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第3期目录
浏览其它刊期:  
本期封面
  

专题讨论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流行病学现状
  李志毅; 朱兰  2018,34(3):161-162
<正>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女性尿失禁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各种尿失禁类型中,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最为常见,国际尿控协会(International Continence Society,ICS)将SUI定义为患者在运动、打喷嚏或咳嗽等腹
  摘要[2928]  PDF
尿失禁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李晓伟; 王建六  2018,34(3):162-164
<正>尿失禁(urinary incontinence,UI)是指确定构成社会和卫生问题,且客观上可以被证实的不自主的尿液流出。通常所说的UI主要为压力性、急迫性、混合性和充溢性4类[1],其中压力性尿失禁是最常见类型,约占40%50%。1压力性尿失禁压力性尿失禁是指咳嗽、喷嚏、体位改变和重体力活动等腹压增加下引起不自主溢尿,是由于突然升
  摘要[2660]  PDF
女性尿失禁的分类及诊断标准
  杜彦芳; 蒋妍; 黄向华  2018,34(3):164-167
<正>根据国际尿控学会(International Cantinence Society,ICS)的定义,尿失禁(urinary incontinence,UI)是指尿液从尿道口不自主流出的一种尿控失常状况。UI是成年女性的一种常见疾病,种类繁多,且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其患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本文旨在阐述女性UI的分类及诊断标准,期望对临床准确识别患者的UI类型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帮助。
  摘要[2825]  PDF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手术治疗及术中关键环节
  张晓薇; 梁雪早  2018,34(3):167-169
<正>国际尿控协会(International Continence Society,ICS)将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定义为:腹压的突然增加导致尿液不自主流出,不是由逼尿肌收缩压或膀胱壁对尿液的张力压引起的。
  摘要[2541]  PDF
女性尿失禁的非手术治疗
  杨小芸; 王平  2018,34(3):169-171
<正>尿失禁(urinary incontinence,UI)定义为尿液非自主地溢出,是一个严重的社会与健康问题。UI的治疗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适用于中、重度UI,非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相比治愈率较低,但具有无创性、副反应小等优点,还可避免手术治疗可能引起的出血、盆底神经痛和尿潴留等风险,因此对多数患者而言,非手术治疗仍然是较有吸引力的一线治疗方
  摘要[2556]  PDF
复发性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
  刘丹; 夏志军  2018,34(3):171-173
<正>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是指由于腹压升高引起的尿液不自主流出,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重度SUI往往需要手术治疗。尽管相关文献报道,SUI治疗的成功率可达80%90%,但是仍然有一定的失败率和复发率,并且后续治疗有较大难度[1]。我们将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经过临床一线治疗,症状得到缓解或治愈一段时间后,再次出现腹压增高
  摘要[2637]  PDF
尿动力学检查在尿失禁诊治中的意义
  孔伟; 徐惠成  2018,34(3):173-175
<正>尿失禁是指客观上的不自主漏尿。正常情况下,膀胱压大于尿道压,尿液排出;若在储尿期出现膀胱压大于尿道压,则发生尿失禁。尿动力学检查则是在储尿和排尿过程中,对逼尿肌以及下尿路括约肌的多项功能测试,通过得出的数据做出诊断性评估。尿动力学检查在各种泌尿系统疾病如尿失禁、神经源性膀
  摘要[2477]  PDF

临床病案讨论

左下腹痛2~+月,发现盆腔包块18天
  徐礼江; 王刚  2018,34(3):176-178
<正>患者,67岁,因左下腹痛2+月,发现盆腔包块18天于2017年6月20日入院。患者18年前自然绝经,G3P3。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歇性左下腹痛,伴大便干结、量少,大便后腹痛可较前有所缓解,无便血、脓性便,无发热、畏寒,无阴道流血、流液,无尿频、尿急、尿痛及血尿。患者于6月2日至高州市某医院就
  摘要[2960]  PDF

指南解读与专家共识

从妇科角度解读《肿瘤相关性贫血临床实践指南》(2015~2016版)
  徐漫漫; 姚书忠  2018,34(3):179-182
<正>2015年11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肿瘤相关性贫血专家委员会颁布了《肿瘤相关性贫血临床实践指南》(20152016版)。这是自2010年以来,本指南更新的第4版,指南更新的过程也是中国医学界对肿瘤相关性贫血(cancer related anemia,CRA)认识逐渐加深、逐渐重视的过程。CRA是指肿瘤患者在其疾病发展过程中以及治疗过程中发生的贫血,是恶性肿瘤常见的伴随疾病之一[1]。贫血也是妇科肿瘤常见的临床
  摘要[2792]  PDF

综述与讲座

外泌体在卵巢癌中的研究进展
  李婷婷; 王红静  2018,34(3):183-186
卵巢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及死亡率逐年增加。外泌体是一种由多种类型细胞经胞外分泌到细胞外的直径约30~100 nm的膜囊泡,普遍存在于生物体液中,内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分子,包括蛋白质、脂质、RNA、DNA,其特征因细胞类型的不同而不同。外泌体主要参与细胞间的通讯,与肿瘤的形成、发展、转移、浸润和耐药密切相关。外泌体作为肿瘤研究的热点,在卵巢癌的发展、诊断及治疗预后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研究价值。随着对外泌体研究的不断深入,外泌体分离和检测方法不断完善发展,外泌体的临床应用将为卵巢癌的诊断、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摘要[2773]  PDF
有生育要求的子宫肌瘤患者的治疗进展
  常悦; 钱景锋; 高丽军; 刘芸  2018,34(3):186-189
子宫肌瘤在育龄妇女中其发病率为25%~30%,孕早中期在激素的作用下子宫肌瘤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对于有生育要求的女性,子宫肌瘤的处置往往较为棘手。目前并不推荐预防性切除无症状的子宫肌瘤,曾发生不良孕产史的患者除外;部分有症状的患者可通过保守治疗后试孕,必要时需于生殖门诊就诊;有手术指征的患者可选择机器人手术或腹腔镜手术,其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开腹手术。
  摘要[2660]  PDF

论著与临床

6047例高龄孕妇胎儿染色体核型结果分析
  宋伟; 刘晓巍; 山丹; 张涛; 李莉; 石蕊  2018,34(3):190-193
目的:分析高龄孕妇中不同年龄阶段及其他高危因素孕妇发生胎儿染色体异常的特点,以探讨针对单一年龄因素高龄孕妇的产前筛查及诊断策略。方法:本研究收集近三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产前诊断中心进行产前诊断的高龄孕妇(预产期年龄≥35岁)的临床资料,共6047例,分为4组:A组预产期年龄≤40岁,无其他高危因素;B组预产期年龄≤40岁,存在其他高危因素;C组预产期年龄>40岁,无其他高危因素;D组预产期年龄>40岁,存在其他高危因素。针对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①胎儿染色体异常的总发生率为6.10%,其中非整倍体为4.10%[21三体综合征(T21)为2.30%,18三体综合征(T18)为0.79%,性染色体数目异常为0.94%,13三体综合征(T13)为0.07%],染色体结构异常为1.97%。②A组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包括T21、T18、性染色体数目异常)及染色体结构异常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A组与C组的T21、T18、性染色体数目异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两组染色体结构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D组的T21、T18、性染色体数目异常、染色体结构异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D组的T18、性染色体数目异常、染色体结构异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T21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单纯高龄因素的孕妇与非单纯高龄因素的孕妇比较,胎儿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前者明显低于后者,其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呈现逐渐交汇的趋势;而胎儿染色体结构异常的发生率比较,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当存在单独年龄因素时,预产期年龄≤40岁的孕妇,其发生胎儿非整倍体异常的风险显著低于预产期年龄>40岁的孕妇,也低于具有其他产前诊断高危因素的人群,采用恰当的产前筛查技术有助于提高此类人群的产前诊断效率。
  摘要[2877]  PDF
宫颈癌机会性筛查人群中高危型HPV感染状况及其与宫颈病变关系的研究
  韩钦; 郭红燕; 耿力  2018,34(3):194-197
目的:分析宫颈癌机会性筛查人群中高危型HPV感染情况及其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统计2015年6月至2016年11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行宫颈癌机会性筛查人群中HPV 16型、18型及其他12种HPV亚型的阳性率,计算高危型HPV阳性转诊阴道镜人群中发生CINⅡ及以上(CINⅡ~+)的比率及CINⅡ~+人群中HPV的感染构成情况。结果:宫颈癌机会性筛查人群中,高危型HPV总阳性率为19.0%,HPV 16阳性率为5.0%,HPV 18阳性率为1.6%,其他12种HPV阳性率为15.2%。HPV 16阳性、HPV 18阳性及其他12种HPV阳性患者TCT分流检测≥ASCUS者均转诊阴道镜病理活检,其发生CINⅡ~+的比率依次为55.2%、35.5%及38.9%;发生CINⅢ及以上(CINⅢ~+)的比率依次为25.3%、7.7%及6.9%。CINⅡ~+中45.0%为其他12种HPV感染、46.3%为HPV16感染、8.7%为HPV 18感染,其余病例为HPV阴性。结论:宫颈癌机会性筛查人群中,CINⅡ~+患者HPV 18阳性所占比率较低,其他12种HPV阳性所占比率高。需对各亚型阳性率进行细致分型以协助评估发病风险。转诊阴道镜人群中,HPV 18阳性者及其他12种HPV阳性患者TCT检查为ASCUS/LSIL者发生CINⅡ~+风险相对较低,可考虑通过行分流检测以提高筛查的特异性。
  摘要[2927]  PDF
局部晚期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同步放化疗与术后辅助同步放化疗临床疗效研究
  葛俊丽; 孙季冬; 李佳; 吕小慧; 荆茹; 魏莉; 陈必良  2018,34(3):198-203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同步放化疗(CCRT)与术后辅助CCRT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西京医院妇产科行机器人宫颈癌根治性手术(RS)ⅠB2~ⅡB期宫颈癌患者444例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是否接受CCRT分为两组:术前CCRT+RS组(264例)和RS+术后CCRT组(18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情况及放化疗毒副反应和复发、生存等情况。结果:①术前CCRT+RS组行CCRT后的总有效率(CR+PR)为92.6%,其中CR率9.1%,PR率87.1%。②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尿管留置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因两组患者的FIGO分期的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的疗效进一步分层(ⅠB2、ⅡA、ⅡB期)比较,ⅡA期患者,其术前CCRT+RS组3年远处转移率、死亡率低于RS+术后CCRT组(P<0.05);3年无瘤生存率、3年总生存率高于RS+术后CCRT组(P<0.05)。而ⅠB2期和ⅡB期患者两组比较,其3年内的随访疗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RS+术后CCRT组患者1~2级急性膀胱毒性及下肢水肿的发生率高于术前CCRT+R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晚期宫颈癌采用术前新辅助CCRT联合RS的综合治疗方法可提高近期ⅡA期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不增加手术风险,可减少下肢水肿和1~2级急性膀胱反应的发生率。该结论仍需大样本的临床来验证。
  摘要[2759]  PDF
早期宫颈癌淋巴脉管间隙浸润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
  周滢; 姜继勇  2018,34(3):203-207
目的:研究早期宫颈癌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VSI)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以指导早期宫颈癌的治疗并判断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280例早期宫颈癌(ⅠA2~ⅡB)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于大连市妇产医院初治手术治疗,术式为经腹或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切除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根据术后是否存在高危因素,进行辅助放疗或联合放化疗。采用单因素分析研究LVSI与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进一步对单因素分析结果中与LVSI关系显著的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确定其独立的危险因素。绘制生存曲线,确定LVSI对患者生存的影响。结果:①单因素分析显示:LVSI与宫颈癌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有关(P<0.05),与年龄、宫旁受累、病灶大小、FIGO分期无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LVSI是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浸润深度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②LVSI阳性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为74%,总生存率为80%;LVSI阴性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均为93%(P<0.05)。结论:LVSI阳性一定程度上能更早地提示淋巴结转移的潜在风险,是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并能显著降低早期宫颈癌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LVSI阳性早期宫颈癌患者可能浸润深度更深、分化程度更差,但需更多研究证实。
  摘要[2708]  PDF
互联网+远程胎心监护临床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蒲杰; 张刚; 蒋庆源; 杜晓红; 罗晓菊; 曾泽英; 姚岳红; 余静; 蒲娜;  2018,34(3):208-212
目的:探索互联网+远程胎心监护在医院临床使用的可行性及孕期管理服务模式。方法: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招募孕32周及以上孕妇300例,随机分为3组,G1组为院内医生操作远程胎心监护和传统胎心监护设备且同时进行,G2组为院内医生操作传统胎心监测设备与孕妇操作远程胎心监测设备且同时进行,G3组为院外孕妇操作远程胎心监护设备,之后到医院由医师操作传统胎心监护设备。评价两种监测设备监测结果的一致性,同时自行设计问卷对受试对象对远程胎心监护的接受度和需求进行调查。结果:3组远程胎心监护和传统胎心监护无应激实验(NST)结果总一致率为91.3%,院内组(G1组+G2组)两种胎心监护NST结果总一致率为95.0%,两种仪器监测NST结局一致性较好(κ值分别为0.806与0.828),两种监测方法对基线、基线变异和加速等胎监图基本要素的判读结果一致性较好(κ>0.75);院外组(G3组)所有孕妇均能在家正常判读,孕妇在家操作远程设备进行胎心监护和在医院用传统胎心仪进行监护的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μ0.05=1.96,P>0.05)。问卷调查96.3%孕妇认为胎心监护很重要,59.3%(178/300)孕妇每次到医院路费花费至少20元以上;71.3%的孕妇每次去医院做胎心监护需要时间1小时以上。96.0%的孕妇认为远程胎心监护容易掌握,98.3%的试用者表示愿意或在医生推荐下使用远程胎心监护设备。56.0%希望与传统胎心监护相同价格,44.0%的可接受40元/次以上的价格。对于支付方式的调查,47.7%接受手机远程支付,37.0%接受单次刷卡或电子支付方式。结论:应用远程设备不影响胎心监护结果,远程胎监设备由孕妇自己在家操作后上传数据的服务模式在临床应用具有可行性,同时缩减了孕妇来院做胎心监护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接受度高,也减轻了医护资源压力。
  摘要[2866]  PDF
应用三维超声VOCAL旋转技术评估正常胎肺发育
  丁莉莉; 刘燕翔; 纪学芹; 高薇  2018,34(3):213-215
目的:探讨妊娠中晚期正常胎儿肺体积、肺质量-体质量比(FLB)正常参考值范围及胎肺体积随孕周和胎儿体质量的变化关系。方法:选取妊娠18~39+6周的正常胎儿198例,应用三维超声VOCAL旋转技术测量胎儿左肺体积、右肺体积及肺总体积,应用二维超声测量的胎儿生物参数,经Hadlock方程系统获得胎儿体质量,计算FLB值,计算胎肺体积及FLB的正常参考值范围,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来分析胎儿肺体积与孕周和胎儿体质量的关系。结果:胎儿左肺、右肺及总肺体积三维VOCAL技术测值随孕周和胎儿体质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左肺、右肺及总肺体积与孕周呈高度正相关(左肺体积:r=0.970,P<0.001;右肺体积:r=0.972,P<0.001;总肺体积:r=0.970,P<0.001);左肺、右肺及总肺体积与体质量也呈高度正相关(左肺体积:r=0.978,P<0.001;右肺体积:r=0.984,P<0.001;总肺体积:r=0.979,P<0.001)。FLB值不随孕周变化,正常值范围约0.026~0.032。结论:妊娠中晚期正常胎儿的肺体积随妊娠周数及胎儿体质量的增加而增大,胎肺体积及FLB参考值范围可对评估胎肺发育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摘要[2814]  PDF
剖宫产术后呼吸窘迫综合征19例临床分析
  张文希; 严小丽; 刘鹤莺; 张耀榕; 王丹  2018,34(3):216-220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发病原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收治的剖宫产后诊断为ARDS的产妇1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只有6例(31.6%)被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或肺炎,其中剖宫产术前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肺炎临床表现的仅3例。剖宫产手术指征为:重度子痫前期10例(合并部分性前置胎盘1例、中央性前置胎盘1例),轻度子痫前期1例,绒毛膜羊膜炎2例,瘢痕子宫合并边缘性前置胎盘1例,羊水过少1例,相对头盆不称2例,妊娠期急性脂肪肝1例,血小板减少合并重度贫血1例。剖宫产后发生ARDS的时间24~56小时2例,术后24小时内发生8例,术中及术后即刻发生9例。需要呼吸机治疗9例(47.4%),所有患者均好转出院。结论:应警惕妊娠期特有加重肺水肿及肺部感染的疾病,严格控制剖宫产手术指征并加强围手术期管理。
  摘要[2770]  PDF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妇科手术围术期应用的效果分析
  王敬; 刘巍; 谭文华  2018,34(3):220-222
目的:比较分析加速康复外科理念(ERAS)在妇科手术围术期中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实效性。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9月在我院行妇科手术的患者165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应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共计82例;对照组应用传统治疗方法,共计83例;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术后C-反应蛋白值(CRP)、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镇痛效果、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患者满意度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CRP低,术后首次肛门排气、首次排便、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早,术后镇痛效果佳,术后住院日短,住院费用少(P<0.05),患者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高。结论:妇科手术围术期应用加速康复理念较传统治疗方法更益于患者术后康复,具有可行性、安全性、实效性。
  摘要[2604]  PDF
胎膜早破产妇胎膜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
  杨晓燕; 周玮  2018,34(3):223-227
目的:分析胎膜早破(PROM)产妇胎膜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为围生期感染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6年7月至12月在我院分娩的1041例PROM产妇胎膜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1041例PROM患者胎膜细菌培养中,369例(35.4%)培养阳性,革兰阴性菌占66.7%,革兰阳性菌占33.1%。足月PROM期待时间延长,培养阳性率无相应升高的趋势(P>0.05);未足月PROM(PPROM)期待时间延长,培养阳性率呈增高趋势(P<0.05)。产前未使用抗生素组培养菌株种类35种,多于产前使用抗生素组培养菌株种类17种。主要感染病菌为大肠埃希菌,占59.7%。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氨苄西林、四环素耐药明显,耐药率均在45.0%以上,对其余抗菌药物的较敏感。大肠埃希菌产前使用抗生素组较未使用抗生素组药物耐药率升高(P<0.05)。革兰阳性球菌对呋喃妥因、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率为0。结论:胎膜早破产妇胎膜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主要感染菌为大肠埃希菌。经验性预防使用抗生素可能会增加细菌耐药率,应根据病原学特征合理应用抗生素。
  摘要[2822]  PDF
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64例围手术期综合治疗疗效分析
  蒋玉蓉; 唐雅兵; 游一平; 李青春; 李桂军; 黄健华; 王伟  2018,34(3):227-230
目的:探讨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围手术期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湖南省妇幼保健院2014年1月至2017年8月确诊为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64例病例,研究该疾病的并发症和围手术期处理。所有病例均采用剖宫产终止妊娠,术前行腹主动脉球囊置入术或胎儿娩出后行低位腹主动脉血管外阻断术,术中采用多种止血缝合技术。结果:64例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术中证实胎盘植入面积(4~22)cm~2,采用局部"8"字缝合62例(96.88%),方块缝合36例(56.25%),宫颈提拉式缝合47例(73.44%),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42例(65.62%),宫腔填塞纱条36例(56.25%),B-1ynch缝合25例(39.06%),子宫肌壁胎盘植入部位局部切除并子宫成形术31例(48.43%),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32例(50.00%),腹主动脉血管外阻断术32例(50.00%),子宫切除6例(9.38%)。发生产后出血45例(70.31%),平均出血量(1580±820)ml,失血性休克6例(9.38%),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2例(3.13%)。膀胱损伤1例(1.56%),输血39例(60.93%)。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后动脉血栓5例(7.81%),血管损伤2例(3.12%)。结论:应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剖宫产术前行腹主动脉球囊置管,或胎儿娩出后立即行腹主动脉阻断,术中结合多种缝合止血技术,是治疗凶险型前置胎盘一种安全、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法。
  摘要[2729]  PDF
平衡易位携带者孕中期产前诊断结果分析
  刘丽君; 李卉; 姚妍怡; 刘念; 徐淑琴; 朱玲; 张慧; 宋婕萍; 王维鹏  2018,34(3):231-233
目的:探讨平衡易位携带者孕中期胎儿产前诊断结果及妊娠结局,为平衡易位携带者遗传咨询及生育指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夫妻之一为平衡易位携带者65例,于妊娠18~24周在我院行羊水染色体核型检查,并针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65例平衡易位携带者,28例(43.1%)胎儿染色体核型正常,25例(38.5%)胎儿为平衡易位携带者,12例(18.4%)胎儿为不平衡易位患者。其中总妊娠次数为187次,早期流产总次数为122次(65.2%);妊娠活产53次(28.3%),此次妊娠活产率81.5%(53/65);引产12次(6.4%)。13号与14号染色体发生相互易位的几率最高(16.2%,19.2%),其生育不平衡胎儿的几率分别为4.8%和12.0%。结论:平衡易位携带者夫妇其早期流产发生率较高,妊娠到孕中期后获得染色体正常后代和平衡易位携带者后代的几率较高,选择自然妊娠并进行产前诊断来获取健康后代是完全可行的。不同染色体发生易位其生育不平衡后代几率不同。
  摘要[2919]  PDF

技术交流

高原地区IVF取卵术中不同负压的临床应用研究
  曾湘晖;王莉云;王铁梅;鲍玉敏;  2018,34(3):233-235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IVF取卵术中不同压力的临床应用研究。方法:前瞻性分析青海省人民医院生殖中心在2016年1~10月取卵术中选用不同压力120 mm Hg(A组)、160 mm Hg(B组)的患者各100例,分成A、B两组,对两组的取卵持续时间、获卵数、出血情况进行评估。结果:两组获卵数、受精卵子数、可移植胚胎数、优质胚胎数、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活产率、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进针次数、取卵时间、出血量、阴道塞纱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获卵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原地区取卵选择负压160 mm Hg较120 mm Hg的病例手术时间缩短,出血量少,获卵率增加,不影响卵子质量和IVF-ET的妊娠结局,可能是高原地区取卵压力值的较好选择。
  摘要[2657]  PDF

短篇报道

外阴侵袭性血管黏液瘤1例报道
  张涛红;曽宪玲;刘睿;余慧;彭春荣;安瑞芳;  2018,34(3):236-237
<正>1病例报告患者,26岁,因外阴瘙痒3年,发现外阴肿物2~+年于2016年4月25日入院。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外阴瘙痒,伴有淡黄色渗出液,无疼痛、肿物,外院按湿疹治疗,瘙痒逐渐缓解。2年前偶然中发现左侧外阴有核桃大小肿块,后呈进行性增大,遂来我院就诊。妇科检查见左侧大阴唇有一约7 cm×8 cm×5 cm大小的肿物,表面光滑,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活动欠佳,余未见异常。以"外阴肿瘤(左侧)"收住我科。入院后完
  摘要[2766]  PDF
MLH1基因突变致Lynch综合征相关子宫内膜癌1例
  李怡晓;韩小雪;刘嘉;蒋学风;李瑞满;  2018,34(3):238-239
<正>1病例报告患者,52岁,因月经经期较前延长3~+月,于2017年6月入住我院妇科。3月前开始出现月经经期延长,约10天,经量无明显增多,无痛经。既往2016年5月因结肠癌行腹腔镜下右半结肠切除术,切除小肠约15 cm,结肠约30 cm。术后病理检查示:(右半结肠)中低分化腺癌,累及肠壁全层至浆膜外,两端切缘未见癌,肠周查见淋巴结15枚,未见癌转移。术后定期
  摘要[2498]  PDF

疑难病案

33卷11期疑难病案答案
  牛艺臻;李克敏;李乔;杨帆;雷学忠;李建军;尹如铁;  2018,34(3):239-240
<正>1诊断①宫颈EB病毒阳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②解脲支原体感染。2诊断依据及进一步检查2.1宫颈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育龄期女性,产后无明显诱因畏寒、发热,白带增加,呈水样、色黄。多次阴道镜检查提示宫颈恶性肿瘤。华西医院和我院病理会诊结果示:黏膜片状坏死伴炎性渗出,淋巴样细胞浸润,镜下见黏膜糜烂伴有片状坏死,有大的异型淋巴样细胞呈血管中心性分布,伴有炎性细
  摘要[2773]  PDF

用微信扫一扫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