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述评 专题讨论 | | | 盆腔淤血综合征的病因研究进展 | | 魏恒;张淑兰; 2021,37(9):644-646 | | | <正>盆腔淤血综合征(pelvic congestion syndrome, PCS)是一种临床症状表现为超过半年以上无规律性的慢性盆腔痛(chronic pelvic pain, CPP),病理特点表现为盆腔静脉血流不畅、盆腔静脉充盈扩张的疾病。主要表现为CPP症状、乏力、痛经或不孕症等,也出现在无症状女性中[1],因其隐匿性,使其诊断成为一种挑战性工作。PCS的诊断需排除子宫内膜异位症、炎症性肠病、尿路疾病或盆腔炎。 |
| | 摘要[1145] PDF | | | 盆腔淤血综合征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 宋柯琦;狄文; 2021,37(9):646-649 | | <正>盆腔淤血综合征(pelvic congestion syndrome, PCS)是盆腔静脉综合征的一种,为育龄期妇女慢性盆腔疼痛(chronic pelvic pain, CPP)的常见原因之一,往往表现为与妊娠无关的、出现在盆腔或腹部的间歇性或持续性疼痛,可持续3~6个月[1]。CPP是妇科求诊中常见主诉,由于临床症状表现多样,查体阳性体征少,缺乏客观检查诊断指标,使PCS的诊断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虽然CPP为非急性致命性疾病, | |
| | 摘要[1223] PDF | | | 盆腔淤血综合征的综合治疗 | | 李源;向阳; 2021,37(9):649-652 | | | <正>盆腔淤血综合征(pelvic congestion syndrome, PCS)是由于盆腔静脉曲张及慢性淤血导致的盆腔静脉循环障碍症候群。PCS是解剖、生理、内分泌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发病机制不清。PCS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多数患者表现为慢性盆腔疼痛(chronic pelvic pain, CPP),具有卵巢静脉曲张的表现,目前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PCS药物和手术治疗的效果均不肯定,尽管血管内介入治疗在疗效和安全性上已经体现出明显优势, |
| | 摘要[1325] PDF | | | 盆腔淤血综合征不同治疗方法相关并发症及处理 | | 苏淑军;李小毛; 2021,37(9):652-655 | | <正>盆腔淤血综合征(pelvic congestion syndrome, PCS)是引起女性慢性盆腔疼痛(chronic pelvic pain, CPP)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主要的病因是盆腔静脉的慢性淤血,大多数PCS患者均有卵巢静脉曲张的表现,故又称卵巢静脉综合征。PCS多见于育龄期女性,其临床特征性症状为"三痛两多一少",即:盆腔坠痛、低位腰痛、深部性交痛;月经量多、阴道分泌物多;妇科检查阳性体征少[1],与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不相称。 | |
| | 摘要[1135] PDF | | | 盆腔淤血综合征诊治过程中的人文关怀 | | 赵岳阳;王文豪;郝敏; 2021,37(9):655-656 | | | <正>慢性盆腔疼痛(chronic pelvic pain, CPP)是妇科临床上的一种多发性疾病,CPP患者约占妇产科门诊量的10%左右,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0%~15%,通常是指超过6个月的一种非周期性盆腔疼痛,影响机体的生理功能,严重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1]。盆腔淤血综合征(pelvic congestion syndrome, PCS)是一种由于盆腔静脉淤血、曲张、以无规则的CPP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
| | 摘要[1197] PDF | |
临床病案讨论 | | | 孕25周,发现血红蛋白进行性降低及双下肢进行性浮肿伴泡沫尿近1月 | | 蒋萌;扶琼;狄文; 2021,37(9):657-659 | | <正>1 病历摘要患者,25岁,因孕25周,发现血红蛋白(Hb)进行性降低及双下肢进行性浮肿伴泡沫尿近1月,于2021年2月7日收治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产科重症监护室。患者自诉2019年孕前体检未发现明显异常,本次自然受孕,2020年12月17日于当地医院建卡,初次产前检查孕17+4周,血常规检查提示Hb 86 g/L,尿蛋白阴性,未进一步检查,予以口服铁剂治疗。2021年1月中下旬患者自觉双侧脚踝水肿,进行性加重,伴泡沫尿, | |
| | 摘要[1286] PDF | |
指南解读与专家共识 综述与讲座 | | | 子宫腺肌瘤与生育相关问题的研究进展 | | 吕梦潇;黄晓燕;武玉蕊;穆玉兰; 2021,37(9):664-667 | | 子宫腺肌瘤是子宫腺肌病的一种特殊类型,生育期妇女患病率逐年增高。近年来随着女性生育年龄的推迟,生育政策的放开,子宫腺肌瘤患者生育相关的问题日益凸显,有关治疗及治疗后妊娠相关并发症的问题越来越成为临床关注的焦点。目前对于子宫腺肌瘤的治疗主要采用药物、手术及HIFU治疗。药物治疗创伤小,但停药后复发率较高;手术治疗创伤大,且影响生育能力;HIFU治疗有较高的症状缓解率,似乎是安全有效的,但现有证据仍不足。已有研究表明,子宫腺肌瘤合并妊娠时,早产、流产等产科并发症的风险增加;手术治疗后,妊娠期间发生无症状子宫破裂的风险也增加。鉴于目前不同治疗方案对生育结局的疗效及安全性的数据有限,且治疗标准程序尚未建立,治疗方案建议个体化。同时,建立完善的子宫腺肌瘤合并妊娠的产前管理,有助于减少产前并发症的发生,以提高生育期妇女最终抱婴率。 | |
| | 摘要[1444] PDF | |
论著与临床 | | | 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胎盘miR-651-3p表达及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 | 尹杨雪;徐琴;廖灵蕴;郑雪莲;周容; 2021,37(9):668-672 | | | 目的:探讨miR-651-3p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胎盘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12月至2020年7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剖宫产分娩的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20例(均为正常足月妊娠),重度子痫前期组20例(足月重度子痫前期组7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两组胎盘组织中miR-651-3p的表达水平,并采用双变量关联性分析方法探讨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重度子痫前期组胎盘miR-651-3p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并且足月重度子痫前期组胎盘miR-651-3p也较对照组表达升高(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胎盘miR-651-3p表达量分别与收缩压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呈正相关(r=0.6824,P<0.001;r=0.6930,P<0.001);与分娩孕周和新生儿出生身长呈负相关(r=-0.7365,P<0.001;r=-0.4479,P<0.05)。结论:MiR-651-3p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胎盘中高表达,且与某些临床特征具有相关性。 |
| | 摘要[1237] PDF | | | 术前外周血中平均血小板体积与血小板计数的比率对上皮性卵巢癌患者预后影响的研究 | | 王媛秋;曹琳彦;郑飞云; 2021,37(9):673-677 | | 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癌(EOC)患者术前外周血中平均血小板体积与血小板计数的比率(MPV/PLT)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将200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行手术治疗未行新辅助化疗的206例EO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MPV/PLT值与患者临床变量的关系,并分析MPV/PLT与患者生存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FIGO分期、CA125、PLT、MPV、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绝对值(PLR)、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NLR)、MPV/PLT均与患者的总生存时间(OS)有关(P<0.05)。多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55岁、FIGO分期晚、CA125>200 U/ml和MPV/PLT≤0.0374为影响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HR>1,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MPV/PLT>0.0374组的中位OS为76个月,明显高于MPV/PLT≤0.0374组的5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OC患者的FIGO分期、分化级别、CA125、PLR、NLR与MPV/PLT有关(P<0.05),MPV/PLT≤0.0374组具有FIGO分期晚、分化级别高、CA125高、PLR高及NLR高的临床特点。结论:MPV/PLT值较低的EOC患者预后不良,其检测可能有助于识别EOC复发的高危人群,其预后评估对指导临床决策可能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
| | 摘要[1398] PDF | | | 再生育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产后糖代谢紊乱影响因素的队列研究 | | 范岩峰;钟红秀;张雪芹;肖云山;蔡李倩; 2021,37(9):678-682 | | | 目的:探讨再生育时并发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孕妇产后发生糖代谢紊乱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选择信息资料完整的再生育GDM孕妇270例,追踪其妊娠结局且在产后6~12周复查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以OGTT结果为分组依据分为产后糖代谢正常组及产后糖代谢异常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再生育GDM孕妇产后发生糖代谢紊乱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270例患者中产后糖代谢正常197例;产后糖代谢异常73例,其中糖耐量受损62例,糖尿病11例,糖代谢紊乱的发生率为27.04%。(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产后糖代谢异常组GDM病史≥2次的比例、产后血糖不稳定率、孕晚期甘油三酯(TG)、OGTT 0小时、OGTT 1小时、OGTT 2小时血糖的均值均高于产后糖代谢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DM病史≥2次、产后血糖不稳定、孕晚期TG≥3.6 mmol/L、OGTT 0小时血糖≥5.24 mmol/L、OGTT 1小时血糖≥10.77 mmol/L、OGTT 2小时血糖≥9.38 mmol/L均是再生育GDM孕妇产后发生糖代谢紊乱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其中GDM病史≥2次发生糖代谢的风险最大(OR 4.531,95%CI 1.907~10.766)。结论:对再生育的GDM孕妇临床上应高度重视其产后6~12周发生糖代谢紊乱的可能,尤其是既往GDM病史超过2次的孕妇,同时,孕期应注意控制TG及血糖水平,哺乳期间应加强维持血糖的稳定性。 |
| | 摘要[1169] PDF | | | 外周血叉头框蛋白P3的表达与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关系的研究 | | 赵广彩;陈文惠; 2021,37(9):683-688 | | 目的:探讨外周血叉头框蛋白P3(Foxp3)的表达与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126例URSA患者作为URSA组,选择同期于本院进行产前检查的82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Foxp3的mRNA表达;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影响URSA发生的相关因素;Pearson相关性分析外周血Foxp3水平与导致URSA发生的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流式细胞术检测Foxp3对Th17/Treg平衡的调控作用;ROC曲线分析Foxp3水平对发生URSA的预测价值,并评价其准确度和有效性。结果:两组的孕酮、白细胞介素(IL)-6、IL-10、IL-17、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Foxp3、Th17、Treg、Th17/Tre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酮、IL-10、TGF-β、Treg、Foxp3水平及IL-6、IL-17、Th17水平、Th17/Treg比值均是影响URSA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Foxp3分别与孕酮、IL-10、TGF-β、Treg呈显著正相关(r>0,P<0.05),与IL-6、IL-17、Th17、Th17/Treg呈显著负相关(r<0,P<0.05);Foxp3刺激CD4+T细胞12小时和24小时能够显著降低Th17细胞比例和Th17/Treg比值,增加Treg细胞比例。ROC曲线分析Foxp3预测URSA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为0.795,准确度和有效性较好。结论:孕酮、IL-10、TGF-β、Treg、Foxp3水平降低及IL-6、IL-17、Th17水平及Th17/Treg比值增加均可能导致URSA的发生风险增加,Foxp3对Th17/Treg平衡具有调控作用。 | |
| | 摘要[1123] PDF | | | Ⅰ~Ⅲ期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 | 伍曙薇;谢杨琴;冯逸凡;张晓慧;张敏敏;颜士杰;李敏; 2021,37(9):689-693 | | | 目的:探讨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Ⅰ~Ⅲ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与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9~2020年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因子宫内膜癌行分期手术的患者134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130例淋巴结阳性),对其临床病理特征行单因素及Logistic、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与淋巴结转移及生存期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1)单因素分析提示: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肿瘤直径、子宫颈侵犯、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VSI)、术前CA125及卵巢受累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理类型为非子宫内膜样癌、子宫颈侵犯、LVSI阳性、术前CA125≥35 U/L、卵巢受累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2)单因素分析提示: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子宫颈侵犯、LVSI、淋巴结转移、卵巢受累及术后辅助治疗与总生存期有关(P<0.05)。多因素Cox回归验证及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非子宫内膜样癌、子宫颈侵犯、LVSI阳性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HR>1,P<0.05)。结论:特殊病理类型、子宫颈侵犯、LVSI阳性、术前CA125≥35 U/ml及卵巢受累,对淋巴结转移风险具有独立预测意义。特殊病理类型、子宫颈侵犯、LVSI阳性及淋巴结转移是临床预后不良的有力预测因子。进一步完善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和术后病理,为指导患者个体化治疗提供有效帮助。 |
| | 摘要[1610] PDF | | | 原发女性生殖道淋巴瘤11例临床分析 | | 沈明虹;段华; 2021,37(9):694-698 | | 目的:探讨原发女性生殖道淋巴瘤(PLFGT)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11例PLFG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1)临床特征及辅助检查:患者中位年龄66岁(49~77岁),临床症状包括盆腔包块(6例)、绝经后阴道流血(5例)及腹痛(2例)等。所有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均升高,伴血清肿瘤糖类抗原125(CA125)升高(6例)。影像学检查附件区/子宫肿物均呈实性占位,且多为大病灶,可伴丰富血流(6例),腹水少见(2例)。原发卵巢淋巴瘤4例,原发子宫/子宫颈淋巴瘤4例,卵巢与子宫同时受累3例。临床分期:ⅠE期2例,ⅡE期1例,Ⅳ期8例。(2)病理特征:所有患者病理检查均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3)治疗:行手术探查8例,其中行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减瘤术7例,行右侧附件切除+腹膜活检1例;诊断性刮宫2例;子宫颈活检1例。术后化疗9例,未化疗2例。(4)预后:无瘤生存7例,死亡4例,中位生存时间32个月(1~81个月)。结论:PLFGT较少见,常以妇科相关症状就诊,多表现为盆腔较大实性肿物,可伴血清LDH及CA125升高,手术的目的主要为明确诊断,治疗上以化疗为主。 | |
| | 摘要[1345] PDF | | | 腹腔镜子宫悬吊术与传统阴式子宫切除术均联合阴道前后壁修补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疗效比较 | | 徐应利;刘华英; 2021,37(9):699-704 | | | 目的:比较腹腔镜子宫悬吊术与传统阴式子宫切除术均联合阴道前后壁修补治疗盆腔器官脱垂(POP)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本院收治的POP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国际尿控协会POP量化分期(POP-Q)为Ⅱ~Ⅳ期,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9例)采用腹腔镜子宫悬吊术联合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对照组(47例)采用传统阴式子宫切除联合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及手术前后盆底不适调查表短表20评分(PFDI-20),及其分量表(POPDI-6)、肠道脱垂分量表(CARDI-8)、排尿有关症状分量表(UDI-6)和盆底功能解剖学参数Aa、Ba、C、Ap、Bp、TVL变化,以女性性功能评分量表(FSFI)、性生活质量问卷(PISQ)评估其性生活质量,记录两组并发症及随访1年治愈率、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而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阴道长度较对照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导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PFDI-20总评分及POPDI-6、CARDI-8、UDI-6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盆底功能解剖学参数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术后Aa、Ba、C、Ap、Bp、TVL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FSFI、PISQ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08%)低于对照组(17.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年治愈率高于对照组(95.92%vs 82.98%),而复发率低于对照组(2.13%vs 2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阴式子宫切除联合阴道前后壁修补术相比,腹腔镜子宫悬吊术联合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治疗POP有更好的效果,不仅改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促进术后恢复,增加阴道长度,也可明显改善盆底功能及解剖学参数,提高性生活质量,且并发症发生率低,远期效果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实践。 |
| | 摘要[1006] PDF | | | 双胎孕妇孕晚期血脂水平与妊娠期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分析 | | 古丽尼格尔·木合台尔;热洋尼沙·卡的;阿布力克木·吐尔地; 2021,37(9):705-709 | | 目的:探讨双胎孕妇孕晚期血脂水平与妊娠期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于本院产科分娩的138例双胎孕妇(双胎组)及同期150例单胎孕妇(单胎组)的孕晚期临床资料,同时双胎孕妇按血脂水平分为血脂异常组(94例)及血脂正常组(44例),比较组间血脂水平、妊娠期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情况。双胎孕晚期血脂水平与妊娠期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之间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1)双胎组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载脂蛋白B(Apo-B)水平明显高于单胎组,高密度脂蛋白(HDL-C)、载脂蛋白AI(Apo-AI)水平明显低于单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双胎组孕妇妊娠期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单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胎血脂异常组孕妇妊娠期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血脂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双胎孕晚期TG、Apo-B为妊娠期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TG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剖宫产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HDL-C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剖宫产的保护性因素(OR<1,P<0.05);TC为早产、胎儿窘迫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LDL-C为早产、胎儿窘迫的保护性因素(OR<1,P<0.04)。结论:双胎孕妇孕晚期血脂水平、妊娠期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单胎孕妇,双胎血脂异常孕妇妊娠期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血脂正常孕妇,双胎孕妇孕晚期升高的血脂与不良妊娠结局之间具有相关性,应早期积极干预双胎孕妇的血脂,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 |
| | 摘要[1049] PDF | | | 凶险性前置胎盘子宫切除的影响因素分析 | | 杨丽娜;张地;耿力; 2021,37(9):710-712 | | | 目的:探讨凶险性前置胎盘(PPP)患者子宫切除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剖宫产分娩的PPP患者83例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子宫切除31例为研究组,未行子宫切除52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既往剖宫产相关因素、手术相关因素等行单因素分析,并采用Logistic回归行多因素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孕产次、分娩孕周、剖宫产次数及前置胎盘剖宫产史发生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预置髂总动脉球囊率及术中子宫切口选择避开胎盘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胎盘植入程度较深、妊娠期糖尿病(GDM)、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及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胎盘植入程度、GDM、HDP及ICP是PPP子宫切除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胎盘植入程度对子宫切除的影响最大(OR=31.512,95%CI 3.298~276.109)。结论:胎盘植入程度是影响子宫切除的重要因素,妊娠期并发症GDM、HDP及ICP增加了子宫切除的可能性 |
| | 摘要[1171] PDF | | | 传统单侧骶棘韧带固定术联合前盆腔网片重建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疗效分析 | | 曾玮;杨欣;谈诚; 2021,37(9):713-715 | | 目的:分析传统单侧骶棘韧带固定术联合前盆腔网片重建治疗盆腔器官脱垂(POP)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单臂队列研究2011年4月至2018年9月因POP或阴道穹窿脱垂行传统单侧骶棘韧带固定术联合前盆腔网片重建的随访资料完整的129例患者,采用POP定量分期法(POP-Q)评分评价客观治愈情况;采用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DI-20)及其分量表POP困扰量表(POPDI-6)、结直肠肛门困扰量表(CRADI-8)、排尿困扰量表(UDI-6)、尿失禁性生活问卷(PISQ-12)评价主观治愈情况;并分析其术后并发症。结果:客观治愈率98.5%,术后1年与术前比较POP-Q的各位点明显改善(P<0.05);主观治愈率96.9%,术后1年与术前评估量表PFDI-20、POPDI-6、CRADI-8、UDI-6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与术前的PISQ-12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例患者出现术后右下肢及右腰骶部疼痛,1例患者术后无法排尿,2例患者出现网片暴露,4例患者出现缝线暴露,13例患者术后出现尿潴留,2例患者术后新发压力性尿失禁,均行对症治疗后明显缓解。结论:传统单侧骶棘韧带固定术联合前盆腔网片重建治疗POP,可改善患者脱垂症状及其他相关症状,且并发症少容易处理,是一种有效并且安全的联合术式。 | |
| | 摘要[1020] PDF | | | 冠状静脉及左无名静脉联合三血管气管切面在孕中期胎儿永存左上腔静脉诊断中的价值 | | 朱昱霏;罗红;温激翔;孔丽娜;张琼月;杨琳; 2021,37(9):716-718 | | | 目的:探讨冠状静脉及左无名静脉联合三血管气管切面在孕中期诊断胎儿永存左上腔静脉(PLSVC)中的价值。方法:选择产前于孕中期经冠状静脉、左无名静脉及三血管气管切面联合扫查诊断为PLSVC的16例胎儿为研究对象,观察PLSVC的超声图像特征,与产后随访超声心动图或者尸检结果进行对比。结果:16例PLSVC的胎儿冠状静脉切面冠状静脉窦扩张13例、冠状静脉窦不扩张3例;三血管气管切面图像呈典型"4血管征"14例、不典型"4血管征"2例;所有病例左无名静脉切面均显示左无名静脉的缺如。12例PLSVC胎儿产后超声心动图证实与产前诊断一致,4例引产经尸检结果得到证实。结论:冠状静脉、左无名静脉联合三血管气管切面在诊断胎儿PLSVC中有重要价值。 |
| | 摘要[1012] PDF | |
短篇报道 | | | 妊娠合并肾综合征出血热1例 | | 张璐;石芳鑫;周颖; 2021,37(9):719-720 | | <正>1 病例报告患者,32岁,G3P1,因孕31周,咳嗽、咳痰1+月,发热、头痛伴视物模糊5天,于2017年2月3日由外院转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患者平素月经经期7天,周期35天,末次月经2016年7月1日,预产期2017年4月8日,孕期三维彩超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未行胎儿颈项透明层检查(NT)、唐氏筛查及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检查,孕期产检血压正常,间断查尿蛋白(-)。患者入院前1个月出现咳嗽、咳痰, | |
| | 摘要[1094] PDF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