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讨论 | | |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因及诊断标准 | | 刘霞;余传金;刘欣梅;黄荷凤 2018,34(8):561-564 | | <正>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 covary syndrome,PCOS)是育龄期女性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紊乱疾病,并且临床表型具有高度异质性。PCOS总体发病率为5%~10%,而在我国汉族育龄期女性中的发病率为5.6%。PCOS是以稀发排卵或不排卵、高雄激素或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多囊卵巢为特征的内分泌紊乱疾病。病征包括月经稀发或闭经、慢性无 | |
| | 摘要[3279] PDF | | | 重视多囊卵巢综合征代谢紊乱问题 | | 王秋毅;黄薇 2018,34(8):564-566 | | | <正>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妇科常见病之一,影响着全球5%~10%育龄期妇女的健康,主要临床表现为月经紊乱(月经稀发、闭经、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等)、不孕不育、高雄激素症状(多毛、痤疮、脂溢性脱发等)。PCOS病因不明,其病理生理涉及神经内分泌系统及糖脂代谢障碍,肥胖、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及代偿性高胰岛素血症、血脂代谢异常等导致的代谢综合征 |
| | 摘要[2825] PDF | | |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症状及远期影响 | | 赵晓苗;杨冬梓 2018,34(8):566-570 | | <正>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一种常见的女性内分泌及代谢异常所致的病理状态,包含了多种病因导致的内分泌和代谢系统功能异常,其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高度异质性。PCOS患者不仅有月经稀发、闭经、不孕、肥胖、多毛、痤疮等临床表现,影响女性生殖健康,还容易远期并发血脂异常、高血压、代谢综合征、早发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CVD),子宫内膜癌和乳腺癌的发生风险也明显增加。 | |
| | 摘要[2743] PDF | | |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随访和管理 | | 徐玉萍;曹云霞 2018,34(8):570-572 | | | <正>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绝经前妇女最常见的内分泌和代谢紊乱疾病之一,具有病因尚未明确、临床症状异质性、近远期并发症较多、病程呈长期性等特点,可以导致女性生育力、身体形象和情绪健康的异常,对女性健康、生殖和生活质量均造成很大影响,同时患者也需要承担巨大的心理及经济压力。而对PCOS患者给予规范合理 |
| | 摘要[2833] PDF | | | 多囊卵巢综合征生殖异常助孕前干预 | | 石玉华;陈子江 2018,34(8):573-574 | | <正>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作为最常见的妇科内分泌代谢异常和生殖障碍性疾病,临床表现高度异质性,病因不明,无有效的治愈方案,以对症治疗为主,需长期健康管理。研究表明肥胖、高黄体生成激素(LH)、高雄激素和胰岛素抵抗(IR)等病理、生理改变互为因果、相互促进,导致稀发排卵或无排卵、不孕、卵母细胞及胚胎质量下降、低着床率和高流产率、孕产期并发症发生风险增加等生殖障碍。对于有生育 | |
| | 摘要[2792] PDF | | | 多囊卵巢综合征高雄激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对产科并发症的影响 | | 谢敏;马润玫 2018,34(8):575-577 | | | <正>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是育龄期女性常见的内分泌及代谢紊乱性疾病,其主要临床特征为月经紊乱、高雄激素血症、不孕及代谢紊乱。PCOS是高度异质性的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诊断标准也为一系列不同临床表现的组合。随着近年来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多数PCOS患者得以妊娠,但妊娠期产科并发症,如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妊娠期高血压疾 |
| | 摘要[2924] PDF | | | 多囊卵巢综合征导致的子宫内膜病变及其药物治疗价值 | | 张梅莹;狄文 2018,34(8):577-579 | | <正>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最常见的生殖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由于其有地域性、种族异质性,不同国家地区的发病率在3%~20%,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生育及远期健康。PCOS患者除了临床表现为月经稀发或闭经或不规则子宫出血、高雄激素血症、排卵障碍之外,还合并有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etS),如肥胖、2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血症以及心血管意外(心肌缺血和脑卒中)。 | |
| | 摘要[2784] PDF | |
临床病案讨论 | | | 停经3月余,阴道不规则流血近1月 | | 顾卓伟;狄文 2018,34(8):580-582 | | | <正>1病历摘患者,26岁,因停经3月余,阴道不规则流血近1月,于2016年3月1日我院门诊就诊。患者14岁初潮,之后长期月经稀发,经期6~8天,周期45天至半年不等,量中等,否认痛经。末次月经2015年11月22日,量如常,6天干净。生育史:G0P0,未婚,有性生活。母亲有糖尿病史11年。患者自诉8年前即被确诊为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 |
| | 摘要[3242] PDF | |
综述与讲座 | | | 母胎界面免疫调节与子痫前期关系的研究进展 | | 张燕萍;周容 2018,34(8):582-584 | | 子痫前期是妊娠期特发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各器官系统,严重威胁母儿健康,患者远期罹患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等风险也显著增加,但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因而目前尚无有效的防治措施。现已明确,母胎界面免疫活性细胞及免疫分子的相互作用、免疫调节机制的异常可直接导致滋养细胞的浅着床、螺旋动脉重铸障碍,从而在子痫前期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 |
| | 摘要[2784] PDF | | | 经闭孔阴道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带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远期结局及进展 | | 李红;朱兰 2018,34(8):585-588 | | | 压力性尿失禁(SUI)是影响女性身心健康的常见疾病,有多种治疗方法,其中阴道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带术是一线手术治疗SUI的常用方法,目前临床上多选择闭孔路线。经闭孔从外向内穿刺的无张力尿道中段吊带术(TOT)及经闭孔从内向外穿刺的无张力尿道中段吊带术(TVT-O)安全性高、手术时间短、疗效好、并发症少,可显著提高SUI患者的生活质量、维持或改善性功能,且膀胱穿孔、肠管损伤及排尿功能障碍等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均较低。经闭孔路径悬吊带术(包括TVT-O和TOT)的特有并发症为下肢疼痛,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或随着时间推移减轻症状。 |
| | 摘要[2957] PDF | |
指南解读 论著与临床 | | | 宫颈环形电切术术后初次妊娠间隔时间与妊娠结局的关系分析 | | 袁静;孟戈;方瑞娟;张颖;臧春逸;代荫梅 2018,34(8):592-595 | | |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术后至初次妊娠间隔时间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因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CINⅢ于我院门诊行LEEP治疗并有妊娠意愿的患者115例,术后定期随访,观察并比较成功妊娠患者一般情况、病理结果、手术至妊娠间隔时间及妊娠结局,分析术后至妊娠间隔时间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87例LEEP术后成功妊娠,其中早期流产9例(10.3%)、晚期流产9例(10.3%)、早产19例(21.8%)、足月产50例(57.6%)。不同妊娠结局患者一般情况、术前术后病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间LEEP手术至初次妊娠间隔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65,P=0.025)。早期流产患者LEEP术后至初次妊娠间隔时间明显低于足月产患者(P=0.004)。LEEP术后妊娠间隔时间对妊娠结局影响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74(P<0.01),对不良妊娠结局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其最佳切割值是13.5。LEEP术后至初次妊娠间隔时间<13.5月和≥13.5月患者比较,妊娠结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LEEP术后至初次妊娠间隔时间≥13.5月较<13.5月妊娠后流产发生率低。结论:LEEP术后初次妊娠间隔时间过短早期流产发生率增加,把握好术后妊娠间隔时间可显著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
| | 摘要[2693] PDF | | | 极早期和早期早产并发症及早产儿结局分析 | | 季小红;乌兰;苗治晶;吕燕;贾瑞喆;丁虹娟 2018,34(8):596-599 | | 目的:分析极早期和早期早产间妊娠并发症、分娩方式及早产儿出生结局的差异。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孕32周之前分娩的166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按分娩孕周分为极早期早产组(<孕28周,64例)和早期早产组(孕28~31+6周,102例),对两组孕产妇及早产儿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两组孕妇的妊娠并发症主要包括:胎膜早破(27.11%)、妊娠期糖尿病(22.89%)、胎位异常(17.47%)、胎盘异常(16.27%)、宫颈机能不全(6.02%)及胎儿窘迫(5.42%);但是早期早产组并发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极早期早产组(P<0.05),而宫颈机能不全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极早期早产组(P<0.05)。(2)早期早产组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极早期早产组(P<0.001),其中早期早产组中以并发胎盘异常的孕妇剖宫产率明显增加(P<0.05)。(3)早期早产组新生儿出生状况优于极早期早产组新生儿(P<0.001),而极早期早产组新生儿NICU住院天数、治疗放弃率长于或高于早期早产组新生儿(P<0.001)。结论:孕期应重视常见妊娠并发症胎膜早破的发生,积极筛查妊娠期糖尿病及识别宫颈机能不全的高危因素。对于医源性的早产,应慎重权衡利弊,在母儿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延长孕周至孕28周以上,以改善早产儿结局。 | |
| | 摘要[3009] PDF | | | 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对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早期启动红细胞输注的临床价值 | | 张慧明;许慧 2018,34(8):600-604 | | | 目的:研究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对剖宫产产后出血(PPH)患者早期启动红细胞输注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前置胎盘剖宫产PPH患者4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按剖宫产术常规进行术前准备,分别记录患者术前(T0)及估计出血量达500 ml(T1)、800 ml(T2)、1000 ml(T3)、>1200 ml(T4)以及临床评估出血停止后2小时(T5)、4小时(T6)、8小时(T7)、24小时(T8)各时间点生命体征、血红蛋白(Hb)、ScvO2。对照组根据患者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变化估算失血量情况,或查血常规示Hb<70 g/L时开始启动红细胞输注。研究组在监测以上指标基础上,以ScvO2<70%时开始启动红细胞输注。比较两组患者开始启动红细胞输注时出血量、累计出血量、累计补液量、累计红细胞输注量以及两组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生率与死亡率。结果:两组患者各时间点MAP、HR、ScvO2、Hb比较,在T4T6时间点,研究组ScvO2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Hb在T4T8时间点均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点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开始启动红细胞输注时出血量比较,研究组为1115.00±124.71 ml,低于对照组为1250.00±107.61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开始启动红细胞输注时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始启动红细胞输注时ScvO2比较,研究组(66.65±1.50)%高于对照组(63.15±3.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始启动红细胞输注时Hb比较,研究组为81.35±2.74 g/L,高于对照组为68.50±1.10 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累计出血量与累计补液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累计输血量比较,研究组为4.30±0.62 U,少于对照组为5.50±0.67 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MODS、ARDS、DIC并发症,无患者死亡。结论:ScvO2可以作为剖宫产PPH患者早期启动红细胞输注的敏感指标,能及时反映机体氧供与氧耗的平衡状态,并减少患者输血量,控制不合理输血。 |
| | 摘要[2839] PDF | | | 卵巢子宫内膜样癌中错配修复蛋白的表达与临床特征及微卫星不稳定表型的关系 | | 肖雪;董丹丹;宋林红 2018,34(8):605-608 | | 目的:初探错配修复(MMR)蛋白在卵巢子宫内膜样癌(EOC)中的表达情况,MMR蛋白异常与EOC的临床特征及微卫星不稳定(MSI)表型的关系。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EOC患者的存档石蜡样本共73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IHC)检测MMR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用MSI实验检测癌组织丰富的样本和对应的远癌正常组织样本的MSI表型。结果:73例中有10例(13.7%)EOC肿瘤有MMR异常,包括肿瘤MMR完全缺失6例(8.2%)和肿瘤MMR低表达5例(5.5%)。MMR蛋白异常与患者年龄、FIGO分期、肿瘤分化等因素无关。60%的MMR异常组术前CA125小于140 U/ml,65.1%的MMR正常组术前CA125值大于140 U/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R异常组无进展生存期(PFS)长于MMR正常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3例中有15例满足MSI实验测试要求进行了测试,5例(100%)MMR异常患者均表现为MSI,其中4例MMR完全缺失表现为高度微卫星不稳定(MSI-H),1例MMR低表达表现为低度微卫星不稳定(MSI-L);10例(100%)MMR正常病例均表现为微卫星稳定(MSS)。结论:在EOC中MMR异常与MSI表型可能有关;MMR异常患者的术前CA125水平可能低于MMR正常患者,预后可能比MMR正常患者更好。 | |
| | 摘要[2983] PDF | | | 吲哚菁绿荧光检测在子宫内膜癌前哨淋巴结定位中的应用价值 | | 皇甫玉爽;郭健;宋晓晖 2018,34(8):609-612 | | |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荧光(ICG)检测技术在子宫内膜癌前哨淋巴结(SLN)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行腹腔镜下广泛全子宫切除联合盆腹腔淋巴结切除术的患者共64例。根据随机数表将患者分为亚甲蓝组(ISB组)32例和亚甲蓝联合吲哚菁绿组(ISB+ICG组)32例。ISB组患者仅使用亚甲蓝定位SLN,而ISB+ICG组患者在亚甲蓝的基础上,采用吲哚菁绿荧光定位SLN。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SLN切除时间、淋巴结切除数量等)、手术标本病理情况及SLN病理检查结果。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用于子宫内膜癌SLN定位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SLN切除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切除的盆腔淋巴结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SB组中有17例(53.13%)进行了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ISB+ICG组有15例(46.88%),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接受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的患者切除主动脉旁淋巴结数量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标本病理检查结果比较,肿瘤侵犯淋巴血管、肿瘤侵犯深度>50%、肿瘤侵犯宫颈、肿瘤直径>2 cm的病例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肿瘤的病理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SB组SLN准确率为65.63%(21/32),特异度为54.55%(6/11),敏感度100%(21/21)。而ISB+ICG组的准确率为78.13%(25/32),特异度为71.43%(5/7),敏感度100%(25/25)。结论:亚甲蓝联合吲哚菁绿荧光检测技术应用于子宫内膜癌SLN定位,其准确率和特异度均高于亚甲蓝染色技术,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推广。 |
| | 摘要[2972] PDF | | | 微量精子冷冻复苏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的临床结局 | | 王辉田;李涛;李晓明;欧建平 2018,34(8):613-617 | | 目的:探讨经皮睾丸穿刺取精术(TESA)获得的微量精子经冷冻复苏后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生殖中心因少、弱、畸形精子症行射出精子常规ICSI及非梗阻性无精子患者TESA获得的微量精子行新鲜或冷冻后ICSI治疗,共238个周期的临床资料,132个周期为常规ICSI精子组,63个周期为冷冻TESA精子组,43个周期为新鲜TESA精子组,比较3组的实验室指标和临床妊娠结局。结果:常规ICSI精子组获卵数(10.58±5.37枚)与冷冻TESA精子组(10.73±4.19枚)和新鲜TESA精子组(10.88±4.67枚)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卵子成熟率、正常受精率、优质胚胎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冷冻TESA精子组的临床妊娠率、多胎率、流产率(47.62%、26.67%、6.67%)与常规ICSI精子组(48.48%、25.00%、6.25%)及新鲜TESA精子组(51.16%、22.73%、4.5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睾丸穿刺取精术后对有活动精子的睾丸组织进行冷冻复苏行ICSI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也是治疗非梗阻性无精子症不育患者的有效方法。 | |
| | 摘要[3285] PDF | | | 子宫内膜去分化癌与低分化癌的临床预后比较 | | 许俊晖;曲芃芃 2018,34(8):617-620 | | |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去分化癌和子宫内膜低分化癌的预后差异,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2011年1月1日至2015年2月1日收治的子宫内膜去分化癌(14例,去分化癌组)及子宫内膜低分化癌(FIGOⅢ级,28例,低分化癌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的3年生存率及与预后相关临床病理因素。结果:去分化癌组的3年生存率低于低分化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4.29%vs 96.43%,P<0.05)。与低分化癌组比较,去分化癌组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阳性率较低(ER:21.43%vs 57.14%;PR:7.14%vs 60.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去分化癌组年龄≥60岁者所占比率较低分化癌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14%vs 39.29%,P<0.05)。两组患者FIGO分期、肿瘤肌层浸润深度、肿瘤直径、脉管癌栓、肿瘤标志物(CA125、CA199)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去分化癌患者较子宫内膜低分化癌3年生存率低,预后更差。子宫内膜去分化癌患者较低的ER、PR阳性率与年龄≥60岁者比例较低可能与较差的预后有关。 |
| | 摘要[2908] PDF | | | 23例双胎反向动脉灌注序列症临床特点分析 | | 李南;苗永慧;王佳燕;刘予;李于凡;赖峥菲;潘悦健;陈敏;陈敦金 2018,34(8):621-624 | | 目的:探讨双胎反向动脉灌注序列症(TRAPS)的病理生理、超声检查特点及临床处理,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8月至2017年12月诊治的23例TRAPS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临床超声检查、处理方式以及妊娠结局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孕期诊断为TRAPS病例23例,其中20例在本院超声检查确诊;3例外院误诊,转本院后超声检查明确诊断。23例中双胎妊娠病例20例,单绒毛膜双羊膜囊(MCDA)13例,单绒毛膜单羊膜囊7例;双绒毛膜三羊膜囊三胎妊娠病例3例。同意接受选择性射频消融减胎术的病例13例,平均手术孕周17.68周。28周后分娩的活产泵血胎儿病例11例,平均分娩孕周36.49±4.53周;35周以上分娩病例8例,新生儿出生平均体质量2292.60±779.56 g。电话随访足月婴幼儿生长发育及神经系统发育正常,早产儿纠正胎龄发育正常。未手术治疗的10例中因TRAPS导致一个和(或)双胎死亡的病例5例;于侵入性检查后发生流产病例2例;引产病例1例;孕35周活产病例1例;失访1例。结论:孕期超声检查是确诊TRAPS的重要方法。TRAPS患者主要为双胎妊娠,以MCDA多见。对患者及时选择性射频消融减胎术是安全可靠预后较好的治疗方法。 | |
| | 摘要[2743] PDF | | | 应用Avaulta前盆底修复系统进行改良前盆底重建术的疗效评价 | | 董玲燕;吴奥燕;谢静燕 2018,34(8):624-628 | | | 目的:探讨应用Avaulta前盆底修复系统行改良前盆底重建术治疗前盆腔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15年3月在江苏省南京市第一医院妇科应用Avaulta前盆底修复系统行改良前盆底重建术的54例患者进行资料回顾性分析及术后回访,以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析法(POP-Q)作为客观疗效评价指标,以盆底器官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问卷(PISQ-12)、盆底功能障碍影响问卷简版(PFIQ-7)及盆底困扰量表简表(PFDI-20)作为主观预后指标分析其临床效果,并讨论并发症及处理情况。结果:54例患者应用Avaulta前盆底修复系统行改良前盆底重建术,术中无膀胱、直肠、血管神经等损伤,术中出血量66.9 ml(20~110 ml)。术后1月首次随访49例,随访率90.7%,患者POP-Q分期均≤Ⅰ度,手术成功率100%。远期随访46例,随访率85.2%,2例复发,治愈率95.8%。PISQ-12量表评分术后6月较术前明显升高,PFIQ-7、PFDI-20量表术后3月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发症情况:2例并发切口肉芽增生,2例术后复发,2例出现网片侵蚀,4例出现活动后腰骶部酸痛,1例术后新发压力性尿失禁,4例自觉术后阴道分泌物增多。结论:使用Avaulta前盆底修复系统行改良前盆底悬吊术治疗前盆底功能障碍近期效果显著,远期效果较好,术后有一定发生并发症几率,手术方式的选择应个体化。 |
| | 摘要[2801] PDF | | | 居家孕妇远程胎心监护103例临床分析 | | 张珂;韩秀君;贺晶;李文娟;杨旋;周庆利 2018,34(8):629-632 | | 目的:探讨居家孕妇远程胎心监护的临床实践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7年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产前检查的晚期妊娠103例孕妇,其中正常妊娠孕妇50例为正常组,具有高危因素及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的孕妇53例为高危组。两组孕妇在家进行远程胎心监护,由专业医师对启用孕周、归还/分娩孕周、使用时间、远程胎心监护上传时间和次数(分成≤3次、4~9次及≥10次)等进行分析,同时追踪监护结果及分娩结局。结果:(1)两组孕妇启用孕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孕妇远程胎心监护的归还/分娩孕周及使用时间均短于正常组(P<0.05)。(2)103例孕妇共上传654次,其中≤3次、4~9次及≥10次孕妇的比较中,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启用孕周和使用时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产次、高危人数及归还/分娩孕周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高危组胎心监护结果异常率(22.8%)高于正常组(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异常结果复查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3%vs 16.2%,P>0.05)。(4)远程胎心监护结果异常孕妇中的脐带因素、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并发症入NICU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结果正常孕妇(P<0.05)。结论:孕妇远程胎心监护开启了家庭自我监护新途径,是胎儿安全的有力保障,尤其适合于高危妊娠;对伴有脐带因素的胎儿孕期管理具有很好的监测作用。 | |
| | 摘要[2894] PDF | |
技术交流 | | | 子宫渔网状修复重建术在凶险型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患者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 | 罗莉;应德美;吴晓华;黄强;项锦红;杨鹰;李真;陈正琼 2018,34(8):633-636 | | | 目的:观察子宫渔网状修复重建术在凶险型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患者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12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85例因凶险型前置胎盘在我院行剖宫产术,发现胎盘植入且子宫下段肌壁部分缺损行子宫渔网状修复重建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临床情况及疗效。结果:85例患者术中出血量600~3000(1387.06±614.85)ml,输血量(红细胞悬液+自体血)0~2450(864.98±503.77)ml。经渔网状修复重建子宫后,行子宫动脉栓塞术8例,产褥感染11例,切除子宫1例,子宫保留率98.82%。结论:渔网状修复重建术在凶险型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患者剖宫产术中应用安全可行,保留子宫率高,术中、术后并发症少。 |
| | 摘要[2821] PDF | |
论著与临床 | | | 单细胞测序分析卵裂期优质胚胎染色体情况研究 | | 黎霓娜;史秋雯;许常龙;李春苑;杨华;丘映 2018,34(8):636-638 | | 目的:应用单细胞测序分析卵裂期优质胚胎染色体情况。方法:收集已成功生育健康婴儿的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周期中的优质卵裂期胚胎,消化胚胎透明带,收集卵裂球,并分别装管,进行多次退火环状循环扩增(MALBAC)单细胞全基因组扩增及二代测序。结果:收集优质卵裂期胚胎19枚,获得95个卵裂球,92个卵裂球获得测序结果,获结果率为96.8%。19枚优质卵裂期胚胎中,正常二倍体胚胎4枚,占21.1%;异常胚胎15枚,占78.9%,其中非嵌合型异常胚胎1枚(5.3%),嵌合型异常胚胎14枚(73.7%)。92个卵裂球中,正常二倍体卵裂球43个,占46.7%;染色体异常卵裂球49个,占53.3%。结论:应用单细胞测序对优质卵裂期胚胎的染色体情况分析发现,卵裂期优质胚胎中可能存在较高的染色体异常,或许是影响胚胎种植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 |
| | 摘要[2621] PDF | |
短篇报道 | | | 卵巢幼年型颗粒细胞瘤伴高钙血症1例 | | 关媛;刘少阳;蔡红兵 2018,34(8):639-640 | | | <正>1病例报告患者,9岁,因腹痛1周,进食后呕吐5天,于2017年1月23日收住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患者1周前出现进食后腹痛,后家属发现患儿精神变差,饮食渐少,5天前开始出现进食后呕吐,遂于当地医院就诊,CT检查示下腹部及盆腔巨大包块11.2 cm×7.4 cm,查血钙偏高,建议转我院治疗。起病以来,患儿精神一般、睡眠可、饮食差,体力下降,大小便正常。既往无 |
| | 摘要[2809] PDF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