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讨论
老年子宫颈癌的防控和诊疗策略 舒桐;李斌 2019,35(8):561-563 <正>据2018中国癌症登记年报统计显示,恶性肿瘤发病率随年龄增长逐渐提高,60岁以上成为肿瘤高危人群。子宫颈癌在妇科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始终位居第一,其发病高峰年龄为40~60岁。65岁以上定义为老年患者,占子宫颈癌死亡患者的40%以上。近年来随着筛查技术的推广,以及对子宫颈癌前病变的积
摘要 [2821] PDF
老年卵巢癌患者的诊疗概况 程文俊 2019,35(8):564-567 <正>卵巢癌是病死率最高的妇科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女性的健康。预计2015~2050年间,世界范围内60岁以上的人口比例将从12%上升到22%,老龄化是癌症最大的危险因素,也是全球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老年卵巢癌患者定义为65岁及以上的患者[1],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应该采用更个性化的方法治疗
摘要 [2760] PDF
老年子宫内膜癌的诊疗策略 赵文荣;程静新 2019,35(8):567-570 <正>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每年全球新发38万例,死亡8.9万例[1],占发达国家女性恶性肿瘤的第4位,在发展中国家位列第7。最新数据统计2018年美国EC新发病例数为63230例,发病率为女性恶性肿瘤的第4位,死亡病例已达到11350例,死
摘要 [2718] PDF
老年妇科恶性肿瘤的内科治疗及化疗耐受性评估 杨莹超;李小平 2019,35(8):570-573 <正>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老年人口统计数据,2018年末,60周岁及以上人口数量24949万人,达总人口的17. 9%,65周岁及以上人口数量16658万人,达总人口的11. 9%。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进程加剧,老年肿瘤患者数量也逐年递增,老年肿瘤患者的评估与治疗,成为全球医学界及社会关注的问题。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数据表
摘要 [2608] PDF
老年妇科恶性肿瘤的放射治疗策略 刘孜;代丽 2019,35(8):573-576 <正>老年人患恶性肿瘤有其自身临床特点,包括发展相对缓慢、转移风险下降、治疗观念相对保守等,肿瘤的临床症状轻微或与自身其他疾病重叠,易于漏诊,导致隐匿癌增多,诊断时中晚期较多,死亡原因也多由于并发症。老年肿瘤患者常合并其他多种疾病,一般状况相对复杂,决定了其肿瘤治疗必须兼顾维持生活质量和肿瘤的控制,因此营养支持、纠正贫血、抗肿
摘要 [2716] PDF
临床病案讨论
间断性下腹痛1~+月,腹胀伴呼吸困难3天 施静;程静新 2019,35(8):573-576 <正>患者,51岁,因间断性下腹痛1+月,腹胀伴呼吸困难3天,于2018年1月23日入院。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痛,为间断性腹痛,3天前开始自觉腹部明显增大,腹胀、肛门坠胀感,伴呼吸困难、胸闷、气促,端坐呼吸,不能平卧,偶有头晕,无明显发热,否认恶心、呕吐、尿频、尿痛、腹泻等。我院B超检查提示子宫前位,大小58 mm×61 mm×54 mm,子宫内膜厚度
摘要 [2583] PDF
专题讨论
指南解读与专家共识
综述与讲座
低分子肝素在生殖领域的临床应用 曹向一;于月新 2019,35(8):584-587 低分子肝素(LMWH)是分子量小于8kD的肝素,与未分级肝素(UFH)相比具有孕妇用药安全性好、副反应少等优点,近年来在生殖领域广泛应用。LMWH的抗凝作用已明确,其在发挥抗炎、抑制补体活性、调节滋养细胞侵袭方面的作用机制研究也日趋深入。总结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进展,多个临床指南指出对于血栓前状态(PTS)引起的复发性流产(RSA)均推荐使用LMWH或联合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LDA),LMWH能明显改善这些患者再次妊娠活产率,改善妊娠结局。对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及反复种植失败(RIF)的患者在临床中虽多尝试性使用LMWH治疗,但研究取得的临床效果不尽相同,其临床应用仍备受争议。关于LMWH治疗反复生化妊娠及预防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目前的研究较少,仍需后续大量实验证实。
摘要 [3186] PDF
术后加速康复在剖宫产围手术期的应用进展 邬其玮;周双琼;徐振东;刘志强 2019,35(8):588-591 术后加速康复(ERAS)是以循证医学为基础,减少围手术期应激反应和并发症,实现快速康复为目的而进行的多种模式的围手术期干预。目前,ERAS理念在外科领域应用逐渐广泛,但其在剖宫产围手术期的应用仍在起步阶段,其应用范围覆盖术前、术中和术后,核心内容包括优化麻醉手术技术、多模式镇痛、早期进食、早期离床活动等以减少应激反应。ERAS应用于剖宫产围手术期,不仅能显著缩短住院时间,而且能够改善产妇满意度,其临床效益是积极的,具有良好推广前景。
摘要 [2615] PDF
论著与临床
二孩意愿对初产妇分娩方式影响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杨晓畅;漆洪波 2019,35(8):591-595 目的:研究二孩生育意愿对初产妇分娩方式选择及最终分娩方式,尤其是孕妇要求剖宫产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2月至2018年8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规律产前检查的孕中期单胎初产妇,按是否有生育二孩意愿分为有生育二孩意愿组、无生育二孩意愿组,比较两组孕中期、孕晚期意愿分娩方式及最终的分娩方式及类型。对两组基本人口学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632例完成所有调查并分娩的孕妇纳入最终分析,其中有生育二孩意愿组孕妇321例,无生育二孩意愿组孕妇311例。两组在孕中期、孕晚期以及最终分娩方式的比较,有生育二孩意愿组的孕妇要求剖宫产的比例显著低于无生育二孩意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有生育二孩意愿和年龄(20~29岁)在孕中期、孕晚期以及最终分娩方式的选择上均是孕妇要求剖宫产的保护因素(校正OR<1,P<0.05)。结论:随着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有生育二孩意愿及30岁以下的初产妇,会更少考虑剖宫产,这一变化可以从孕中期持续到分娩结束。
摘要 [2604] PDF
ABCA1对胎盘脂质代谢的影响 张亚;张同庆;谢成茂 2019,35(8):596-600 目的:探讨ATP结合盒转运蛋白A1(ABCA1)对胎盘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应用酶消化法分离胎盘原代滋养细胞,流式细胞术进行细胞纯度鉴定,免疫荧光检测细胞中ABCA1的表达情况。实验组应用肝X受体激动剂(T0901317)上调(以无菌磷酸缓冲盐溶液代替T0901317作为对照组)或siRNA下调(以mock-siRNA代替siRNA作为模拟转染组)滋养细胞中ABCA1的表达水平并应用RT-PCR及Western-blot进行验证,采用Amplex胆固醇检测试剂盒检测ABCA1表达改变后滋养细胞在实验开始后的2小时、4小时、6小时及8小时胆固醇流出率。结果:从足月胎盘中分离出原代滋养细胞,其纯度在90%以上,ABCA1在滋养细胞中存在表达。加入T0901317后,滋养细胞中ABCA1在蛋白水平的表达量(0.37±0.04)明显高于对照组(0.08±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转染siRNA后,滋养细胞中ABCA1在蛋白水平的表达量(0.10±0.01)低于对照组(0.16±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ABCA1表达上升后2小时、4小时、6小时、8小时,滋养细胞胆固醇流出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4.70±0.03 vs 3.39±0.00、7.66±0.05 vs 5.28±0.02、14.73±0.03 vs 8.66±0.02、20.94±0.07 vs 13.47±0.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当ABCA1表达量下降后2小时、4小时、6小时、8小时,滋养细胞胆固醇流出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2.30±0.03 vs 3.53±0.02、3.35±0.03 vs 5.17±0.01、5.37±0.05 vs 7.01±0.02、7.56±0.06 vs 11.49±0.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胎盘中ABCA1表达出现异常时,可通过影响滋养细胞胆固醇的转运而导致母胎界面脂质代谢出现紊乱。
摘要 [2875] PDF
COOK球囊联合雌孕激素序贯治疗预防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宫腔再粘连的临床效果观察 侯安丽;刘慧兰;周秀英 2019,35(8):601-604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宫腔粘连(IUA)分离术后COOK球囊联合雌孕激素对预防宫腔再次粘连的临床效果,并探讨COOK球囊留置的时间。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10月中重度IUA患者227例,随机分为4组:其中A组55例放置COOK球囊作为观察组A组,7天后取出;B组68例放置COOK球囊作为观察组B组,3月后取出;C组64例放置"宫型"宫内节育器(IUD)为观察组C组,3个月后取出;D组40例仅行宫腔镜下IUA分离术,作为空白对照组D组。4组术后第2天开始均应用戊酸雌二醇片(2 mg,每天3次,口服)联合地屈孕酮片(10 mg,每天1次,口服)序贯治疗,连续用药3个周期。分别比较4组治疗前后子宫腔状态、月经情况、妊娠率、患者满意度及有无并发症等。结果:治疗3个月后,B组IUA改善率、月经改善率、妊娠率及患者满意度均高于A组、C组、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植入物脱落率和嵌顿率明显低于C组(P<0.05);B组与C组细菌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内放置COOK球囊3个月联合雌孕激素序贯治疗预防宫腔镜下IUA分离术后宫腔再粘连的方法在临床上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均值得肯定。
摘要 [2808] PDF
垂体抑制对冻融胚胎不明原因反复胚胎植入失败患者Th17/Treg细胞失衡的影响 许思娟;张红红;谢广妹;倪亚莉 2019,35(8):605-610 目的:探讨垂体抑制对冻融胚胎不明原因反复胚胎植入失败(uRIF)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和调节性T(Treg)细胞平衡的影响及其降调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82例35岁以下冻融胚胎uRIF的患者,其中46例单纯激素替代治疗(HRT)为HRT组,36例HRT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降调为GnRHa降调组,选择正常妊娠早期妇女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HRT组和GnRHa降调组在HRT备内膜前以及黄体酮转化日外周血中Th17、Treg细胞及Th17/Treg细胞比值,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RT前Th17百分比在GnRHa降调组和HRT组中均升高;Treg细胞百分比均降低,Th17/Treg细胞比值均升高(P<0.05),Th17/Treg细胞平衡向Th17转移。与HRT前相比,黄体酮转化日HRT组和GnRHa降调组Th17百分比降低(P<0.05),Treg细胞百分比升高(P<0.05);黄体酮转化日GnRHa降调组Th17/Treg细胞比值较HRT组明显降低(P<0.05),Th17/Treg细胞平衡向Treg细胞转移。GnRHa降调组雌二醇(E2)水平略高于HRT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RIF患者Th17和Treg细胞数量分别增加和减少,Th17/Treg细胞比值失衡。GnRHa降调可能通过阻断Th17/Treg细胞比值失衡对子宫内膜容受性发挥免疫调节作用,并且这些效应不依赖于外周血中的雌激素水平。
摘要 [2759] PDF
西藏林芝地区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邱依聆;林燕燕;陈乐;姚冬花;韩凤珍;陈建国;王红;王晓云;江燕萍 2019,35(8):611-616 目的:探究西藏林芝地区先天性心脏病(CHD)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选择于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林芝市人民医院产前检查和(或)分娩且为当地常住人口的2126例孕妇,孕中期常规进行胎儿CHD筛查及孕期危险因素的调查。经胎儿超声心动图诊断出胎儿心脏畸形病例纳入CHD组,将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正常的孕妇纳入对照组,所有胎儿出生后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结果:CHD组纳入26例,产后均确诊为CHD;对照组纳入2100例,产后进行一般体检未见异常,心脏听诊未闻及杂音;CHD产前检出率1.2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孕妇年龄、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孕产史、孕前6个月至此次产前检查期间主动及被动吸烟史、孕早期补充叶酸及微量元素、孕期发热史及感染性疾病史、妊娠期合并糖尿病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孕前超重(OR=13.60,95%CI 5.04~36.66)及孕前肥胖(OR=67.33,95%CI 16.03~282.78)、孕前6个月至此次产前检查期间主动与被动吸烟史(OR=4.02,95%CI 1.59~10.17)、孕期发热史(OR=10.31,95%CI 1.56~68.29)、妊娠合并糖尿病史(OR=15.88,95%CI 3.90~64.63)是胎儿发生CHD的危险因素。结论:为降低先心病的发病及改善预后,应加强林芝地区孕妇的孕期保健知识宣教及孕期管理,及时进行有效产前检查。
摘要 [2606] PDF
PPAR-γ和COX-2在子痫前期患者血浆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张娜娜;王晨虹;许燕滨 2019,35(8):616-619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和环氧合酶-2(COX-2)的相关性及其在子痫前期(PE)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0例正常妊娠孕妇(对照组)和60例PE患者(轻度PE组24例,重度PE组36例)血浆中PPAR-γ、COX-2蛋白表达水平,分析二者在PE中的相关性以及和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关系。结果:PPAR-γ在轻度PE组母体血浆中明显高表达,与对照组和重度P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重度PE组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2在轻度PE组和重度PE组母体血浆中的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PAR-γ与COX-2的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二者在轻度PE组的孕妇血浆的表达量呈正相关性(r=0.414,P=0.045),在重度PE组中呈负相关性(r=-0.445,P=0.007);COX-2的蛋白表达量与分娩孕周具有临界负相关关系(r=-0.245,P=0.059);PPAR-γ的蛋白表达量与收缩压、舒张压均呈负相关,而与分娩孕周呈正相关。结论:PPAR-γ与COX-2的蛋白表达水平在重度PE患者血浆中呈负相关,提示二者可能相互影响共同参与PE的发病。
摘要 [2508] PDF
获卵数小于15个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胚胎移植方案的比较 何晓霞;贾学玲;杨媛 2019,35(8):620-624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中获卵数<15个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采用鲜胚移植与全胚冷冻方案后的妊娠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IVF治疗获卵数<15个的PCOS患者共441例,根据胚胎移植方案分为两组,鲜胚移植方案组(A组,313例),全胚冷冻方案组(B组,12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妊娠情况。结果:B组扳机日的血清孕酮(P)水平显著高于A组(P<0.05),两组囊胚移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累计活产率显著高于B组(72.84%vs 63.28%,P<0.05),两组患者第一周期(A组鲜胚移植,B组第一次冻融胚胎移植周期)移植的活产率(47.60%vs 51.56%,P>0.05)及胚胎着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6.00%±33.09%vs 49.08%±36.80%,P>0.05)。结论:对于低获卵数(<15个)的PCOS患者,鲜胚移植较全胚冷冻方案能获得更高的累计活产率。
摘要 [2597] PDF
成功的臀位外倒转术对分娩方式及母儿结局的影响 谭章敏;张培珍;程林;尹玉竹 2019,35(8):625-629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成功的臀位外倒转术对分娩方式及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产前检查并分娩的产妇452例,其中妊娠晚期胎位臀位且自愿选择行外倒转术的产妇134例,外倒转术成功且至分娩时胎位仍为头位的80例产妇为外倒转术组,另选择同期胎位头位选择阴道分娩的318例产妇作为对照组,进行随访观察,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及母儿结局。结果:外倒转术组产妇的剖宫产率(15.00%)和紧急剖宫产率(1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剖宫产率(5.35%)和紧急剖宫产率(4.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的引产率、阴道助产率、羊水浑浊率及产后出血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死亡率、新生儿窒息率、Apgar 1分钟评分、Apgar 5分钟评分、脐动脉血PH值及碱剩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臀位外倒转术成功后的产妇虽剖宫产率较普通头位产妇略有升高,但其他方面对产妇和新生儿无明显影响,臀位外倒转术仍为改变胎位、提高阴道分娩率的重要手段。
摘要 [2727] PDF
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对子宫颈癌前病变及子宫颈癌的诊断价值 曾曼婷;周宁波;刘继华;王剑;李萱萱;朱红 2019,35(8):629-632 目的:探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对子宫颈癌前病变及子宫颈癌的诊断价值。方法:筛选120例成年已婚女性运用经阴道SWE进行诊断,并记录其杨氏模量最大值(Emax)及平均值(Emean)。其中病理确诊为子宫颈鳞癌患者60例(A组),子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30例(B组)以及正常对照组30例(C组)。绘制Emax及Emean诊断子宫颈病变的受试者ROC曲线,确定其截断点并计算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曲线下面积。结果:A、B、C三组Emax、Emean分别为(186.35±34.19)kPa vs(97.57±17.15)kPa vs(82.01±16.58)kPa、(178.49+32.09)kPa vs(90.50±16.55)kPa vs(76.04±15.29)kPa,各组之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Emax及Emean临界值取100.8 kPa及95.7 kPa,敏感度均为81.11%、特异度均为90.01%,准确度均为66.67%,阳性预测值均为96.05%、阴性预测值均为61.36%,AUC分别为0.919、0.913。结论:SWE对诊断子宫颈癌前病变及子宫颈癌有较高的价值。
摘要 [2608] PDF
利用超声造影评估高强度聚焦超声和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疗效差异 刘政;田锦;张惠;米成嵘 2019,35(8):633-638 目的:利用超声造影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和子宫动脉栓塞(UAE)治疗子宫肌瘤(UF)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接受HIFU或UAE治疗的UF患者68例(共81个UF)。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时测量UF体积,并通过超声造影观察UF的血流灌注情况。结果:①术后1周时,两组患者UF体积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时,两组患者UF体积较术前显著缩小(P<0.05);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时,两组患者UF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UF无灌注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最大径≤5 cm的49个UF中,两组患者各时间点UF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UF无灌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在最大径>5 cm的32个UF中,术后6个月时,UAE组UF体积较HIFU组小(P<0.05),术后1周、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时,UAE组UF无灌注率较HIFU组高(P<0.05)。结论:HIFU和UAE治疗UF均疗效确切,当UF最大径>5 cm时,UAE疗效优于HIFU。
摘要 [2513] PDF
短篇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