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12期目录
浏览其它刊期:  
本期目录 本期封面 出版日期:2024-12-15
  

专题讨论

垂体瘤与生殖健康概述
  Rafeq Agila;谭惠文;郑松平  2024,40(12):945-948
垂体瘤或称垂体腺瘤是指一组起源于垂体前叶的良性肿瘤,可能影响催乳素 ( PRL)、黄体生成素(LH)和卵泡刺激素( FSH) 等激素的分泌,而进一步引起不孕、月经不调和性腺功能减退等生殖及生殖健康问题。 本文将阐述垂体瘤的分类,对女性生殖及生殖健康的影响、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以提高妇产科及相关医生的临床诊治能力。
  摘要[72]  PDF
高催乳素血症的诊疗进展
  范宇博;陈 蓉  2024,40(12):948-951
高催乳素血症(hyperprolactinemia,HPRL)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清催乳素( prolactin,PRL) 水平升高。 在女性中主要表现为闭经、泌乳、月经紊乱和不孕症。 本文总结近年来关于 HPRL 的诊疗进展,旨在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摘要[64]  PDF
下丘脑功能性闭经的诊疗进展
  程 萌;熊 英;徐克惠  2024,40(12):951-955
女性月经由下丘脑-垂体-卵巢( hypothalamic-pituitary-ovarian,HPO)轴调控。 在这个轴线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闭经的发生。 根据患者既往有无月经来潮,病理性闭经分为原发性闭经(primary amenorrhea)和继发性闭经(secondary amenorrhea),其中以后者最为常见。 下丘脑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腺体,它可能因为功能失调、药物作用、器质性病变和基因缺陷等原因导致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合成缺陷或分泌下降导致闭经[1]。 当中枢神经系统感受到精神压力、焦虑和(或)人体处于消瘦、神经性厌食、肥胖、过度运动等状态时,下丘脑 GnRH 分泌减少甚至被抑制而出现闭经,除药物或器质性病变引起,称之为下丘脑功能性闭经( functional hypothalamic amenorrhea,FHA)。 在下丘脑闭经中,FHA 是最常见的原因。 FHA 在 育 龄 期 女 性 中 约 占 继 发 性 闭 经 的25% ~ 35%[2],青春期女性由于 HPO 轴尚未稳定,对于应激、营养状况、运动等变化更加敏感,FHA 发病率更高[3]。 闭经使女性长期处于低雌激素状态,不仅导致骨质流失、骨折风险增加、生育能力下降、血脂异常等,也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严重危害女性健康。 本文将围绕 FHA 的诊疗进展进行讨论。
  摘要[48]  PDF
垂体柄阻断综合征的诊疗进展
  熊 英;赵福敏;孙小妹  2024,40(12):955-957
垂体柄阻断综合征(pituitary stalk interruption syndrome,PSIS)是一种先天性垂体解剖缺陷,是由于垂体柄纤细( < 1 mm)或中断导致下丘脑分泌的促激素释放激素不能通过垂体柄输送到垂体所致的一种或多种垂体激素缺乏的临床症候群[1]。 PSIS 是一种罕见疾病,由 Fujisawa 等[2] 于 1987 年首次报道。 PSIS大多数为散发性,仅约 5% 的患者呈家族聚集性[3]。PSIS 发病率为 5 / 100 万,在由垂体病变引起生长激素缺乏症的儿童中患病率约为 7. 8% ( 45 / 577 )[4,5]。PSIS 男性多见,起病年龄不一,其临床、生物学和影像学表现具有异质性,典型的临床特征为垂体柄缺如或纤细、垂体前叶发育不良和垂体后叶缺失或异位,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垂体前叶激素分泌缺陷,常伴有垂体外中线结构发育异常或畸形[6]。
  摘要[41]  PDF
空蝶鞍综合征的诊疗进展
  罗 伟;亓伟毅;穆玉兰  2024,40(12):957-960
空蝶鞍综合征(empty sella syndrome,ESS)是一种脑部结构异常的疾病,其特征为鞍隔缺损或垂体萎缩导致蛛网膜下腔中的脑脊液进入鞍内,使鞍内的垂体受压缩小而出现的一系列解剖学、影像学表现。 1951年,Busch[1]首次将“空蝶鞍”定义为一种特殊的解剖学状态,其特征是鞍隔不完整或仅形成一个较小的边缘,垂体并非缺失,但扁平,在鞍底形成一层薄薄的组织。
  摘要[44]  PDF
席汉综合征的诊疗进展
  裴彩霞;潘 婷;谭惠文;李建薇  2024,40(12):960-963
席汉综合征(Sheehan′s syndrome,SS)指由于产后大出血引起垂体前叶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变性坏死最终导致部分或者全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的临床症候群,是垂体功能减退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2000 ~ 2019年的流行病学数据显示,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从最初的2. 1% 上升到 4. 2% ,因此,发达国家中的 SS 患病率可能被低估了[1]。 相比之下,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国家由于医疗资源匮乏,往往更容易忽视产后出血的情况,因此 SS 的患病率可能高于发达国家。 由于 SS 的非特异性症状和体征,其往往存在诊断延迟,甚至误诊、误治,产科和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应高度重视。 本文将对 SS 的病因、临床和影像学特征、诊断及治疗的最新进展进行探讨。
  摘要[36]  PDF
先天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的治疗进展
  吴庆华;史惠蓉  2024,40(12):963-966
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 hypogonadotropic hypogonadism,HH)是一种因垂体功能异常或下丘脑功能障碍导致性腺功能减退或缺失的疾病。 早在 1975 年,就将不明原因的 HH 称为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 idiopathic hypogonadotropichypogonadism,IHH)。 随着近年来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广泛应用,已对约 50% 的 HH 患者明确了遗传学病因[1],现今 IHH 的诊断已逐渐少用,而根据其病因和临床表现将 HH 主要分为先天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 ( congenital hypogonadotropic hypogonadism,CHH)和获得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 ( acquired hypogonadotropic hypogonadism, AHH )。CHH 是由于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GnRH) 神经元发育异常或 GnRH 合成、分泌或作用障碍,导致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减少,进而引起性腺功能不足,女性发病率显著低于男性,约为 1 ∶ 125000[2],是显著影响女性生育健康和生活的疾病。
  摘要[38]  PDF

临床病案讨论

McCune-Albright 综合征病案讨论
  张今成;刘洪倩;孙小妹;曲海波;黄 亮;徐克惠;熊 英  2024,40(12):967-969
患儿,7 岁 7 月,因乳房发育 5+ 年,间断双下肢骨痛 1 月,于 2023 年 10 月 31 日至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就诊。 5+ 年前(2 岁 7 月),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侧乳房发育,伴乳晕颜色加深和阴道流血(鲜红色,量少),未予药物治疗,1 天后阴道流血自行停止。 无腋毛、阴毛生长,否认慢性病史及长期口服激素类药物史。 于外院就诊,性激素水平检查示:雌二醇( E2 )107. 6 pmol / L,卵泡刺激素(FSH) < 0. 3 U/ L,黄体生成素(LH) < 0. 1 U/ L;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刺激试验阴性;妇科 B 超检查示:右侧附件区查见大小约 3. 3 cm × 2. 9 cm × 3. 3 cm 囊性占位,囊液清亮,囊壁探及血流信号;骨龄检查示:5. 7 岁,骨龄提前,大于第 97 百分位。 定期随访观察,未予治疗。 2+ 年前(4 岁 9 月),患儿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阴道流血(鲜红色,量少),未予药物治疗,2 天后阴道流血自行停止。 乳房较前未进一步发育,无腋毛、阴毛生长,否认慢性病史及长期口服激素类药物史。 再次于外院就诊,复查性激素水平示:E2 1410. 2 pmol / L,FSH < 0. 3U/ L,LH < 0. 1 U/ L;妇科 B 超检查提示:右侧附件区查见大小约 3. 8 cm × 3. 6 cm × 3. 8 cm 囊性占位,囊液清亮,囊壁探及血流信号;肿瘤标志物检查未见异常。遂行单孔腹腔镜下右侧卵巢囊肿剥除术,术后病理检测结果示:滤泡囊肿。 术后 1 月复查性激素水平示:E2< 43. 2 pmol / L,FSH < 0. 3 U/ L,LH < 0. 1 U/ L。 定期随访观察,未诉特殊不适。 1 月前(7 岁 6 月),患儿出现乳房胀痛及间断双下肢骨痛,为进一步诊治,遂至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就诊。
  摘要[48]  PDF

指南解读与专家共识

2024年美国生殖医学学会《闭经的现状评价共识》解读
  熊 英;崔浏阳;程 萌;徐克惠  2024,40(12):970-975
闭经,作为妇科领域常见的症状,表现为女性月经的停止或从未出现。 这一症状并非独立疾病,而是由多种不同病因引起的共同临床表现,涵盖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大类。 由于其病因的复杂性,闭经的诊断和治疗相对复杂。 美国生殖医学学会(American Society for Reproductive Medicine,ASRM)对闭经的诊断和评估给予了高度重视。 继 2006 年[1] 及 2008 年[2] 发布《闭经的现状评价共识》 (简称共识) 之后时隔 16年,ASRM 于 2024 年 1 月对其进行了全面修订和更新。 新共识[3]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最新的诊断评估原则和策略,以指导对原发性或继发性闭经患者的临床管理。 闭经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遗传因素、内分泌失调、器官功能障碍、环境因素、生活方式和慢性疾病等,对于闭经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可能的因素,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检查。 新共识强调了精准诊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基于最新医学研究的治疗建议。 这些更新内容有助于医生更有效地处理闭经病例,确保患者得到恰当的治疗。 新共识发布,也反映了医学界对闭经这一复杂症状认识的深化,以及对于提高诊疗水平的持续追求。
  摘要[41]  PDF

综述与讲座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在妇产科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常鑫媛;赵 娜;王玉凤;原子莉;王一展 综述,韩 宁 审校  2024,40(12):976-979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 1(SREBP1)作为一种重要的转录因子,主要参与调节脂质代谢,除 此之外,SREBP1 还可通过调节脂质合成基因的表达参与慢性炎症反应、细胞增殖和凋亡等多个生 物学活动。 近年来研究表明,SREBP1 异常活性或表达与妇产科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本文旨在对 SREBP1 的结构、功能及在妇产科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包括妊娠期糖尿病、子痫前 期、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癌及卵巢癌作一综述,为妇产科相关疾病的基础研究及临床治疗提供 新的思路和潜在的治疗靶点。
  摘要[35]  PDF
国内外最新催乳素瘤及高催乳素血症诊疗指南和共识的比较
  刘宇珂;Sumita Cholekho 综述;谭惠文 审校  2024,40(12):980-984
迄今,不同国家及相关专业学会或协会制定了催乳素瘤(PRLoma)或高催乳素血症诊疗指 南和共识,各国家的指南和共识制定均以本国国情、医疗资源等特点为基础而制定,诊疗原则方面大 致相同,但仍然存在一定差异,有的指南或共识强调多学科合作重要性,关注特殊人群的诊疗,而有 的指南则分析了不同治疗方案的风险获益比。 本文比较了近十年来发表的最新 5 篇国内外 PRLoma 及高催乳素血症诊疗指南或专家共识,分析 PRLoma 的流行病学、病因与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的异 同,从而对我国 PRLoma 规范化、个体化诊治提供借鉴和参考。
  摘要[34]  PDF

论著与临床

不明原因反复种植失败患者外周血和子宫内膜中滤泡辅助性 T 细胞及其细胞因子的变化及意义
  张曼丽;葛 挺;张于念;徐 强;腊晓琳  2024,40(12):985-991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反复种植失败(URIF)患者外周血和子宫内膜组织中滤泡辅助性 T 细 胞(Tfh)及相关细胞因子变化情况,评估其对 URIF 的预测价值。 方法:选取 2020 年 12 月至 2022 年 6 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的 URIF 患者 64 例作为研究组(URIF 组),选 取同时期因男方不育于本中心就诊的健康育龄期女性 61 例做为健康对照组(HC 组)。 在基因表达 综合(GEO)数据库中收集反复种植失败(RIF)患者 GSE 芯片,采用 CIBERSORT 算法识别不同免疫 细胞的比例,使用 Cibersort. R 包进行免疫细胞浸润分析及可视化处理。 收集两组患者外周血样本 和子宫内膜组织样本,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 Tfh 细胞比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 IL-4、IL-6、IL-21 水平,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子宫内膜组织中 CXCR5、Bcl-6、IL-21 的表达。 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与 URIF 相关的因素。 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指标单项及联合检 测对 URIF 的预测价值。 利用药物治疗靶点数据库(TTD)预测分别靶向 IL-6 和 IL-21 的 URIF 潜在 治疗药物。 结果:GEO 数据库的 GSE 数据集的免疫细胞浸润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患者相比,RIF 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活化的记忆性 CD4 + T 细胞、Tfh、调节性 T 细胞(Treg)、未激活的巨噬细胞、静 息的树突状细胞数量均增多(P < 0. 05);初始 B 细胞、γδT 细胞、M2 型巨噬细胞及活化的树突状细 胞数量均减少(P < 0. 05)。 URIF 组外周血 Tfh、IL-6、IL-21 水平均明显高于 H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 < 0. 05)。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提示,与 HC 组比较,URIF 组患者子宫内膜中 CXCR5、Bcl-6、 IL-21 的表达增高(P < 0. 05)。 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IL-6、IL-21 和 Tfh 是 URIF 发生的独立 危险因素(OR > 1,P < 0. 05)。 经 ROC 分析,外周血 Tfh 联合 IL-6 和 IL-21 诊断 URIF 的曲线下面积 (AUC = 0. 974)均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P < 0. 05)。 通过 TTD 检测筛选得到了 5 种靶向 IL-6 或 IL-21 且对 URIF 具有潜在疗效的药物。 结论:URIF 患者外周血 Tfh、IL-6、IL-21 水平均异常升高,且 CXCR5、Bcl-6、IL-21 在 URIF 患者子宫内膜中异常表达,提示 Tfh 及其细胞因子与 URIF 的发生发展 密切相关,各指标联合预测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并可能作为治疗的靶点。
  摘要[38]  PDF
人工智能技术预测胎盘功能不全的可行性研究
  陈结云;陈 敏;陈敦金  2024,40(12):992-998
目的:探索人工智能(AI)技术在孕早期预测胎盘功能不全(PI)患者的可行性。 方法:选择 单胎前壁胎盘的高危孕妇为研究对象。 孕早期收集超声影像数据:子宫动脉搏动指数(UTPI)和胎 盘血管血流化参数(PVIs)。 结局发展为子痫前期(PE)和胎儿生长受限(FGR)的患者被定义为 PI。 孕早期胎盘图像扩增后分为训练集与测试集,从训练集图像中提取胎盘纹理特征创建基于超声图像 技术的胎盘功能不全机器学习模型,用测试集图像进行验证,比较超声与 AI 的诊断试验结果。 结 果:纳入 164 例孕妇,胎盘功能正常组和 PI 组分别为 147 例和 17 例,AI 测试集对预测 PI 的敏感度、 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分别为 73. 33% 、60. 85% 、58. 93% 、 74. 87% 、1. 87 和 0. 44,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 0. 67,精确率 58. 93% ,召回率 73. 33% , F1 分数 0. 65。 超声与 AI 的诊断试验结果比较:AI 阳性预测值最高(58. 93% ),其他诊断试验指标 均低于 PVIs。 结论:基于胎盘超声纹理分析的 AI 技术的阳性预测值优于超声参数,鉴于 PVIs 值容 易受到许多技术或生理性参数的影响,AI 是预测 PI 崭新有希望的工具。
  摘要[44]  PDF
基于SEER数据库构建子宫癌肉瘤患者生存预测模型
  樊佳宁;吕 娟;王新艳  2024,40(12):999-1005
目的:构建列线图预测子宫癌肉瘤(UCS)患者的生存期(OS)。 方法:从 SEER 数据库中提 取 2000 ~ 2020 年 UCS 患者的临床数据信息,共纳入 2635 例患者,按 7 ∶ 3 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队列和 验证队列。 采用单因素 Cox 回归分析、Lasso 回归和多因素 Cox 分析,筛选影响 UCS 患者 OS 的独立 风险因素。 构建 UCS 患者 1 年和 3 年 OS 的列线图模型,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校准曲 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CA)来评价列线图的区分度和校准度。 根据列线图得分将患者划分为低、中、 高风险组,并与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系统进行比较。 结果:年龄、种族、肿瘤大小、肿瘤分期、 手术治疗、放疗、化疗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患者 OS 的独立因素(P < 0. 05),采用以上 8 个关键变量 构建预测 UCS 患者 1 年和 3 年 OS 列线图模型。 在训练队列和验证队列中,列线图模型 C 指数和 ROC 曲线下面积(AUC)值均大于 0. 7,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 校准曲线显示预测结果和实际 结果高度吻合。 DCA 曲线结果表明模型的临床效用和应用价值高于 FIGO 分期。 根据列线图模型 计算每位患者风险总分,将 UCS 患者划分为低风险组( < 80 分)、中风险组(80 ~ 130 分)和高风险组 ( > 130 分)。 Kaplan-Meier 生存曲线分析显示列线图具有较好的识别高风险人群的能力。 结论:本 研究基于多个独立预后因素,成功建立 UCS 患者生存预测模型,为临床医生在评估患者预后和制定 个性化治疗策略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摘要[45]  PDF
基于Ras/Raf/MEK/ERK信号通路探究银甲丸加减方治疗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持续感染的疗效及机制
  田雪莲;周思韵;魏绍斌;罗 梅;宾城利  2024,40(12):1006-1012
目的:基于靶向调控 CD8 + T 细胞自噬途径探讨银甲丸加减治疗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持续感 染的疗效及机制。 方法:36 只 BALB / c 小鼠,除空白组以外,其余组小鼠阴道内均接种衣原体建立沙 眼衣原体持续性感染模型。 造模成功后分组分别给予银甲丸加减方低、中、高剂量和阿奇霉素连续 灌胃 4 周。 HE 染色观察小鼠子宫、输卵管组织形态学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下生殖 道沙眼衣原体基因表达量;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淋巴结 OX40、LAG-3 阳性细胞占比;免疫印迹检测 小鼠脾 CD8 + T 细胞中自噬相关蛋白 Beclin-1、Atg5、LC3Ⅱ/ LC3Ⅰ、p62 及 Ras/ Raf / MEK/ ERK 通路蛋 白表达。 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炎性细胞浸润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其中中药高剂量组的子 宫及输卵管仅见极少量炎性细胞浸润,输卵管未见明显炎性渗出及增粗。 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 Beclin-1、Atg5、LC3Ⅱ/ LC3Ⅰ表达均降低(P < 0. 01),p62、Ras、P-Raf、P-MEK 和 P-ERK 的蛋白表达均 上调(P < 0. 01),且淋巴细胞中 OX40、LAG-3 阳性细胞占比均降低(P < 0. 01);其中中药高剂量组 Beclin-1、Atg5、LC3Ⅱ/ LC3Ⅰ蛋白表达以及 OX40、LAG-3 阳性细胞占比均最低(P < 0. 01)。 结论:银 甲丸加减方可能通过 Ras/ Raf / MEK/ ERK 信号通路,抑制 CD8 + T 细胞自噬活性,从而增强 CD8 + T 细胞对沙眼衣原体包涵体的靶向清除功能,延缓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持续性感染进程。
  摘要[50]  PDF
基于年龄-时期-队列模型的1990~2019年中国子宫内膜异位症疾病负担研究
  薛芳芳;王红艳;王稳莹;刘 燕;聂小燕  2024,40(12):1013-1018
目的:探讨年龄、时期和队列效应对 1990 ~ 2019 年中国子宫内膜异位症(EMT)发病和伤 残调整寿命年(DALY)的影响。 方法:利用全球疾病负担(GBD)2019 数据库,分析 1990 ~ 2019 年中 国 EMT 的发病和 DALY 情况,应用 Joinpoint 4. 8. 0. 1 软件分析标化发病率和标化 DALY 率的时间变 化趋势,计算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 采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年龄、时期和出生队列效 应对 EMT 发病及 DALY 趋势变化的影响。 结果:2019 年,中国 EMT 发病率为72. 61 / 10 万,DALY 率 为 47. 38 / 10 万,发病率和 DALY 率比 1990 年降低了 39. 71% 和 24. 97% 。 1990 ~ 2019 年,中国 EMT 标化发病率趋势和标化 DALY 率趋势均有下降,每年分别下降 1. 02% 和 1. 00% ,趋势均有统计学意 义(P < 0. 05)。 年龄效应结果显示,中国 EMT 的发病率整体呈降低趋势,DALY 率在 15 ~ 29 岁呈升 高趋势,30 岁以后呈降低趋势。 时期效应结果显示,中国 EMT 发病风险和 DALY 风险的时期变化相 对危险度(RR)呈降低趋势,以 2000 ~ 2004 年为参考组,1990 ~ 1994 年发病风险(RR 1. 78,95% CI 1. 64 ~ 1. 95)和 DALY 风险(RR 1. 05,95% CI 0. 90 ~ 1. 23)最高。 队列效应结果显示,出生越晚的 人,EMT 的发病风险越低。 结论:1990 ~ 2019 年,中国 EMT 的标化发病率和标化 DALY 率均有降低 趋势,不同年龄、时期和出生队列的 EMT 流行病学模式和趋势可能为公共卫生提供新的见解,为进 一步减轻 EMT 负担的公共卫生策略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摘要[46]  PDF
子痫前期患者水肿类型与妊娠不良结局的关系
  李慧静;顾洪旭;米春梅  2024,40(12):1019-1023
目的:分析子痫前期(PE)患者不同水肿类型母儿不良结局差异,探讨 PE 浆膜腔积液与低 蛋白血症之间的关系。 方法:选取 2018 年 1 月至 2023 年 11 月就诊于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PE 患者 120 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水肿表现形式,分为无水肿(A 型)、单纯组织间隙水肿(B 型)、单纯腔隙 水肿(单纯浆膜腔积液,C 型)、混合水肿(组织间隙水肿与腔隙水肿并存,D 型),分析不同水肿类型 患者临床、实验室指标以及母儿不良结局的差异。 随后按照腔隙积液量分为 PE 无腔隙积液组、PE 少量腔隙积液组、PE 中大量腔隙积液组,比较 3 组间母儿不良结局。 结果:B 型患者低蛋白血症占 比最高(P < 0. 05),C 型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24 h 尿蛋白定量、血压、低蛋白血症占比与其余各 型水肿患者两两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 05)。 D 型患者母儿不良结局发生率最高(P < 0. 05),以 HELLP 综合征及治疗性早产多见。 按腔隙积液量分组后,PE 少量腔隙积液组母儿不良结 局发生率高于 PE 无腔隙积液组(P < 0. 05)。 结论:浆膜腔积液患者,无论积液量多少,母儿结局差, 需引起临床重视。
  摘要[93]  PDF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分娩成功的因素及母儿结局分析
  袁 馨;唐冬梅;郑佳欣;罗 丹  2024,40(12):1024-1029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TOLAC)成功的因素及分析母儿结局。 方法:选 取 2019 年 1 月至 2023 年 6 月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产科进行 TOLAC 的 308 例孕妇作为研究 组,并配对选取同时期 308 例瘢痕子宫直接剖宫产的孕妇作为对照组,将研究组根据分娩成功结果 分为阴道分娩成功组(VBAC 组)和试产失败转剖宫产组(RCD 组)2 个亚组。 记录孕妇入院时一般 情况、母儿结局等临床资料,并进行影响剖宫产术后再次经阴道分娩(VBAC)成功的单因素及多因 素分析。 结果:①研究期间,本院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共计 10243 例,TOLAC 率为 3. 01% ,VBAC 成功 254 例,成功率为 82. 46% ,中转手术的前三位因素为可疑胎儿窘迫、疼痛不愿意试产、可疑子宫破裂 或者先兆子宫破裂。 ②研究组孕妇 24 h 出血量、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均低于对 照组(P < 0. 05)。 研究组亚组中,VBAC 组孕妇 24 h 出血量、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并发症发生率、住 院天数、住院费用均低于 RCD 组(P < 0. 05)。 ③研究组新生儿窒息率、输血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与对 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 05)。 ④影响 VBAC 成功的单因素分析显示,VBAC 组孕妇身 高、Bishop 评分大于 RCD 组,VBAC 组孕妇入院时已破膜、有 24 周以上分娩或引产史、自然临产大于 RCD 组,VBAC 组孕妇的宫高及胎儿估重小于 RCD 组(P < 0. 05)。 VBAC 组与 RCD 组中缩宫素引 产与球囊 + 缩宫素引产两种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 05)。 ⑤影响 VBAC 成功的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孕妇的身高≥160 cm(OR 2. 461,95% CI 1. 343 ~ 6. 402)、Bishop 评分≥6 分(OR 3. 420,95% CI 1. 224 ~ 9. 560)、入院时已破膜(OR 10. 557,95% CI 1. 295 ~ 86. 075)、自然临产(OR 7. 083,95% CI 2. 659 ~ 18. 868)是影响 VBAC 成功的独立有利因素(P < 0. 05)。 结论:VBAC 具有良 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对于有意愿 TOLAC 的孕妇入院时需结合孕妇的身高、Bishop 评分、宫高、胎儿大 小等来综合评估,以提高分娩成功概率,同时产时加强监护,尽早决策,以减少不良结局发生,保证母 婴安全。
  摘要[67]  PDF

短篇报道

单绒毛膜单羊膜囊双胎并发双胎胎母输血综合征1例
  瞿 琳;殷婷婷;殷 茵;周 欣  2024,40(12):1030-1032
患者,27 岁,因停经 33+ 4周,胎动减少伴下腹紧缩感 2 d,于 2022 年 5 月 24 日入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 平素月经规则,(4 ~ 5) d / 30 d,G1 P0 ,末次月经:2021 年 10 月 1日,预产期:2022 年 7 月 8 日,此次妊娠为自然受孕,孕期规律产前检查。 孕 12 周 B 超检查提示:单绒毛膜单羊膜囊双胎(MCMA),无创产前检测示低风险。 妊娠 22 周高危胎儿超声检查提示:两胎儿间未见分隔,可见两胎儿脐带插入部相邻。数次 B 超检查均提示:两胎儿生长发育指标一致,脐动脉(UA)及大脑中动脉(MCA)血流正常,未明确提示两脐带缠绕(见图1)。 妊娠 29+ 5周时,孕妇因外伤致左侧大腿局部软组织挫伤伴不规则宫缩,在当地医院予“硫酸镁”、“地塞米松”治疗。 妊娠 30+ 4周曾在本院产科行期待治疗 1 周,定期行胎心监护,B超监测 UA、MCA 血流均未提示明显异常。 2 d 前自觉胎动较前减少,伴下腹紧缩感,遂来本院就诊。 既往史、个人史及家族史无特殊。
  摘要[38]  PDF

用微信扫一扫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