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评
专题讨论
腹腔镜在妇科肿瘤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蒋芳;向阳; 2022,38(3):165-168 <正>手术是妇科恶性肿瘤治疗的基石,随着医疗器械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腹腔镜为代表的微创手术有了巨大的进步。从20世纪70年代起,腹腔镜手术首次用于妇科恶性肿瘤,最早的报道是对卵巢癌患者进行明确诊断与分期。1989年首次报道腹腔镜在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中的应用[1]。1992年,法国的Dargent和美国的Nezhat分别报道腹腔镜下盆腔淋巴结切除+腹腔镜辅助经阴道广泛子宫切除术,以及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在随后的几十年中,
摘要 [980] PDF
子宫颈癌的腹腔镜手术 陈春林;曹玉叶; 2022,38(3):168-171 <正>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手术被广泛应用于早期子宫颈癌的治疗中。根据既往研究,在复发率、死亡率均不劣于开腹手术的前提下,腹腔镜手术因其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和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得到了医患双方的青睐[1~3]。直到2018年10月31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NEJM)在线刊发了两项比较早期子宫颈癌微创手术和开腹手术患者生存结局的临床研究[4,5]。
摘要 [992] PDF
子宫内膜癌的腹腔镜手术 董阳阳;王建六; 2022,38(3):171-173 <正>子宫内膜癌是发达国家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在发展中国家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在我国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城市,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已超过子宫颈癌,成为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大部分子宫内膜癌患者为早期,手术±辅助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模式。传统的手术方法是开腹手术,但开腹手术存在手术切口大、恢复慢的弊端。1992年,Childers等首次报道了运用腹腔镜对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分期手术,自此,腹腔镜用于子宫内膜癌的治疗引起了广大妇科肿瘤医生的关注。
摘要 [1002] PDF
腹腔镜在卵巢癌手术评估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现状 邓黎;梁志清; 2022,38(3):173-176 <正>微创手术在卵巢癌治疗中的作用长期以来都是关注热点。本文从早期卵巢癌的全面分期、晚期卵巢癌的评估和肿瘤细胞减灭以及复发肿瘤手术治疗等方面,对近期关于微创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重点关注手术方式对患者生存获益的影响。手术治疗是卵巢癌综合治疗的基石。近三十年来,随着腹腔镜微创技术的发展,其在卵巢癌病情评估及治疗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近期,微创手术在妇科肿瘤医疗中的安全性及患者的生存获益因随机对照试验子宫颈癌腹腔镜根治术研究(LACC)的出而引起较大争议[1]。
摘要 [920] PDF
腹腔镜技术在少见妇科肿瘤中的应用 崔曾营;肇丽杰;麦振声;王沂峰; 2022,38(3):176-179 <正>1 腹腔镜技术在外阴癌中的应用外阴癌为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率相对较低,约占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3%~5%[1],主要包括外阴鳞状细胞癌、黑色素瘤等,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外阴癌转移途径有淋巴结转移、血行转移和直接转移。腹股沟淋巴结是淋巴结转移的前哨,所以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是外阴癌手术的必要选项。外阴癌的治疗方式主要为手术治疗、化疗、放疗、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腹腔镜下外阴癌手术具有安全性、可行性,
摘要 [970] PDF
二氧化碳气腹与妇科恶性肿瘤 裴丽侠;张国楠; 2022,38(3):180-182 <正>手术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日臻完善,以及微创手术理念的倡导,腹腔镜手术已成为应用范围最广的微创手术治疗方法,正逐渐取代传统开腹手术。而二氧化碳气体其无色、无味、非易燃性,在血液中的溶解度高不易产生气体栓塞,已作为气腹腹腔镜使用的标准气体。2018年美国一项前瞻性、国际多中心的子宫颈癌腹腔镜手术的随机对照试验(laparoscopic approach tocervical cancer,LACC)的研究结果指出,
摘要 [991] PDF
举宫器与妇科肿瘤腹腔镜手术安全性 康山; 2022,38(3):182-184 <正>自2018年NEJM发表的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颈癌前瞻性临床试验(LACC)结果,以及2021年发在Am J Obster Gynecol上的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后,有关以腹腔镜和机器人为代表的腹腔镜手术在妇科恶性肿瘤手术中的应用相继受到质疑。然而,尽管研究结果显示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存在不良预后,但并未明确导致不良预后的原因,而这些手术的共同特点是都使用了举宫器。从无瘤原则和常识上分析,
摘要 [981] PDF
临床病案讨论
指南解读与专家共识
综述与讲座
论著与临床
妊娠期及产褥期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及意义 徐琴;夏伟;朱彩蓉;周容; 2022,38(3):207-212 目的:探讨妊娠期及产褥期血浆D-二聚体(D-D)的变化特点,初步制定正常孕产妇血浆D-D的参考值范围,并探讨妊娠及分娩相关因素(分娩年龄、肥胖、分娩方式)对血浆D-D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3月至2021年10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定期产前检查、分娩及产后42天随访的孕产妇,最终纳入292例正常单胎孕产妇进行前瞻性的队列研究。检测不同孕期(早期:孕10~14周,中期:孕20~28周,晚期:孕32~40周)及产后(产后24~48小时、产后42天)的血浆D-D。按照分娩年龄<35岁或≥35岁分为非高龄组和高龄组,按照产前体质量指数(BMI)<28 kg/m2或≥28 kg/m2分为非肥胖组和肥胖组,按照分娩方式分为剖宫分娩组和阴道分娩组,比较各亚组间的血浆D-D水平。采用单侧上限计算正常孕产妇血浆D-D的95%参考值范围。结果:(1)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产后24~48小时和产后42天血浆D-D水平分别为0.42(0.31,0.56)mg/L、1.03(0.74,1.50)mg/L、1.98(1.34,2.84)mg/L、1.86(1.31,2.78)mg/L和0.24(0.14,0.35)mg/L。血浆D-D与孕周呈显著正相关((印)r(正)=0.596,(印)P(正)<0.001)。孕早期血浆D-D水平低于孕中期、孕晚期及产后24~48小时((印)P(正)<0.001),高于产后42天((印)P(正)<0.001);孕中期血浆D-D水平低于孕晚期及产后24~48小时((印)P(正)<0.001),高于产后42天((印)P(正)<0.001);孕晚期血浆D-D水平高于产后24~48小时及产后42天((印)P(正)<0.001);产后24~48小时血浆D-D水平高于产后42天((印)P(正)<0.001)。(2)正常孕产妇血浆D-D 95%参考值范围为孕早期≤1.02 mg/L,孕中期≤3.17 mg/L,孕晚期≤5.68 mg/L,产后24~48小时≤5.57 mg/L,产后42天≤0.62 mg/L。(3)孕产期5个时间段高龄组与非高龄组、肥胖组和非肥胖组血浆D-D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印)P(正)>0.05),产后24~48小时及产后42天两个时间段剖宫分娩组和阴道分娩组的血浆D-D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印)P(正)>0.05)。结论:血浆D-D随孕周增加逐渐升高,至孕晚期达到峰值,产后逐渐下降,到产后42天基本降至非孕妇水平。分娩年龄、肥胖、分娩方式对孕产妇血浆D-D水平无影响。
摘要 [1507] PDF
重组人生长激素在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冻融胚胎移植中的应用 黄柳静;莫凤媚;巫晶晶;周艳群;李西;李荣; 2022,38(3):213-217 目的:研究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冻融胚胎移植(FET)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疗中心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129例,采用激素替代周期进行FET,根据开始进行激素替代治疗(HRT)的时间分为3组:宫腔灌注组(HRT+宫腔灌注rhGH,44例)、皮下注射组(HRT+皮下注射rhGH,42例)和对照组(单纯HRT,43例)。比较3组的一般情况、移植胚胎情况、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参数及妊娠结局。结果:3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及治疗前子宫内膜厚度、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印)P(正)>0.05)。宫腔灌注组、皮下注射组治疗后的子宫内膜厚度、厚度增幅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印)P(正)<0.05)。宫腔灌注组、皮下注射组治疗后的子宫内膜厚度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印)P(正)<0.05)。3组治疗后的子宫内膜类型以及妊娠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印)P(正)>0.05)。结论:激素替代治疗联合宫腔灌注或皮下注射rhGH均能显著增加薄型子宫内膜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对妊娠结局无明显影响。
摘要 [895] PDF
奥利司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肥胖型PCOS患者体质量、糖脂代谢及诱导排卵妊娠结局的影响 郭丽娜;王楠;吕翠婷;贾新转;董翠; 2022,38(3):218-222 目的:探讨奥利司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体质量、糖脂代谢及诱导排卵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生殖医学科就诊的110例肥胖型[体质量指数(BMI)≥28 kg/m2]PCOS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临床用药情况分为二甲双胍组60例,采用二甲双胍联合生活方式干预治疗;奥利司他+二甲双胍组50例,在二甲双胍组治疗基础上同时口服奥利司他。两组治疗3个月后行诱导排卵指导性生活或人工授精助孕。评估两组治疗前后体质量、糖脂代谢指标变化及诱导排卵妊娠结局。结果:(1)治疗后两组体质量及BMI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奥利司他+二甲双胍组下降幅度高于二甲双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印)P(正)<0.05)。(2)治疗后两组卵泡刺激素(FSH)、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较治疗前升高,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雄烯二酮(A2)、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睾酮(T)较治疗前降低,变化幅度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印)P(正)>0.05)。(3)治疗后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口服75 g葡萄糖后2小时血糖、2小时胰岛素、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均较治疗前降低,高密度脂蛋白(HDL-C)较治疗前升高,奥利司他+二甲双胍组TG、TC、HDL-C变化幅度高于二甲双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印)P(正)<0.05)。(4)奥利司他+二甲双胍组诱导排卵3个周期累积妊娠率、活产率(58.0%、54.0%)高于二甲双胍组(45.0%、38.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印)P(正)>0.05)。结论:奥利司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可以更好改善肥胖型PCOS患者体质量、血脂代谢;但诱导排卵累积妊娠率与单用二甲双胍组差异不明显,尚需进一步研究。
摘要 [1089] PDF
子痫前期患者血清神经丝轻链蛋白和胎盘生长因子的变化及诊断效能 张璐涵;李晓红;冯凯娣;丁桂凤; 2022,38(3):223-227 目的:分析子痫前期患者血清中胎盘生长因子(PLGF)、神经丝轻链蛋白(NfL)随孕期的变化,评价PLGF、NfL及联合检测对子痫前期的诊断效能。方法:采集2019年1~12月在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子痫前期孕妇(71例)和非子痫前期孕妇(78例)的外周血,使用单分子免疫阵列技术检测PLGF、NfL水平,比较两组间PLGF、NfL随孕周的变化及采用受试者特征工作(ROC)曲线预测子痫前期的效能,并进行分层分析预测。结果:子痫前期孕妇PLGF水平在孕23周后下降,NfL水平在孕26周升高。PLGF、NfL及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是0.739(0.660~0.807)、0.572(0.489~0.653)、0.752(0.675~0.819);灵敏度分别是76.06%、45.07%、66.20%;特异度分别为65.38%、70.51%、76.92%。预测孕妇发生子痫前期的分层分析中有较高准确性的指标(AUC>0.9):联合检测预测孕28~33+6周子痫前期的AUC为0.969(0.779~1.000),PLGF预测孕28~33+6周子痫前期的AUC为0.927(0.719~0.995)。结论:子痫前期和非子痫前期孕妇中血清PLGF和NfL水平在孕中、晚期差异明显。PLGF与NfL联合检测预测子痫前期效能较好,尤其是对孕28~33+6周检测时,但PLGF水平预测子痫前期的效能也不容忽视。
摘要 [923] PDF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风险预测模型建立探讨 钟文;王璇;漆洪波;杜晓红;聂小成;唐丽娟;梁羽;刘谢芹;敖丽;高岩; 2022,38(3):228-232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的危险因素,建立HDP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妇幼保健院8771例孕妇的HDP风险因素及早中孕期特异性血清学指标,筛选207例HDP孕妇作为HDP组,4556例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例间的风险因素及特异性血清学指标的差异性,建立HDP风险预测模型。结果:(1)两组孕妇的孕前BMI、预产期年龄、产次、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妊娠相关蛋白(PAPP-A)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印)P(正)<0.005);而甲胎蛋白(AFP)、抑制素A(Inhibin A)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印)P(正)>0.05);(2)当联合β-hCG+PAPP-A+孕前BMI+预产期年龄+产次联合建立HDP风险预测模型时,最大约登指数为0.816,对应敏感度为0.875,特异度为0.941,AUC为0.907;联合β-hCG+PAPP-A+AFP+Inhibin A+孕前BMI+预产期年龄+产次联合建立HDP风险预测模型时,其最大约登指数为0.926,对应敏感度为0.926,特异度为1,AUC为0.968。结论:联合β-hCG+PAPP-A+孕前BMI+预产期年龄+产次联合建立的HDP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及临床意义;而AFP、Inhibin A作为预测指标联合建立HDP风险预测模型的价值还需进一步认证。
摘要 [1020] PDF
循证医学
短篇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