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期目录
浏览其它刊期:  
本期目录 本期封面 出版日期:2022-03-15
  

述评

如何看待腹腔镜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王建六;马丁;  2022,38(3):161-164
<正>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约占女性全身恶性肿瘤的14.4%,死亡率占女性所有恶性肿瘤的14.6%,严重威胁女性健康。手术仍然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传统的开腹手术存在手术切口大、恢复慢的问题。自80年代以来,随着电子内窥镜设备的不断改进,腹腔镜手术的安全性不断提高,其微创、手术视野清晰、电外科分离止血便捷高效等优势越来越凸显,腹腔镜手术逐步应用于妇科恶性肿瘤,已被认为是子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的“标准术式”。但是,
  摘要[1096]  PDF

专题讨论

腹腔镜在妇科肿瘤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蒋芳;向阳;  2022,38(3):165-168
<正>手术是妇科恶性肿瘤治疗的基石,随着医疗器械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腹腔镜为代表的微创手术有了巨大的进步。从20世纪70年代起,腹腔镜手术首次用于妇科恶性肿瘤,最早的报道是对卵巢癌患者进行明确诊断与分期。1989年首次报道腹腔镜在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中的应用[1]。1992年,法国的Dargent和美国的Nezhat分别报道腹腔镜下盆腔淋巴结切除+腹腔镜辅助经阴道广泛子宫切除术,以及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在随后的几十年中,
  摘要[995]  PDF
子宫颈癌的腹腔镜手术
  陈春林;曹玉叶;  2022,38(3):168-171
<正>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手术被广泛应用于早期子宫颈癌的治疗中。根据既往研究,在复发率、死亡率均不劣于开腹手术的前提下,腹腔镜手术因其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和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得到了医患双方的青睐[1~3]。直到2018年10月31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NEJM)在线刊发了两项比较早期子宫颈癌微创手术和开腹手术患者生存结局的临床研究[4,5]。
  摘要[1003]  PDF
子宫内膜癌的腹腔镜手术
  董阳阳;王建六;  2022,38(3):171-173
<正>子宫内膜癌是发达国家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在发展中国家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在我国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城市,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已超过子宫颈癌,成为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大部分子宫内膜癌患者为早期,手术±辅助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模式。传统的手术方法是开腹手术,但开腹手术存在手术切口大、恢复慢的弊端。1992年,Childers等首次报道了运用腹腔镜对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分期手术,自此,腹腔镜用于子宫内膜癌的治疗引起了广大妇科肿瘤医生的关注。
  摘要[1014]  PDF
腹腔镜在卵巢癌手术评估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现状
  邓黎;梁志清;  2022,38(3):173-176
<正>微创手术在卵巢癌治疗中的作用长期以来都是关注热点。本文从早期卵巢癌的全面分期、晚期卵巢癌的评估和肿瘤细胞减灭以及复发肿瘤手术治疗等方面,对近期关于微创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重点关注手术方式对患者生存获益的影响。手术治疗是卵巢癌综合治疗的基石。近三十年来,随着腹腔镜微创技术的发展,其在卵巢癌病情评估及治疗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近期,微创手术在妇科肿瘤医疗中的安全性及患者的生存获益因随机对照试验子宫颈癌腹腔镜根治术研究(LACC)的出而引起较大争议[1]。
  摘要[931]  PDF
腹腔镜技术在少见妇科肿瘤中的应用
  崔曾营;肇丽杰;麦振声;王沂峰;  2022,38(3):176-179
<正>1 腹腔镜技术在外阴癌中的应用外阴癌为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率相对较低,约占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3%~5%[1],主要包括外阴鳞状细胞癌、黑色素瘤等,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外阴癌转移途径有淋巴结转移、血行转移和直接转移。腹股沟淋巴结是淋巴结转移的前哨,所以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是外阴癌手术的必要选项。外阴癌的治疗方式主要为手术治疗、化疗、放疗、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腹腔镜下外阴癌手术具有安全性、可行性,
  摘要[983]  PDF
二氧化碳气腹与妇科恶性肿瘤
  裴丽侠;张国楠;  2022,38(3):180-182
<正>手术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日臻完善,以及微创手术理念的倡导,腹腔镜手术已成为应用范围最广的微创手术治疗方法,正逐渐取代传统开腹手术。而二氧化碳气体其无色、无味、非易燃性,在血液中的溶解度高不易产生气体栓塞,已作为气腹腹腔镜使用的标准气体。2018年美国一项前瞻性、国际多中心的子宫颈癌腹腔镜手术的随机对照试验(laparoscopic approach tocervical cancer,LACC)的研究结果指出,
  摘要[1005]  PDF
举宫器与妇科肿瘤腹腔镜手术安全性
  康山;  2022,38(3):182-184
<正>自2018年NEJM发表的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颈癌前瞻性临床试验(LACC)结果,以及2021年发在Am J Obster Gynecol上的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后,有关以腹腔镜和机器人为代表的腹腔镜手术在妇科恶性肿瘤手术中的应用相继受到质疑。然而,尽管研究结果显示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存在不良预后,但并未明确导致不良预后的原因,而这些手术的共同特点是都使用了举宫器。从无瘤原则和常识上分析,
  摘要[994]  PDF

临床病案讨论

子宫内膜癌术后1年余,病情未控治疗后
  王婧元;王建六;  2022,38(3):185-187
<正>患者,56岁,因子宫内膜癌术后1年余,病情未控治疗后于2021年2月18日收住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患者20余年前行乳腺癌根治术,术后予药物治疗后闭经。生育史:G2P1,1988年剖宫产一男活婴,1990年行人工流产1次。1年余前因绝经后少量阴道流血于2019年10月21日在我院行宫腔镜检查术,术后病理结果提示宫腔刮出物为子宫内膜样癌,Ⅱ~Ⅲ级。免疫组化染色结果:ER(90%+++),PR(60%+++),
  摘要[982]  PDF

指南解读与专家共识

《子宫颈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侯弘毅;李斌;王建六;  2022,38(3):188-191
<正>随着“肿瘤微创手术”理念的发展,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作为系统淋巴结切除的替代术式应运而生,并在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中展现出优势与活力。在子宫颈癌中,SLNB技术的临床价值得到越来越多的肯定,国外已将该技术推上临床实践,而国内仍处于研究阶段。推进子宫颈癌SLNB技术的临床应用是我国妇科肿瘤专家面临的重要问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妇产科学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妇科肿瘤领域专家进行了深入研讨,
  摘要[1051]  PDF 563.53 K[616]
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脐部切口管理专家共识(2022年版)
  郑莹;熊光武;刘娟;孙静;韩璐;沈扬;綦小蓉;孙力;訾聃;王延洲;刘畅;杨帆;  2022,38(3):192-197
<正>单孔腹腔镜手术(laparoendoscopic single site sur-gery,LESS)通过单一小切口进行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取标本快速安全等优点[1~4],践行了妇科手术趋近创伤最小化和康复最快化的理念[5]。经脐是妇科单孔腹腔镜最常见的入路,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transumbilicallaparoendoscopicsingle site surgery,TU-LESS)切口隐蔽性好,颇受女性患者青睐[6~8]。
  摘要[1586]  PDF 855.79 K[696]

综述与讲座

妊娠间隔对妊娠结局影响的研究进展
  陈瑞欣;刘兴会;  2022,38(3):198-201
妊娠间隔过短或者过长均会导致妊娠不良结局的增加,也会导致妊娠期糖尿病、子痫前期和胎儿近期或远期并发症的增加。目前对于最佳妊娠间隔范围还没有统一的结论,多数研究给出的最佳范围在18~60个月。而妊娠间隔对妊娠结局的作用受多种因素的干扰,如孕次、孕周、年龄、前次妊娠史、受孕方式、社会经济因素等。目前妊娠间隔对妊娠结局影响作用机制的假说,较多的认为是过短妊娠间隔是由于母体体内物质缺乏所致,而过长妊娠间隔则是机体的衰老等因素共同影响所致,但相关临床及基础研究均较少,仍需要更多的研究进行阐释。
  摘要[1119]  PDF
分子成像技术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顾思佳;杨佳妮;金悦;程山山;张楠;黄珊;王育;  2022,38(3):202-206
卵巢癌具有早期诊断困难、易复发转移、死亡率高等特点,目前尚无非常有效的治疗策略。分子成像技术作为精准医学的手段之一,可以深入了解上皮性卵巢癌(EOC)的分子特征及其异质性,其中核医学显像可以无创的方式提供肿瘤分子代谢信息并反映其变化过程,光学显像则能以可视化形式暴露目标组织并辅助指导手术方案。本文就葡萄糖代谢、DNA损伤修复、雌激素受体、生长因子受体、叶酸受体及β-半乳糖苷酶相关显像阐述了核医学显像及光学显像技术在EOC诊断及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及应用。未来分子成像技术的进步势必对改善EOC患者的诊断、分期、治疗方案的制定、疗效监测及预后判断等方面均具有潜在价值。
  摘要[1127]  PDF

论著与临床

妊娠期及产褥期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及意义
  徐琴;夏伟;朱彩蓉;周容;  2022,38(3):207-212
目的:探讨妊娠期及产褥期血浆D-二聚体(D-D)的变化特点,初步制定正常孕产妇血浆D-D的参考值范围,并探讨妊娠及分娩相关因素(分娩年龄、肥胖、分娩方式)对血浆D-D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3月至2021年10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定期产前检查、分娩及产后42天随访的孕产妇,最终纳入292例正常单胎孕产妇进行前瞻性的队列研究。检测不同孕期(早期:孕10~14周,中期:孕20~28周,晚期:孕32~40周)及产后(产后24~48小时、产后42天)的血浆D-D。按照分娩年龄<35岁或≥35岁分为非高龄组和高龄组,按照产前体质量指数(BMI)<28 kg/m2或≥28 kg/m2分为非肥胖组和肥胖组,按照分娩方式分为剖宫分娩组和阴道分娩组,比较各亚组间的血浆D-D水平。采用单侧上限计算正常孕产妇血浆D-D的95%参考值范围。结果:(1)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产后24~48小时和产后42天血浆D-D水平分别为0.42(0.31,0.56)mg/L、1.03(0.74,1.50)mg/L、1.98(1.34,2.84)mg/L、1.86(1.31,2.78)mg/L和0.24(0.14,0.35)mg/L。血浆D-D与孕周呈显著正相关((印)r(正)=0.596,(印)P(正)<0.001)。孕早期血浆D-D水平低于孕中期、孕晚期及产后24~48小时((印)P(正)<0.001),高于产后42天((印)P(正)<0.001);孕中期血浆D-D水平低于孕晚期及产后24~48小时((印)P(正)<0.001),高于产后42天((印)P(正)<0.001);孕晚期血浆D-D水平高于产后24~48小时及产后42天((印)P(正)<0.001);产后24~48小时血浆D-D水平高于产后42天((印)P(正)<0.001)。(2)正常孕产妇血浆D-D 95%参考值范围为孕早期≤1.02 mg/L,孕中期≤3.17 mg/L,孕晚期≤5.68 mg/L,产后24~48小时≤5.57 mg/L,产后42天≤0.62 mg/L。(3)孕产期5个时间段高龄组与非高龄组、肥胖组和非肥胖组血浆D-D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印)P(正)>0.05),产后24~48小时及产后42天两个时间段剖宫分娩组和阴道分娩组的血浆D-D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印)P(正)>0.05)。结论:血浆D-D随孕周增加逐渐升高,至孕晚期达到峰值,产后逐渐下降,到产后42天基本降至非孕妇水平。分娩年龄、肥胖、分娩方式对孕产妇血浆D-D水平无影响。
  摘要[1521]  PDF
重组人生长激素在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冻融胚胎移植中的应用
  黄柳静;莫凤媚;巫晶晶;周艳群;李西;李荣;  2022,38(3):213-217
目的:研究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冻融胚胎移植(FET)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疗中心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129例,采用激素替代周期进行FET,根据开始进行激素替代治疗(HRT)的时间分为3组:宫腔灌注组(HRT+宫腔灌注rhGH,44例)、皮下注射组(HRT+皮下注射rhGH,42例)和对照组(单纯HRT,43例)。比较3组的一般情况、移植胚胎情况、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参数及妊娠结局。结果:3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及治疗前子宫内膜厚度、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印)P(正)>0.05)。宫腔灌注组、皮下注射组治疗后的子宫内膜厚度、厚度增幅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印)P(正)<0.05)。宫腔灌注组、皮下注射组治疗后的子宫内膜厚度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印)P(正)<0.05)。3组治疗后的子宫内膜类型以及妊娠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印)P(正)>0.05)。结论:激素替代治疗联合宫腔灌注或皮下注射rhGH均能显著增加薄型子宫内膜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对妊娠结局无明显影响。
  摘要[906]  PDF
奥利司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肥胖型PCOS患者体质量、糖脂代谢及诱导排卵妊娠结局的影响
  郭丽娜;王楠;吕翠婷;贾新转;董翠;  2022,38(3):218-222
目的:探讨奥利司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体质量、糖脂代谢及诱导排卵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生殖医学科就诊的110例肥胖型[体质量指数(BMI)≥28 kg/m2]PCOS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临床用药情况分为二甲双胍组60例,采用二甲双胍联合生活方式干预治疗;奥利司他+二甲双胍组50例,在二甲双胍组治疗基础上同时口服奥利司他。两组治疗3个月后行诱导排卵指导性生活或人工授精助孕。评估两组治疗前后体质量、糖脂代谢指标变化及诱导排卵妊娠结局。结果:(1)治疗后两组体质量及BMI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奥利司他+二甲双胍组下降幅度高于二甲双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印)P(正)<0.05)。(2)治疗后两组卵泡刺激素(FSH)、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较治疗前升高,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雄烯二酮(A2)、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睾酮(T)较治疗前降低,变化幅度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印)P(正)>0.05)。(3)治疗后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口服75 g葡萄糖后2小时血糖、2小时胰岛素、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均较治疗前降低,高密度脂蛋白(HDL-C)较治疗前升高,奥利司他+二甲双胍组TG、TC、HDL-C变化幅度高于二甲双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印)P(正)<0.05)。(4)奥利司他+二甲双胍组诱导排卵3个周期累积妊娠率、活产率(58.0%、54.0%)高于二甲双胍组(45.0%、38.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印)P(正)>0.05)。结论:奥利司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可以更好改善肥胖型PCOS患者体质量、血脂代谢;但诱导排卵累积妊娠率与单用二甲双胍组差异不明显,尚需进一步研究。
  摘要[1109]  PDF
子痫前期患者血清神经丝轻链蛋白和胎盘生长因子的变化及诊断效能
  张璐涵;李晓红;冯凯娣;丁桂凤;  2022,38(3):223-227
目的:分析子痫前期患者血清中胎盘生长因子(PLGF)、神经丝轻链蛋白(NfL)随孕期的变化,评价PLGF、NfL及联合检测对子痫前期的诊断效能。方法:采集2019年1~12月在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子痫前期孕妇(71例)和非子痫前期孕妇(78例)的外周血,使用单分子免疫阵列技术检测PLGF、NfL水平,比较两组间PLGF、NfL随孕周的变化及采用受试者特征工作(ROC)曲线预测子痫前期的效能,并进行分层分析预测。结果:子痫前期孕妇PLGF水平在孕23周后下降,NfL水平在孕26周升高。PLGF、NfL及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是0.739(0.660~0.807)、0.572(0.489~0.653)、0.752(0.675~0.819);灵敏度分别是76.06%、45.07%、66.20%;特异度分别为65.38%、70.51%、76.92%。预测孕妇发生子痫前期的分层分析中有较高准确性的指标(AUC>0.9):联合检测预测孕28~33+6周子痫前期的AUC为0.969(0.779~1.000),PLGF预测孕28~33+6周子痫前期的AUC为0.927(0.719~0.995)。结论:子痫前期和非子痫前期孕妇中血清PLGF和NfL水平在孕中、晚期差异明显。PLGF与NfL联合检测预测子痫前期效能较好,尤其是对孕28~33+6周检测时,但PLGF水平预测子痫前期的效能也不容忽视。
  摘要[936]  PDF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风险预测模型建立探讨
  钟文;王璇;漆洪波;杜晓红;聂小成;唐丽娟;梁羽;刘谢芹;敖丽;高岩;  2022,38(3):228-232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的危险因素,建立HDP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妇幼保健院8771例孕妇的HDP风险因素及早中孕期特异性血清学指标,筛选207例HDP孕妇作为HDP组,4556例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例间的风险因素及特异性血清学指标的差异性,建立HDP风险预测模型。结果:(1)两组孕妇的孕前BMI、预产期年龄、产次、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妊娠相关蛋白(PAPP-A)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印)P(正)<0.005);而甲胎蛋白(AFP)、抑制素A(Inhibin A)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印)P(正)>0.05);(2)当联合β-hCG+PAPP-A+孕前BMI+预产期年龄+产次联合建立HDP风险预测模型时,最大约登指数为0.816,对应敏感度为0.875,特异度为0.941,AUC为0.907;联合β-hCG+PAPP-A+AFP+Inhibin A+孕前BMI+预产期年龄+产次联合建立HDP风险预测模型时,其最大约登指数为0.926,对应敏感度为0.926,特异度为1,AUC为0.968。结论:联合β-hCG+PAPP-A+孕前BMI+预产期年龄+产次联合建立的HDP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及临床意义;而AFP、Inhibin A作为预测指标联合建立HDP风险预测模型的价值还需进一步认证。
  摘要[1035]  PDF

循证医学

妊娠期体质量增加与产后抑郁症关系的Meta分析
  陈艳;王婷婷;刘小玲;叶长翔;陈立章;  2022,38(3):233-237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系统评价妊娠期体质量增加(GWG)与产后抑郁症(PPD)的关系。方法:系统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从建库至2021年6月2日前公开发表、报道有关GWG与PPD的文献。采用RevMan 5.3软件和R 4.0.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6篇,研究对象共508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GWG不足((印)OR(正) 1.02,95%CI 0.77~1.36,(印)P(正)=0.880)或GWG过度((印)OR(正) 1.13,95%CI 0.85~1.49,(印)P(正)=0.400)均与PPD的发生无关。对GWG不足和GWG过度的每一篇文献采用逐一剔除法进行敏感性分析,新的合并(印)OR(正)值与原始合并(印)OR(正)值相比均未发生明显改变((印)P(正)>0.05)。按照研究地区、研究类型、PPD标准、样本量和是否控制混杂因素进行亚组分析,GWG不足和GWG过度的各亚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印)P(正)>0.05)。结论:GWG不足或过度与PPD无关,未来的研究需要关注不同妊娠时期的体质量增加与PPD的关系。
  摘要[1013]  PDF

短篇报道

妊娠剧吐致Wernicke脑病4例
  侯洁;罗群华;张烈民;  2022,38(3):238-240
<正>1病例报告病例1,30岁,因停经13+5周,恶心、呕吐2+月,意识障碍1天,于2017年8月19日入我院。既往史:患有甲状腺功能亢进1年,服用丙硫氧嘧啶(100 mg每日3次),无饮酒嗜好,无神经系统疾病及抑郁症等精神科疾病,G1P0,末次月经2017年5月13日。患者孕早期恶心、呕吐2月余,进食差且未特殊处理,初步考虑妊娠剧吐(hyperemesis gravidarum,HG)。
  摘要[1235]  PDF

用微信扫一扫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