孕妇产后5年内发生T2DM的风险是正常产妇的10倍[]。GDM孕妇宫内高血糖环境暴露下也会增加子代远期患2型糖尿病、肥胖及早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2]。还有研究报道GDM与子代神经发育障碍(neurodevelopmental disorders,NDD),尤其是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attention deficit and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及发育迟缓等密切相关[]。因此,及早诊断和个体化管理GDM孕妇,能够有效地改善母儿近远期不良妊娠结局。本文将从GDM的诊
  摘要[515]  PDF
妊娠期糖尿病的产后随访和预防
  彭怡然;宋耕  2023,39(5):327-329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指妊娠期首次发生的糖代谢异常。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及二孩、三孩政策的开放,中国GDM的患病率显着增加[。根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IDF)的数据[2],2017年全球GDM发生率约为14%,其中非洲为9%,北美为12.6%,亚洲为21%。2018年一项专门针对中国大陆GDM的研究发现患病率为14.8% (95%CI12.8~16.7%)[3]。除了增加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以外,GDM还会导致母亲及其后代远期代谢疾病发病率的增加。一项荟萃分析表明既往GDM的女性患T2DM的总体相对风险几乎是健康对照组的10倍[2],并使产后第1个10年的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2.3倍4]。患有GDM女性的后代在成为青少年时也处于肥胖和T2DM的高风险中。尽管各国的指南都推荐在GDM孕妇产后应定期复查血糖指标,然而研究表明,GDM孕妇产后随访率仍然很低。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在这些人群中推广产后筛查,早发现、早干预来预防或延缓糖尿病及代谢性疾病的发生。
  摘要[532]  PDF
糖尿病患者的妊娠前评估和妊娠期管理
  王瑾萍;马孝甜;张眉花  2023,39(5):329-333
妊娠期高血糖显著增加孕妇病理妊娠和围产儿患病率,研究显示妊娠前或妊娠期前10周,胎儿畸形的发生,尤其是无脑畸形、小头畸形、先天性心脏病和尾骨退化综合征、肾脏发育畸形与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升高呈正相关,妊娠前糖尿病妇女在妊娠期有较低的HbA1c,可降低自然流产,子痫前期,早产风险,围产期死亡率,小于胎龄儿,新生儿转入重症监护室[2],糖尿病妇女妊娠前HbA1c在6.5%以内者,胎儿先天性畸形的发生率明显降低3。所以对患有糖尿病的备孕妇女进行妊娠前评估,尽可能地在妊娠前和妊娠期间维持接近正常血糖至关重要。但在临床工作中超过50%的妊娠前糖尿病妇女是在妊娠期才首次被诊断,导致胚胎期就暴露于高血糖环境的不良结局风险增加,本文结合国内外最新指南,就糖尿病患者妊娠前评估及妊娠期管理进行阐述。
  摘要[415]  PDF
妊娠期高血脂患者的管理
  黄谊红;王子莲  2023,39(5):333-336
由于妊娠期代谢和雌孕激素等水平的改变,孕妇可出现生理性高血脂现象,即血脂从妊娠9~13周开始升高,妊娠31~36周达到高峰,分娩后24小时迅速下降,产后4~6周恢复正常。妊娠期生理性高血脂能在空腹状态下减少自身蛋白质的分解,从而保证胎儿糖类和氨基酸的供给,满足胎儿生长发育的需求。若是妊娠期血脂水平异常升高,则会对母婴产生不良影响,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及早产等的发生风险增加[],同时也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2],增加巨大儿、胎儿窘迫的发生率[3]。产后母体糖脂代谢异常及子代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增加。因此,在妊娠期对孕妇血脂进行及时、有效的监测管理至关重要。本文旨在探讨妊娠期高血脂的管理措施,包括妊娠期血脂参考值范围、血脂筛查、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和脂蛋白血浆置换等,以期为医务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建议。
  摘要[473]  PDF
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妊娠期监测和处理
  刘春晓;范建霞  2023,39(5):336-339
甲状腺激素对维持正常妊娠以及胎儿生长发育必不可少,尤其在妊娠早期,胎儿甲状腺尚未成熟,其生长发育所需的甲状腺激素完全依赖于母亲供给。 因此,未经治疗的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以下简称甲减)与不良妊娠结局和后代远期发育异常密切相关。为此,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对妊娠期甲减的监测和处理予以阐述,以期协助临床决策。
  摘要[351]  PDF
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妊娠期监测及治疗
  甘旭培;徐先明  2023,39(5):339-342
甲状腺功能亢进(Hyperthyroidism,以下简称甲亢)在妊娠期比较少见,其发病率为0.1%~0.4%。其中,妊娠一过性甲状腺毒症(gestational transient thyro-toxicosis,GTT)占10%,Graves病占85%,其他少见的包括甲状腺高功能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破坏以及外源性补充甲状腺素过量等[2]。妊娠期甲亢最常见的种类是Graves病。血清中是否存在促甲状腺素受体自身抗体( thyrotropin receptor autoantibody,TRAb)是鉴别Graves病与其他类型甲亢的一种方法。甲亢会增加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包括流产、早产、妊娠期高血压、胎儿生长受限、死产等3]。甲亢患者体内的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分泌减少,甲状腺合成的甲状腺素( tetraiodothyro-nine,T4)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riiodothyronine,T3)增加,导致机体代谢率升高,出现心悸、焦虑、乏力、心动过速、震颤、恶心伴呕吐以及体质量减轻等症状4。因为TRAb可以通过胎盘屏障刺激胎儿甲状腺,所以甲亢孕妇的胎儿和新生儿会发生甲亢,发生率约1%~5%,死亡率12%~20%[5]。通过超声检查还可以发现胎儿骨龄加速、生长受限、充血性心力衰竭以及水肿[4]。因此,妊娠期甲亢的治疗和监测对改善不良妊娠结局非常重要。
  摘要[319]  PDF
妊娠期库欣综合征的诊治
  汤萍萍;高劲松  2023,39(5):342-344
库欣综合征(Cushing's syndrome,CS)是由于肾上腺皮质长期分泌过多的糖皮质激素引起的临床综合征。本病虽好发于育龄期女性,但由于皮质醇增多症往往会影响排卵进而导致不孕,因此,妊娠合并CS十分罕见,至今国际上仅有二百多例[1,2]。未治疗的妊娠期活动性CS可显著增加母儿并发症的风险[1,3],其诊断和治疗面临的诸多挑战。本文对妊娠合并CS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后续管理策略进行阐述。
  摘要[368]  PDF
高泌乳素血症患者的妊娠期管理
  薛雪;李春芳  2023,39(5):344-346
泌乳素(prolactin,PRL)是一种垂体前叶激素,由垂体泌乳素细胞合成和分泌,下丘脑多巴胺(经门脉系统)作用于泌乳素细胞D?受体可明显抑制这一过程。PRL的主要作用是诱导和维持乳腺分泌乳汁。正常育龄期女性血清泌乳素水平一般<25 ng/ml。高泌乳素血症(Hyperprolactinemia)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血清泌乳素升高,主要表现为闭经、溢乳、月经稀发、不孕和肿瘤压迫症状等,是导致女性生育障碍的重要原因。高泌乳素血症女性妊娠期以药物治疗为主,动态监测及评估,多学科协作,进行精细化个体化的综合管理,以期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
  摘要[277]  PDF
肥胖患者孕前评估及妊娠期管理
  刘玉凤;马玉燕  2023,39(5):347-350
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显著变化,肥胖人群比例明显增加。《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显示,我国18岁以上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4.3%和16.4%[。中国健康营养调查显示,1991年~2015年,我国育龄期女性肥胖率自2.5%上升至12.6%,且仍呈逐年上升趋势[2]。肥胖会使育龄期女性发生内分泌及代谢紊乱,从而降低女性生育力、增加多种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且影响其远期健康及后代子女甚至隔代子女的健康。因此科学管理育龄期妇女尤其是妊娠期妇女的体质量非常重要。本文就肥胖患者的孕前评估及妊娠期管理进行如下阐述。
  摘要[322]  PDF

临床病案讨论

孕19+3周,恶心呕吐3个月,加重3天
  李亚蓉;王鸿雁;董明;刘南;马玉燕  2023,39(5):351-353
1 病例摘要 患者,33岁,因停经19*3周,恶心呕吐3月,加重3天于2020年6月7日转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患者3个月前(停经6*周)出现恶心、干呕,误以为是妊娠期正常生理反应,未就诊。2个月前恶心、呕吐加重,呕吐物中伴有褐色分泌物,就诊于当地医院,血生化检查示:血钙>3.75 mmol/L、血钠133 mmol/L,查尿常规示:尿酮体(++)、尿蛋白弱阳性,未行治疗,之后恶心呕吐症状反复出现。3天前恶心、呕吐症状加重,不能进食,伴头晕、心慌、乏力,再次就诊于当地医院,复查血钙>3.49 mmol/L,尿常规示:尿酮体弱阳性,心电图检查示:I度房室传导阻滞、部分导联ST-T改变,遂入院行扩容、利尿、降钙治疗,效果欠佳,遂转入本院。入院后患者仍自觉恶心伴呕吐,能少量饮水,仍自觉头晕、心慌、乏力,无明显下腹痛,无阴道流血、流液等,神志清,精神欠佳,大小便正常,体质量较孕前减轻10 kg。追问病史,患者诉肩关节以及膝关节疼痛十余天。既往患泌尿系统结石五年余,曾行体外碎石术1次。既往月经规律,月经量中等,月经周期28天,末次月经:2020年1月23日,8年前孕7周行药物流产1次,7年前孕40周顺产1女婴。个人史及家族史无特殊。
  摘要[293]  PDF

指南解读与专家共识

国际妇产科联盟最佳实践建议解读一妊娠为2型糖尿病的预防提供了机会
  王晨;杨慧霞  2023,39(5):354-356
全球约有13.4%的孕妇(约一百七十万)患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有GDM病史的女性较没有GDM病史的女性2型糖尿病的发生风险高8~10倍,并尤以在GDM诊断后的3~6年发病率最高。此外,GDM女性较非GDM女性心血管疾病( 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的发生风险高2倍。因此,对于GDM女性在产后进行干预和管理至关重要。然而,目前对于GDM女性产后随访以及干预和管理工作并未得到很好的开展。因此,国际妇产科联盟( Federation International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在近期回顾了现有关于GDM女性产后管理的临床指南,并为全球预防和(或)延迟GDM女性发生2型糖尿病提出临床最佳实践建议。本文即对该建议的要点内容予以解读。
  摘要[461]  PDF

综述与讲座

DNA甲基化在子宫内膜癌中的研究进展
  马骁;曹冬焱  2023,39(5):357-361
早期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患者预后多良好,而晚期EC患者多伴随广泛转移、易复发,往往预后不佳。近二十年以来,许多研究证实了包括DNA甲基化在内的表观遗传学变化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DNA甲基化作为一种相对稳定的表观遗传标记,已成为目前研究最多的表观遗传修饰,逐渐被应用于各类肿瘤研究中。毫无疑问表观遗传学必将逐步进入EC诊疗的各个领域,尤其是早期筛查、辅助诊断、研发新型药物和评估预后等。
  摘要[381]  PDF
肠道菌群失调与妇科疾病相关机制研究及治疗现状
  古丽米热·图尔贡;李淑霞;常珩  2023,39(5):362-365
肠道菌群是维持消化道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菌群数量庞大、多样性高的微生物群落。阴道菌群与妇科疾病发生发展的相关性已有大量研究,肠道菌群与妇科疾病的相关机制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本文将从免疫系统、内分泌及代谢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等多方面阐述肠道菌群失调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囊卵巢综合征、围绝经期综合征以及子宫颈癌、卵巢癌等妇科疾病的相关致病机制,并进一步探讨肠道菌群失调的治疗现状。
  摘要[384]  PDF

论著与临床

不同年龄和孕期的健康孕妇血浆D-二聚体的临界值差异性比较
  罗璇;王海霞;赵蓉;李荣  2023,39(5):366-369
目的:比较不同年龄和孕期的健康孕妇血浆D-二聚体的差异。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1年1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产前检查的健康孕妇1846例,按孕期分为3组:早孕组(孕周≤13*?周)481例;中孕组(孕14*0~27*?周)591例;晚孕组(孕28+0~40*?周)774例。采用乳胶免疫比浊法对其血浆D-二聚体进行定量检测,统计学分析不同年龄和孕周的健康孕妇血浆D-二聚体的差异。结果:孕早期、孕中期和孕晚期的D-二聚体值分别是正常人群D-二聚体参考值上限的3.26倍、6.16倍和10.06倍,与孕早期的Pgs值比较,孕中期和孕晚期D-二聚体的Pgs值逐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孕妇年龄无差异性。不同孕期的D-二聚体的临界值为孕早期≤1.63 mg/L,孕中期≤3.08 mg/L,孕晚期≤5.03 mg/L。结论:目前推荐用于正常人群血浆D-二聚体水平参考范围(≤0.5 mg/L)并不适用于健康孕期妇女,应当独立分析健康孕妇的D-二聚体水平,有助于评估孕妇的血液状态,尽早识别妊娠血栓相关性疾病。
  摘要[437]  PDF
子宫颈癌肺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贾艳艳;田婷婷;宋小幸  2023,39(5):370-374
目的:探讨子宫颈癌肺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5例子宫颈癌肺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3年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65例患者中,仅8例(12.3%)患者以肺部症状就诊而发现肺转移。69.2%(45/65)患者肺转移发生在子宫颈癌治疗后2年内,肺转移灶多位于右肺下叶。发生肺转移后中位生存时间为19个月,2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30.8%(20/65)和13.8%(9/65)。7例患者接受肺转移灶手术治疗,手术达完全切除。子宫颈癌的分化程度、病理类型、神经侵犯、淋巴结转移以及肺转移的范围与子宫颈癌肺转移患者的3年预后有关(P<0.05),其中子宫颈癌的分化程度(RR 11.248,95% CI1.076~117.597)和肺转移范围(RR 9.546,95% CI 1.024~88.955)是子宫颈癌肺转移患者3年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子宫颈癌肺转移临床症状较隐蔽,子宫颈癌患者治疗结束后1~2年应严格随访,定期行肺部影像学检查,争取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分化程度差、双侧肺转移的患者3年预后较差。在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行肺转移灶外科治疗,但尚需更多临床证据支持。
  摘要[326]  PDF
人卵泡液游离DNA提取及定量检测方法的比较
  池梅;刘宇;申秋子;邹敏;李自立;张衷源;杜欣;张玲  2023,39(5):375-380
目的:比较不同的DNA提取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的引物及荧光染料对人卵泡液游离核DNA(cf-nDNA)和游离线粒体DNA(cf-mtDNA)定量检测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3月~10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生殖医学中心进行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技术(IVF/ICSI)的40例患者卵泡液样本,分别用4种不同的方法(方法一:BeaverBeads CirculatingDNA试剂盒、方法二:蛋白酶K(PK)法、方法三:Hieff@qPCR SYBR@ Green Master Mix和方法四:KOD SYBR@qPCR Mix)提取和纯化卵泡液中的游离DNA(cf-DNA)样本;用4种cf-nDNA引物(ALU115、B2MF1、GAPDH和β-globin)和4种cf-mtDNA引物(ND1-primerl、ND1-primer2、hmito3和hmito5)分别定量检测卵泡液cf-nDNA和cf-mtDNA水平;比较qPCR实验中SYBR Green化学染料和TaqMan探针两种方法在定量检测上的差异。结果:提取cf-nDNA的浓度按以下顺序排列:方法一>方法四>方法二>方法三(P<0.05),提取cf-mtDNA的浓度按以下顺序排列:方法一>方法四>方法三>方法二(P<0.05);样本中cf-nDNA的扩增浓度按照以下顺序排列:ALU115>GAPDH>β-globin>B2MF1(P<0.05),4种cf-nDNA引物无相关性(P>0.05)。cf-mtDNA的扩增浓度按以下顺序排列:ND1-primerl>ND1-primer2>hmito5 >hmito3(P<0.05)。ND1-primerl和ND1-primer2有很强的相关性(r=0.517,P<0.05),hmito3和hmito5也有很强的相关性(r=0.989,P<0.05);在以β-globin和ND1-primerl为引物的qPCR实验中,TaqMan探针法检测的Ct值高于SYBR Green化学 染料法(P<0.05)。结论:人卵泡液样本的提取方法、引物和荧光染料的选择均影响cf-nDNA和cf-mtDNA的定量,建议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方法。
  摘要[392]  PDF
270例母血清学筛查高风险孕妇胎儿染色体拷贝数变异测序结果分析
  宋胜楠;卢守莲;唐艳;王珏  2023,39(5):381-385
目的:探讨基于高通量测序的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CNV-seq)技术在血清学筛查高风险人群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介入性产前诊断病例中血清学筛查高风险孕妇共270例,分为单纯血清学筛查高风险组(A组186例)和血清学筛查高风险合并其他产前诊断指征组(B组84例),分析胎儿染色体拷贝数变异(CNVs)在血清学筛查高风险人群中的检出情况。结果:270例CNV-seq检测均成功,257例同时进行了染色体核型分析,255例培养成功。CNV-seq共检出胎儿CNVs 47例(17.4%),其中致病性基因组拷贝数变异(pCNVs)19例(7.0%)、临床意义不明的CNV(VUS)13例(4.8%)、可能良性及良性15例(5.6%)。结合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均提示致病性异常的有11例;CNV-seq额外检出32例CNV,其中pCNVs7例、VUS11例,良性和可能良性14例。CNV-seq漏检2例染色体平衡易位、3例染色体多态性。A组与B组相比,pCNVs检出率分别为1.6%(3/186)、19.0%(16/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US检出率分别为4.3%、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血清学筛查高风险人群,通过介入性产前诊断,同时进行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与CNV-seq检测,可以提高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
  摘要[309]  PDF
复发性流产患者子宫内膜组织表达CD57分子的细胞数量与免疫功能及流产的关系
  董九华;葛丽娜;茹慧波;张素芝;杜丽荣  2023,39(5):386-390
目的:探讨复发性流产(RSA)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表达CD57分子的细胞(CD57*细胞)数量与机体免疫功能及流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9月河北省生殖健康医院就诊的198例RSA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子宫内膜CD57*细胞情况,根据再次妊娠结局计算最优截断值,根据截断值将其中178例患者分为CD57分子低表达组(105例)和CD57分子高表达组(73例),对两组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比较。将再次妊娠的68例患者分为持续妊娠组(45例)和流产组(23例),比较两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一般资料,并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①198例RSA患者子宫内膜CD57*细胞阳性率为84.3%(167/198),CD57*细胞数均值为4.52个/HPF,中位数为4.00个/HPF。②CD57分子高表达组的总T淋巴细胞、Th细胞、NK细胞、Th1亚群细胞数量显著高于低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持续妊娠组与流产组比较,仅不同的CD57*细胞数和年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24,95% CI1.04~1.49)和CD57*细胞数(OR 3.93,95%CI1.05~14.74)是影响RSA患者持续妊娠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RSA患者子宫内膜CD57*细胞数量与机体免疫功能以及流产率有关,子宫内膜CD57*细胞数有助于RSA患者妊娠预后的预测,并为临床开展免疫治疗提供依据。
  摘要[328]  PDF
卵巢甲状腺肿157例临床分析
  徐文娴;周坚红  2023,39(5):391-394
目的:探讨卵巢甲状腺肿(SO)的临床、检验、影像、病理、治疗等方面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21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157例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SO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57例患者的中位年龄44岁(12~74岁)。110例患者行妇科体检发现盆腔包块就诊,1例术前检查发现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1例发现血清肿瘤糖类抗原125(CAzs)显著升高并伴有大量腹水。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并经术后病理确诊,其中良性154例,恶性3例。术前影像学检查对良性SO的检出率分别为:超声0.6%、CT16.7%、磁共振成像(MRI)26.0%。良性SO中91例(59.1%)行囊肿剔除术,47例(30.5%)行单侧或双侧附件切除术,16例(10.4%)行全子宫+单侧或双侧附件切除术。3例恶性SO术中冰冻病理检查均未提示恶性病变,1例恶性患者术后行化疗。所有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8.4个月无复发。结论:SO较少见,常无特异性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特异性较低,囊肿剔除或患侧附件切除适用于良性SO。恶性SO发病率低,术中冰冻病理检查不易确诊,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手术治疗为主,预后较良好。
  摘要[332]  PDF
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术后不孕及再次妊娠结局的差异性分析
  乐芳舒;冯同富;陶晓玲;雷晓静;张媛;杜欣  2023,39(5):395-398
目的:分析导致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CSP)术后不孕或再次妊娠的发生率和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2017年5月至2021年5月确诊并治疗CSP患者的再次妊娠情况,将患者分成复发性切口妊娠(RCSP)组(n=16)、宫内妊娠组(n=77)和继发不孕组(n=12)3组,根据3组患者首次CSP的临床资料及术后月经恢复情况分析导致患者继发性不孕或RCSP的原因。结果:RCSP、宫内妊娠和继发不孕3组患者在首次CSP的一般临床资料中,继发性不孕组患者的年龄最大及距前次剖宫产的时间最长,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孕次、产次、既往剖宫产次数、流产次数及诊断CSP的孕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孕囊大小、肌层厚度、CSP分型、术前血β-hCG及手术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首次CSP术后月经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继发性不孕组患者的月经量减少率最高,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除瘢痕组织对患者再次妊娠类型无明显影响,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SP术后患者继发不孕的原因与患者年龄大、距前次剖宫产时间长及术后月经量减少可能有关。导致RCSP的因素不明,通过手术修复瘢痕缺陷并不能减少RCSP的发生。
  摘要[353]  PDF

短篇报道

多因素低预后不孕患者伴早期子宫内膜癌经辅助生殖助孕成功活产1例
  刘焱;沈涛;金亦涵;招霞;洪仁芸;梁元姣  2023,39(5):399-400
1 病例报告 患者,37岁,因子宫内膜癌内分泌治疗4月,要求助孕治疗,于2019年7月3日入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生殖医学科就诊。患者结婚后未避孕未孕1年,2018年底因不规则阴道流血外院就诊,行子宫内膜活检病理提示子宫内膜样腺癌,建议行子宫全切除术。但患者有强烈生育意愿,遂就诊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妇科,借用外院病理切片会诊提示子宫内膜复杂型增生伴非典型增生和鳞状上皮化生,部分区域癌变,形态符合中分化子宫内膜样癌,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级:2级。免疫组化补充结果示:ER(80%,+++),PR(80%,+++),Ki-67(30%,+)。盆腔(MRI)扫描未见子宫肌层浸润以及盆腔内异常信号,决定行保留生育功能的内分泌治疗。予以口服甲地孕酮+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器(曼月乐)治疗。2019年5月27日因口服高效孕酮制剂以及曼月乐近3月,遂在宫腔镜下取子宫内膜组织活检,术中取出曼月乐,术毕再置入曼月乐。子宫内膜病理提示:子宫内膜局灶中分化子宫内膜样癌,经内分泌治疗后,因有生育要求,故来生殖医学科要求行辅助生殖技术助孕治疗。患者平素月经周期规律,7/30天,量中,无痛
  摘要[342]  PDF

用微信扫一扫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