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6期目录
浏览其它刊期:  
本期目录 本期封面 出版日期:2020-06-15
  

专题讨论

子宫内膜癌的病因及高危因素
  王芬芬;谢幸;  2020,36(6):401-403
<正>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是女性生殖道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20%~30%。近年发现,EC的发病率呈增长趋势,从2000年到2013年,其年龄标准化发生率以每年3.4%递增。依据与雌激素的关系,EC分为两类:一类是雌激素依赖型(Ⅰ型),另一类是非雌激素依赖型(Ⅱ型)。了解两类EC的病因及高危因素,有助于延缓发病的上升态势。1 Ⅰ型ECⅠ型EC为雌激素依赖型,占80%左右,子宫内膜样
  摘要[2387]  PDF
子宫内膜癌多学科综合诊疗
  狄文;程琳;  2020,36(6):403-405
<正>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首位,现居我国女性新发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第2位,据我国癌症中心统计,2015年EC的总发病率为63.4/10万,死亡率为21.8/10万[1]。EC的平均发病年龄为60岁,其中75%发生于50岁以上妇女[2],近年来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随着人们对癌症的认识度增加以及生活方式的转变,年轻患者对
  摘要[2236]  PDF
子宫内膜癌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及内分泌治疗
  董阳阳;王建六;  2020,36(6):405-408
<正>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是常见妇科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且有年轻化趋势。流行病学调查显示,EC患者多伴有肥胖、糖尿病、高血压,临床统称"EC三联征",近年来研究发现代谢紊乱,特别是糖脂代谢异常与EC发病密切相关,认为EC既是激素依赖性肿瘤,又是代谢性疾病。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一组以肥胖、高血糖、血脂异常以及高血压等聚集发病、严重影响机体健康的临床症候群。关于代谢综
  摘要[2117]  PDF
影像学技术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应用
  朱梦颖;陈萍;常才;张晨鹏;路青;程杰军;  2020,36(6):408-412
<正>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发病年龄趋向年轻化。影响EC患者的治疗和预后的因素很多,包括:肿瘤的分期及分化程度、病理类型、肌层浸润深度、宫颈浸润、邻近器官受累等,影像学技术对这些影响因素评估发挥重要作用,如何选择合适的影像检查技术,对EC的治疗方案选择及预后评估至关重要。1 超声技术超声作为一种无创影像技术在妇科具有广泛的应用,它
  摘要[2294]  PDF
子宫内膜癌的放射治疗
  单天娇;盛修贵;  2020,36(6):412-415
<正>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上皮恶性肿瘤,多见于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Ⅰ、Ⅱ期)子宫内膜癌治疗以手术为主,根据术后病理和(或)影像学检查是否存在高危因素行辅助放疗和(或)化疗等[1]。中晚期(Ⅲ~Ⅳ期)常采取手术+放射治疗±化疗的综合治疗方法。子宫内膜癌为放射治疗敏感肿瘤,无论是针对中晚期的根治性放疗还是早期的术前/术后辅助性放射治疗,对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
  摘要[2208]  PDF
难治性子宫内膜癌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宗丽菊;向阳;  2020,36(6):415-417
<正>子宫内膜癌是我国常见的女性生殖道肿瘤,其发病率仅次于子宫颈癌。2015年,我国子宫内膜癌新发病例大约6.3万,死亡病例约2.2万。尽管大部分患者在诊断时为早期且预后相对较好,但仍有部分患者在诊断时已为晚期或在治疗后出现复发转移。内分泌和化疗是晚期、复发或转移性子宫内膜癌患者最主要治疗手段,然而,其有效率较低,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仍少于1年。这部分晚期、复发或转移性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预后明显较差,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我们称这部分内膜癌为"难治
  摘要[2219]  PDF
Ⅱ型子宫内膜癌术后病理未见或极小病变的处理
  王登凤;张国楠;  2020,36(6):417-419
<正>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是发达国家最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在我国其发病率仅次于子宫颈癌之后,但已呈明显上升趋势[1]。EC分为两型:Ⅰ型,雌激素依赖型,如常见的子宫内膜样腺癌(uterine endometrioid carcinoma,UEC)(1级和2级);Ⅱ型,非雌激素依赖型,如浆液性癌(uterine serous carcinoma,USC,也被称为乳头状浆液性癌,
  摘要[2345]  PDF
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方式
  尤玥;杨清;  2020,36(6):419-422
<正>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是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其在西方国家发病率位居妇科恶性肿瘤首位,在我国则仅次于子宫颈癌。EC病例中约有85%以上为Ⅰ型[1],即雌激素依赖型,多见于绝经前及围绝经期,分化较好,多数生长缓慢。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endometrial atypical hyperplasia,EAH),又称为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
  摘要[2283]  PDF
复发性子宫内膜癌的诊治进展
  曾靖;尹如铁;  2020,36(6):422-424
<正>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是女性第六常见恶性肿瘤,居癌症死亡率的第14位[1]。2019年美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新发人数为61880例,死亡12160例[2]。在我国,其发病率为63.4例/10万例,居妇科恶性肿瘤第2位,死亡率21.8例/10万例,且近年来发病呈上升趋势[3]。本病总体预后较好,Ⅰ期患者5年总生存率高达95%,无论期别,5年总生存率为83%[4],复发率为13%~34%。复发性EC是
  摘要[2167]  PDF

临床病案讨论

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术后3天,上腹部闷痛2天
  李欢喜;周玉明;张雪芹;  2020,36(6):425-427
<正>1 病历摘要患者,35岁,因孕36+3周,发现胎心监护异常2小时于2019年7月19日入院。G2P1,末次月经2018年11月6日,预产期2019年8月13日。孕期建卡,定期产前检查。孕早期尿蛋白阴性,血压正常。孕34周,查随机尿蛋白(+),测血压116/76 mmHg;孕36+3周,产检随机尿蛋白(++++),门诊测血压114/77 mmHg,无不适主诉,胎心监测无反应型,遂入院。既往2012年因"相对性头盆不称"于本院行剖宫产术
  摘要[2369]  PDF

指南解读与专家共识

国际权威子宫内膜癌诊治指南解读
  谢玲玲;林荣春;林仲秋;  2020,36(6):428-432
<正>子宫内膜癌作为常见的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及死亡率近年来呈升高趋势。据报道,2018年全球预计新发子宫内膜癌病例数为382069例,新增死亡例数为89929例[1]。美国作为子宫内膜癌高发病率地区,2018年预计新发病例为63230例,新增死亡例数为11350例[2]。在子宫内膜癌的诊治中,高危、复发及转移性子宫内膜癌一直是诊治的难点及重点。目前,国际权威子宫内膜癌指南有3个: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
  摘要[2218]  PDF

综述与讲座

卵巢透明细胞癌的药物临床试验进展
  叶双;向礼兵;吴小华;沈铿;杨慧娟;  2020,36(6):433-435
卵巢透明细胞癌多见于亚洲女性,化疗耐药,治疗棘手。本文拟总结现有的针对卵巢透明细胞癌药物的临床试验,旨在更新治疗进展,并为日后的临床试验设计提供新思路。早期4项研究,关注术后辅助化疗方案,和紫杉醇+卡铂相比,均未见明显生存获益。而近十年开展的项目(12项),主要聚焦于靶向药(蛋白激酶抑制)、免疫制剂等生物治疗。针对VEGF-R的多靶点激酶抑制剂单药作用有限,免疫治疗和表观遗传学药物目前正在入组中,有望于2021~2022年得到结果。
  摘要[2454]  PDF
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单孔腹腔镜手术在妇科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高晨曦;李丰鑫;田东立;窦磊;张颐;  2020,36(6):436-439
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无瘢痕微创手术"成为外科医生和患者共同的期望,与传统腹腔镜相比,单孔腹腔镜手术实现了更好的美容效果,但技术上的限制和学习曲线长等缺陷影响了其在外科领域的发展。达芬奇机器人系统拥有更加符合人体工程学的仪器和三维成像技术,克服了单孔腹腔镜手术的一些挑战,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单孔腹腔镜技术将达芬奇机器人系统的优势与单切口的美容效果相结合,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妇科领域,本文就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单孔腹腔镜技术在妇科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前景进行综述。
  摘要[2320]  PDF
骶骨阴道固定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并发症及处理进展
  杨璨;赵昕;石彬;  2020,36(6):440-442
盆腔器官脱垂(POP)是中老年女性常见疾病,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之一,其严重影响了女性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骶骨阴道固定术为治疗顶端脱垂首选手术方式,已被国际认可,随着该术式广泛开展,相关的并发症,近期包括出血、感染、周围脏器损伤、血栓形成等,远期包括肠道损伤、排尿异常、盆腔痛、复发、网片相关并发症、骶骨骨髓炎等,逐渐显现并引起关注,对应解决方案需要临床医生在盆底手术领域积累经验,相互交流,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摘要[2217]  PDF

论著与临床

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脏器损伤与不良妊娠结局相关性的多中心研究
  马国珺;庄旭;邓东锐;张卫社;刘兴会;林建华;  2020,36(6):443-447
目的:分析重度子痫前期(SPE)患者不同脏器损伤与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来自全国4家医院的817例SPE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其中发生单种脏器功能损伤患者为A组(553例),发生两种及以上脏器功能损伤患者为B组(264例),比较两组患者各种母胎不良结局发生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产生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并拟合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曲线以评估相关因素对不良结局的预测性能。结果:在817例患者中,母体脏器损伤以蛋白尿为主(92.66%)。B组患者的低蛋白血症伴胸腹水发生率(28.41%vs 21.70%,P=0.035)、子痫发作率(12.12%vs 3.80%,P<0.001)、HELLP综合征发生率(4.92%vs 0.72%,P<0.001)、FGR/SGA发生率(28.79%vs 18.63%,P=0.001)、医源性早产率(68.56%vs 50.45%,P<0.001)及医源性引产率(5.30%vs 2.17%,P=0.017)明显高于A组,而其他母胎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蛋白尿(OR 10.423,P<0.001)、肝功能损伤(OR 2.869,P<0.001)及血小板减少症(OR 3.052,P=0.002)与不良妊娠结局相关。ROC曲线显示上述3种脏器损伤对不良妊娠结局的诊断性能良好(AUC 0.754,95%CI 0.720~0.789,P<0.001)。结论:SPE患者蛋白尿的出现和加重仍然是母体脏器损伤、严重并发症出现及围产儿不良结局发生的早期信号和重要临床指标。SPE合并复合型脏器功能损伤患者产生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增加。蛋白尿、肝功能受损和血小板减少症对不良妊娠结局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可作为临床诊治工作中重点监测指标。
  摘要[2324]  PDF
STAT3介导表观遗传学调控对子痫前期发病的作用及临床分析
  张晓丽;赵晓勇;  2020,36(6):448-452
目的:探讨滋养细胞STAT3基因介导表观遗传学调控对子痫前期(PE)发病的作用及临床分析。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花都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孕妇120例,其中60例PE妊娠被纳入PE组,60例正常足月妊娠被纳入正常对照组。分娩前ELISA检测血清,分娩后取胎盘组织进行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Real time-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全基因组甲基化测序(WGBS)、RNA-seq、Microarray分析、基因富集分析(GSEA)、甲基化DNA免疫共沉淀测序(MeDIP-Seq)。采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胎盘中绒毛滋养细胞与绒毛外滋养细胞均表达有DNMT1、STAT3、PTEN及TSC2蛋白。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E组血清中STAT3、PTEN、TSC2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而DNMT1升高;胎盘组织中STAT3 mRNA、PTEN mRNA及TSC2 mRNA表达均降低,而DNMT1 mRNA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GBS结果显示PE组和正常对照组DNA甲基化水平比较,DNMT1(34.32±1.16 vs 22.31±1.24)、STAT3(28.36±1.33 vs 17.25±1.05)、PTEN(23.05±1.17 vs 13.33±0.71),TSC2(26.53±1.15 vs 15.28±1.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icroarray检测发现44个差异显著的基因,上调基因为18个,下调基因为26个。MeDIP-Seq结果显示PE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胎盘组织中STAT3(15.69±1.88 vs 10.53±1.21)、PTEN(13.67±1.12 vs 9.38±1.04)和TSC2(16.84±1.51 vs 11.53±1.49)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SEA分析证实与PI3K/AKT/MTOR信号通路有关。结论:滋养细胞STAT3是介导PI3K-AKT/mTOR信号轴引起PE发病的重要基因,STAT3可作为PE表观遗传学治疗的潜在靶点。
  摘要[2249]  PDF
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多态性与广东地区汉族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
  陈海霞;李映桃;何文智;王振宇;  2020,36(6):453-458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4个基因位点:-800G/A、-509C/T、+869T/C、+915G/C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及其构成的单体型与中国广东地区汉族女性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7年3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产科产前检查并分娩的广东地区汉族女性240例(正常对照组120例,GDM组120例)。利用SNaPshot基因测序技术对各组TGF-β1的4个基因位点(-800G/A、-509C/T、+869T/C、+915G/C)进行基因分型检测,并对各个位点的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及其构成的单体型与GDM的相关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GDM组与正常对照组TGF-β1的+915 G/C、-800G/A 2个基因位点暂未发现SNP多态性,而-509C/T、+869T/C 2个基因位点存在多态性。②GDM组+869T/C位点的CC基因型、C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55.83%vs 32.50%、75.42%vs 54.58%),而TT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5.00%vs 23.33%、24.58%vs 45.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统计分析提示,CC基因型(OR 2.626,95CI 1.553~4.439)、C等位基因(OR 2.553,95%CI 1.731~3.764)可能是GDM的危险因素,TT基因型(OR 0.173,95%CI 0.069~0.435)、T等位基因(OR 0.392,95%CI 0.266~0.578)可能是GDM的保护因素。③GDM组与正常对照组-509C/T位点的CC、TT、CT基因型频率及C、T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单体型分析发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869T/C、-509C/T 2个位点构建的C-T单体型在GDM组明显增加(65.83%vs 49.58%),而T-C和T-T单体型明显下降(19.58%vs 31.25%、5.00%vs 14.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统计分析提示,C-T单体型可能是中国广东地区汉族女性GDM发生的危险因素(OR 1.959,95%CI 1.356~2.830),T-C单体型(OR 0.536,95%CI 0.352~0.815)、T-T单体型(OR 0.319,95%CI 0.161~0.632)可能是其保护因素。结论:GDM发病是多个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TGF-β1+869T/C SNP位点和+869T/C、-509C/T两个SNP位点构成的C-T单体型、T-C单体型、T-T单体型可能和中国广东地区汉族女性GDM的遗传易感性有关。
  摘要[2039]  PDF
妊娠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74例对照研究
  陈倩;邱培媛;古佳鑫;陈秋和;武玉霞;单丹;胡雅毅;  2020,36(6):459-462
目的:探讨孕产妇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9年9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住院并诊断为VTE孕产妇的临床资料74例作为病例组,1∶3匹配选择222例非VTE对象作为对照组。收集病例-对照组临床资料,应用成组t检验及Cox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产褥期孕产妇VTE发病率高,好发于下肢静脉血栓(71.62%),深静脉血栓主要症状为肢体肿胀(71.62%)、疼痛(43.24%),而肺栓塞者主要表现为低氧血症(14.86%),少见胸闷、咳嗽(2.7%)。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龄(OR 1.895,P=0.022)、VTE病史(OR 2.145,P=0.044)、静脉曲张(OR 6.559,P=0.010)、制动(OR 2.293,P=0.004)、胎死宫内(OR 3.509,P=0.020)、急诊剖宫产(OR 4.824,P=0.001)、择期剖宫产(OR 2.916,P=0.01)及多胎妊娠(OR 2.225,P=0.009)为我院孕产妇VTE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早期识别妊娠相关VTE的危险因素,进行有效的院内妊娠相关VTE预防管理。
  摘要[2516]  PDF
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术后病理升级为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因素分析
  陈毛毛;程玲慧;王雯;庞秋实;  2020,36(6):463-466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AEH)术后病理升级为子宫内膜癌(EC)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9年9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经过诊断性刮宫明确为AEH并行全子宫切除术的16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分为EC组(94例)和非EC组(72例)。分析患者术前与术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漏诊率及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EH术后病理升级为EC的高危因素。结果:诊断性刮宫对AEH诊断的符合率为36.14%(60/166),对EC诊断的漏诊率为56.63%(94/166)。单因素分析结果示,EC组患者的发病年龄均值及年龄≥49.5岁、术前CA125均值及CA125升高、合并糖尿病的比例均显著高于非E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示,发病年龄≥49.5岁(OR 4.548,95%CI 2.246~9.210,P=0.000)、CA125升高(OR 7.635,95%CI 2.326~25.060,P=0.001)为AEH术后病理升级为EC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合并糖尿病(OR 2.969,95%CI 0.557~15.822,P=0.202)不是AEH升级为EC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临床上应对年龄大于49.5岁及CA125升高的AEH高危人群加强筛查,以期对EC达到早期诊治的目的。
  摘要[2133]  PDF
FOXP1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化疗耐药和预后的关系
  白娟;伍建蓉;邬仁华;郑梦颖;  2020,36(6):467-471
目的:探讨叉头框转录蛋白1(FOXP1)在上皮性卵巢癌(EOC)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化疗耐药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经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EOC的60例患者,所有患者术后均接受以铂类为基础的规范化静脉化疗方案,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EOC癌组织及癌旁组织FOXP1表达情况,分析FOXP1表达与EOC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依据化疗敏感性分组,总结FOXP1表达与EOC化疗耐药的关系;并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以Cox回归分析筛选EOC预后影响因素。结果:①EOC癌组织FOXP1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73.33%vs 11.67%,P<0.05);②临床分期为Ⅲ~Ⅳ期(86.67%)、病理分化程度为中、低分化(76.67%、93.75%)、伴淋巴结转移(93.33%)的EOC患者癌组织FOXP1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临床分期为Ⅰ~Ⅱ期(33.33%)、病理分化为高分化(42.86%)且不伴淋巴结转移(66.67%)的EOC患者(P<0.05);③耐药患者癌组织FOXP1阳性率显著高于敏感患者(100.00%vs 66.67%,P<0.05);④FOXP1阴性EOC患者累积生存时间显著高于FOXP1阳性患者(35.05月vs 29.06月,P<0.05);⑤FOXP1表达、临床分期、病理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化疗敏感程度均为EOC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EOC癌组织FOXP1呈异常高表达,且FOXP1与EOC分化程度、临床分期、肿瘤转移密切相关,FOXP1可能为预测EOC化疗耐药及不良预后的分子标志物。
  摘要[2361]  PDF
280例胎盘绒毛膜血管病的临床特点及胎儿结局分析
  李欢喜;吴泉锋;谢静娴;张雪芹;何远敏;  2020,36(6):472-474
目的:探讨胎盘绒毛膜血管病的发病机制及常见的母体合并症及并发症,提高产科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选择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分娩,胎盘病理诊断绒毛膜血管病的280例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胎盘绒毛膜血管病的发生率为18.1%(280/1547),常见的合并症及并发症前5位为:糖尿病82例(29.3%)、绒毛膜羊膜炎62例(22.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39例(13.9%)、胎儿生长受限34例(12.1%)、胎盘早剥27例(9.6%)。新生儿窒息21例(6.9%),其中死亡2例,NICU入住率77.6%(236/304)。结论:胎盘绒毛膜血管病是产前慢性缺氧的一个表现,常合并妊娠期糖尿病、绒毛膜羊膜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儿生长受限、胎盘早剥,引起国产儿死亡及新生儿窒息的原因之一。
  摘要[2373]  PDF
经脐隔离标本取出法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
  包慧琼;徐丹;  2020,36(6):475-477
目的:评价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应用经脐隔离标本取出法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前瞻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19年9月广东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患者68例,术中采用经脐隔离标本取出法的患者(研究组)和使用机电粉碎者(对照组)各38例和30例,观察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等。结果:患者均顺利在腹腔镜下完成子宫肌瘤剔除术,均未因术中失血过多输血,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术后恢复情况无明显差异,术中、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研究组患者术后病理中有1例富于细胞型子宫肌瘤。研究组未发现术中标本袋破裂和腹腔残留组织碎片,术后经"漏水实验"检查标本袋均完整,无液体渗漏。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经脐隔离标本取出法安全、有效。
  摘要[2173]  PDF

短篇报道

双胎妊娠一胎流产后行子宫颈环扎术延迟139天分娩1例
  战军;邢爱耘;谭曦;童安;  2020,36(6):478-480
<正>1 病例报告患者,36岁,因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术后妊娠19周,阴道流液5天,下腹坠胀7+小时,于2019年3月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产科。2018年11月因原发不孕于外院行IVF-ET术,移植术后10+天,查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阳性提示受孕,孕8+周行B超检查提示宫内双绒毛膜双羊膜囊双活胎。孕16+6周于我院建卡并定期产前检查。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提示孕妇为β-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孕17周无创产前检测提
  摘要[2359]  PDF

用微信扫一扫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