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12期目录
浏览其它刊期:  
本期目录 本期封面 出版日期:2022-12-15
  

专题讨论

妊娠期肝脏的生理性改变及生化指标解读
  张勤建;颜建英;  2022,38(12):881-885
<正>妊娠期肝功能障碍的发生率约3%~5%,既可由妊娠期特发性疾病引起,也可由妊娠之前已经存在或妊娠期间发生的急性、慢性肝脏疾病所致[1]。虽然较为少见,但有些妊娠期相关肝病可导致严重肝功能障碍,且病情进展较为迅速,诊疗不及时可增加母体和新生儿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但由于妊娠期间肝脏会发生一系列生理性改变和解剖相对位置变化,可引起肝脏生化指标异常,了解这些生化指标的意义及不同妊娠时期的变化特点对于区分病理或正常妊娠变化至关重要。
  摘要[731]  PDF
妊娠剧吐合并肝功能损害的诊治
  文燕青;漆洪波;  2022,38(12):885-888
<正>妊娠早期恶心呕吐发生率可达50%~80%,几乎所有的妊娠恶心呕吐(nausea and vomiting of pregnancy, NVP)均发生于妊娠9周前,典型表现为妊娠6周左右出现恶心、呕吐,随妊娠进展症状逐渐加重,可发展为妊娠剧吐(hyperemesis gravidarum, HG)[1]。目前HG病因尚不清楚,比较公认的发病机制有:①激素刺激理论:
  摘要[678]  PDF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诊治的要点篇——基于循证证据的思考
  邢爱耘;  2022,38(12):888-892
<正>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 ICP)是妊娠晚期特有的肝脏疾病。以皮肤瘙痒、母血中胆汁酸水平升高为其主要临床特征。ICP对母体无严重危害,但明显增加围产儿不良结局,包括早产(自然早产和治疗性早产)、胎儿宫内窘迫、羊水粪染以及围产儿死亡。其中死胎是医生和患者及家人对ICP的最大担忧。
  摘要[595]  PDF
乙型病毒性肝炎母婴阻断策略的选择
  朱慧;胡娅莉;  2022,38(12):892-894
<正>我国是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的大国,慢型乙型肝炎病毒(慢性乙肝)是肝炎后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原因。全球第69届卫生大会确定,到2030年全球基本控制HBV感染,重要指标之一是全球5岁儿童HBsAg阳性率降至0.1%。目前我国育龄妇女HBsAg总体阳性率仍达5%~6%,而HBV母婴传播是慢性乙肝的主要原因,因此正确预防HBV母婴传播是预防慢性乙肝的关键环节。
  摘要[532]  PDF
妊娠合并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孕期管理
  徐国才;张建平;  2022,38(12):894-897
<正>妊娠期肝脏疾病的发生率约为3%,是妊娠期肝功能障碍的最常见原因。妊娠合并自身免疫性肝病(autoi mmune liver disease, AILD)属于妊娠期非特有肝病,为妊娠前已存在的非病毒性肝脏疾病。AILD以肝胆组织作为免疫攻击对象,根据组织及临床特征,主要分为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 mmune hepatitis, AIH)、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 PBC)、
  摘要[552]  PDF
肝硬化、肝移植患者妊娠指征及孕期管理
  张瑜亮;张丽姿;陈兢思;陈敦金;  2022,38(12):897-899
<正>肝硬化合并妊娠比较罕见,育龄期女性肝硬化的发病率为0.045%[1],据报道,孕期肝硬化的发生率约为每4500名孕妇中有1例[2]。女性肝硬化最常见的病因是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酒精性肝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3]。虽然肝硬化合并妊娠很罕见,但可能由于对肝硬化认识、监测和管理的提高、肝硬化治疗的不断进展以及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肝硬化合并妊娠及肝脏移植后妊娠的病例有所增加[4,5]。
  摘要[609]  PDF
HELLP综合征的处理
  袁琳;刘兴会;  2022,38(12):899-901
<正>HELLP综合征是一种以溶血(hemolysis, H)、肝酶升高(elevated liver enzymes, EL)、血小板减少(low platelets, LP)为特点的、发生在妊娠期的少见且严重的多系统疾病,多见于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亦可发生在没有血压升高或者血压升高不明显、无蛋白尿的情况下,或发生在子痫前期临床症状出现之前,或抗磷脂综合征患者中[1],其临床表现不典型、病情隐匿进展迅速,
  摘要[584]  PDF

临床病案讨论

血压升高伴肾功能不全2+年,孕30+2周脐血流异常30分钟
  李健鑫;陈真;  2022,38(12):902-905
<正>1 病例摘要患者,35岁,因血压升高伴肾功能不全2+年,孕30+2周脐血流30分钟,于2022年1月19日第3次入重庆市妇幼保健院。G5P1,2001年因社会因素于外院足月剖宫产1女,人工流产3次,自述术前检查血压均不高。2019年5月于广州某三甲医院因计划外受孕24+周孕中期引产1次。引产前检查发现血压升高,诊断为高血压病、慢性肾功能不全(CKD)3期,予口服氨氯地平片5 mg, 每日1次,降压治疗至此次孕18+周,
  摘要[553]  PDF

指南解读与专家共识

从不同指南解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诊治筛防
  晁冰迪;谢禄美;漆洪波;罗欣;  2022,38(12):906-908
<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s of pregnancy, HDP)是一组妊娠和高血压并存的疾病,包括妊娠期高血压(gestational hypertension)与子痫前期(preeclampsia)等,全球发病率约为4%~8%,该组疾病严重危害母婴健康,每年约造成至少7万孕产妇以及50万胎儿(新生儿)的死亡,并且与母体远期的心血管疾病风险以及新生儿幼年期免疫缺陷密切相关。
  摘要[545]  PDF
英国皇家妇产科医师学会《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2022)》指南要点解读
  曾帅;刘倚君;刘兴会;  2022,38(12):909-913
<正>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 ICP)是由激素、遗传、环境等多因素导致的妊娠期并发症,通常表现为皮肤瘙痒和血清总胆酸(total bile acid, TBA)浓度异常。2022年英国皇家妇产科医师学会(Royal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aecologists, RCOG)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2011版)》的基础上回顾了最新的文献,
  摘要[536]  PDF

综述与讲座

雷帕霉素靶蛋白在卵泡发育和昼夜节律中的研究
  苏婵;罗伟;张秀娟;穆玉兰;  2022,38(12):914-917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与细胞生长发育密切相关,mTOR表达异常可引发原始卵泡过度激活或发育障碍,导致颗粒细胞性激素分泌异常、卵巢功能降低、生育寿命缩短。同时,mTOR参与下丘脑视交叉上核(SCN)光调控,在昼夜节律调节中发挥一定的作用。生物钟通过调节mTOR蛋白的降解速率赋予其节律性,但mTORC1活性通过某种机制在细胞水平上减少昼夜节律振荡周期和增加振幅。因此,mTOR可以作为卵巢细胞代谢和昼夜节律调控过程中的连接点。
  摘要[633]  PDF
子宫腺肌病相关性不孕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叶荣慧;何雪梅;邓冰冰;马金秀;李萍;  2022,38(12):918-922
子宫腺肌病在育龄期女性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子宫腺肌病导致不孕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解剖结构异常、病理生理改变、子宫内膜容受性受损等均可能影响子宫腺肌病的生殖能力。目前临床上尚无规范的诊疗标准,现有的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手术切除病灶以及辅助生殖技术等。单纯的药物治疗对改善妊娠结局的作用较小,手术切除病灶后发生不良产科结局的风险较高,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和/或曼月乐预联合辅助生殖技术能较为有效的改善子宫腺肌病相关性不孕患者的生殖结局。本文旨在综述影响子宫腺肌病相关性不孕的可能因素以及现有的治疗策略。
  摘要[613]  PDF

论著与临床

XRCC4在输卵管高级别浆液性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王一然;王平;  2022,38(12):923-927
目的:探讨X射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4(XRCC4)在输卵管高级别浆液性腺癌(HGS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IHC)检测XRCC4在63例输卵管HGSC、30例输卵管炎症组织、30例正常输卵管组织中的表达,分析XRCC4表达与输卵管HGSC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XRCC4在正常输卵管、输卵管炎症、输卵管HGS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逐渐升高。其中XRCC4在输卵管HGS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别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XRCC4在输卵管炎症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输卵管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XRCC4在输卵管HGSC的表达水平与患者有无淋巴结转移、腹水量、术后是否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有关(P<0.05)。生存分析示,XRCC4高表达有降低输卵管HGSC患者无进展生存期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RCC4在输卵管HGS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升高,XRCC4可能与输卵管HGSC的发生、发展、转移有一定的关系
  摘要[647]  PDF
卵母细胞滑面内质网聚集对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周期妊娠和新生儿结局的影响
  张旖旎;汪萌;高丽敏;席青松;朱丽霞;靳镭;  2022,38(12):928-932
目的:探讨在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周期中,卵母细胞滑面内质网聚集(SERa)对胚胎发育情况、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的ICSI周期,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SERa阳性(SERa+)周期组(至少有1个卵母细胞有SERa+)291例,与同时期的1302例SERa阴性(SERa-)周期(所有卵母细胞均无SERa)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实验室指标、临床结局以及新生儿情况,包括MⅡ卵母细胞率、受精率、卵裂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流产率、活产率以及围产期并发症等。结果:(1)两组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不孕类型、体质量指数(BMI)、卵泡刺激素(FSH)、窦卵泡数(AFC)、促排方案、促性腺激素(Gn)天数、Gn剂量以及获卵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SERa-周期组相比,SERa+周期组的MⅡ卵母细胞率以及囊胚形成率显著增加(P<0.05);(3)与SERa-周期组相比,SERa+周期组的活产率显著降低(P<0.05),流产率显著增加(P<0.05);(4)两组患者的受精、卵裂、临床妊娠、种植率和围产期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ERa的存在对ICSI周期的胚胎发育和妊娠结局有负面影响,但仍然有一定的发育潜能和利用价值。建议胚胎学家对SERa+卵子仍应考虑加以利用,但在临床上优先考虑来自SERa-卵母细胞的胚胎用于SERa+周期的移植。
  摘要[560]  PDF
合并胎儿窘迫的早期早产危险因素及围产儿结局分析
  季小红;吕燕;丁虹娟;郑怡薇;  2022,38(12):933-937
目的:探讨合并胎儿窘迫的早期早产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围产儿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927例早期早产(孕周<32周)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合并胎儿窘迫分为观察组(226例)和对照组(701例)。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合并胎儿窘迫的早期早产的危险因素,同时比较两组新生儿结局。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示:脐血流异常((印)OR(正) 7.597,95%CI 3.610~15.991)、脐带异常((印)OR(正) 3.333,95%CI 1.979~5.613)、胎动异常((印)OR(正) 23.506,95%CI 8.975~61.568)、胎心率异常((印)OR(正) 31.870,95%CI 11.495~88.358)、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印)OR(正) 11.611,95%CI 5.302~25.425)、胎儿生长受限(FGR)((印)OR(正) 8.518,95%CI 4.212~15.801)是合并胎儿窘迫的早期早产的独立危险因素((印)OR(正)>1,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剖宫产率较高,新生儿出生体质量、Apgar 1分钟和5分钟评分、出院体质量均较低,而新生儿在重症监护室住院天数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胎儿窘迫的早期早产增加剖宫产率,并影响新生儿出生结局。加强对脐血流异常、脐带异常、胎动异常、胎心率异常、HDP、FGR等高危人群的监测,降低<32孕周胎儿窘迫的发生率,有助于改善妊娠结局。
  摘要[525]  PDF
子宫颈机能不全行子宫颈环扎术患者发病的相关因素分析
  韩玉;杨海澜;  2022,38(12):938-942
目的:探讨行子宫颈环扎术患者的子宫颈机能不全(CI)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产科收治的单胎妊娠合并CI并实施经阴道子宫颈环扎术(CC)的患者209例为研究组(CI组),另随机按1∶2比例选择同期产科出院的非CI的患者348例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CI的危险因素。根据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出预测概率,产生新变量多指标联合,进行ROC曲线的绘制,判断预测能力。结果:(1)单因素分析示:CI组患者体质量、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均值、孕前肥胖及超重、早产史、自然流产史、既往多胎妊娠史、体外受精-胚胎移殖(IVF-ET)/促排卵、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GDM)和孕前糖尿病(PGDM)]、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比例均高于非CI组((印)P(正)<0.05),而孕期增重及经产妇比例少于非CI组((印)P(正)<0.05)。(2)多因素分析示:既往有多胎妊娠史、IVF-ET/促排卵及合并GDM/PGDM、合并PCOS、子宫畸形均是C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印)OR(正)>1,(印)P(正)<0.05)。(3)ROC曲线下的面积(AUC)显示:多指标联合(AUC=0.728)>糖尿病(AUC=0.614)>IVF-ET/促排卵(AUC=0.586)>多囊卵巢综合征(AUC=0.539)>既往多胎妊娠史(AUC=0.548)>子宫畸形(AUC=0.510)。结论:既往多胎妊娠史、IVF-ET/促排卵受孕、糖尿病(GDM和PGDM)、子宫畸形、PCOS增加了CI发病的风险,多指标联合对于CI有一定的预测能力。
  摘要[535]  PDF
NLRC5和Caspase-1在胎膜早破合并组织学绒毛膜炎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郭一恒;朱锦明;彭凤云;李颖慧;马春玲;栾晓梅;  2022,38(12):943-947
目的:探讨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5(NLRC5)和半胱天冬梅-1(Caspase-1)在胎膜早破(PROM)合并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HCA)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1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妇幼保健院就诊的PROM患者和同期足月正常剖宫产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诊断PROM、胎膜破裂时间、胎膜组织病理检查结果分为5组: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合并HCA组(PPROM+HCA组,(印)n(正)=30)、足月胎膜早破(TPROM)合并HCA组(TPROM+HCA组,(印)n(正)=32)、PPROM未合并HCA组(PPROM组,(印)n(正)=30)、TPROM未合并HCA(TPROM组,(印)n(正)=28)、足月正常剖宫产孕妇(对照组,(印)n(正)=30)。收集入院时孕妇的血清样本以及分娩时新鲜胎膜组织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免疫组化法、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NLRC5及Caspase-1表达水平和定位,用线性相关分析NLRC5和Caspase-1之间的相关性。结果:PPROM+HCA组、TPROM+HCA组孕妇血清和胎膜组织中NLRC5、Caspase-1的含量较其他3组显著增加((印)P(正)<0.05);其他3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印)P(正)>0.05)。PPROM+HCA组、TPROM+HCA组胎膜组织中NLRC5和Caspase-1的蛋白及mRNA的表达较其他3组显著增加((印)P(正)<0.05);其他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印)P(正)>0.05)。PPROM+HCA组、TPROM+HCA组孕妇血清NLRC5、Caspase-1水平与胎膜组织中NLRC5 mRNA、Caspase-1 mRNA相对表达量呈正相关(r>0,(印)P(正)<0.05)。结论:血清中NLRC5与Caspase-1的浓度及胎膜组织中两者的mRNA表达呈一致性变化,NLRC5和Caspase-1参与了PROM合并HCA的发生。
  摘要[607]  PDF
宫腔镜7Fr冷刀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雷燕;杜欣;邢琦;高悦;  2022,38(12):948-952
目的:探讨宫腔镜7Fr冷刀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将2020年3月1日至2022年6月1日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85例绝经后子宫内膜增生患者分为息肉组(165例)和非息肉组(2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超声影像学特点。再根据治疗方式将165例息肉组患者分为诊刮组、冷刀组和电刀组,比较3组患者在治疗上耗费的时间、住院总费用和手术效果。结果:(1)子宫内膜息肉在绝经后内膜增生患者中占比为89.19%,内膜恶变患者占比为1.08%。(2)将息肉组和非息肉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比较,患者绝经年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印)χ(正)~2=-2.27,P<0.05),其他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宫腔镜诊断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准确性(敏感度92.70%,特异度70.00%)明显优于超声诊断(敏感度63.60%,特异度45.00%)。(4)宫腔镜7Fr冷刀组患者用对于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的完全切除率达到100%,术中及术后并发症为0,治疗总费用适中。结论:宫腔镜7Fr冷刀对于绝经后的子宫内膜息肉可以完成诊疗同步,且对扩张子宫颈的要求相对较低,从而降低了手术难度和风险,医疗总费用也相对适中,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摘要[561]  PDF
凶险性前置胎盘从孕28周到分娩前转归的高危因素及磁共振成像分析
  罗东琼;罗丹;李鑫;唐冬梅;范从红;魏璐;刘天骄;魏素梅;  2022,38(12):953-957
目的:探讨孕产妇和新生儿因素对凶险性前置胎盘(PPP)从孕28周到分娩前转归的影响因素,以及MRI检查对PPP术中出血量的可预测性。方法:对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孕28周超声检查提示PPP的孕妇进行回顾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检测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结果与术中出血量的相关性。采用二元逻辑回归分析孕产妇及胎儿因素对PPP转归的影响。结果:在孕28周超声检查提示PPP的孕妇中,合并妊娠期高血压(GHD)产妇在分娩前仍为PPP的风险增加了5.7倍(HR 5.723,95%CI 1.498~21.861,P=0.011);既往剖宫产次数每增加1次,增加8.2倍(HR 8.218,95%CI 2.751~24.554,P<0.001)的PPP风险。结论:孕28周超声检查提示为PPP的孕妇,43.9%在分娩时仍为PPP。且合并GHD、既往多次剖宫产的孕妇这一风险可能会更高。降低或严格把关第1次非医学指征的剖宫产手术是控制PPP发生的根本措施。
  摘要[564]  PDF

短篇报道

中央型前置胎盘合并产后非典型性溶血尿毒症1例
  张林;单丹;胡雅毅;  2022,38(12):958-960
<正>1 病案报告患者,42岁,因孕35周,阴道大量流血1小时于2022年4月17日入院。孕期于当地医院建卡产检,孕期检查未见异常。1小时前,上厕所时突然出现大量阴道流血,约1000 ml, 色鲜红,无腹痛、头晕、乏力、恶心、呕吐、冷汗及阴道流液等症状,急诊送入本院。患者既往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21年8月15日。G5P,顺产1次,人工流产3次,无输血史。入院查体:T 36.6℃,P 110 /min, R 22 /min,
  摘要[541]  PDF

用微信扫一扫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