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讨论
女性青春期启动及相关影响因素 韩晓洁;郁琦; 2022,38(10):721-724 <正>青春期由童年结束开始直至达到最终的身高和性成熟,在此期间人体发生了一系列心理-神经-内分泌变化,从而导致性别二态性和配子产生[1]。青春期的启动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涉及中枢神经系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性腺及外周内分泌代谢等的共同参与和调控[2]。其中下丘脑神经内分泌调控腺垂体机制的成熟在青春期启动中起到主要作用。青春期的正常持续时间约为5~6年,男性进入青春期时间明显晚于女性。
摘要 [981] PDF
原发性闭经与生殖道发育异常 邓姗;田秦杰; 2022,38(10):724-728 <正>根据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会内分泌学组2011年发表的《闭经诊断与治疗指南(试行)》[1]中定义,原发性闭经是指年龄> 14岁,第二性征未发育;或者年龄> 16岁,第二性征已发育,而月经还未来潮。相对于欧美国家诊断标准,我国定义中的年龄界值均晚1岁[2~4]。先天性子宫性闭经与下生殖道发育异常所致原发性闭经是本文论述的焦点。
摘要 [650] PDF
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治策略 苏椿淋;林金芳; 2022,38(10):728-731 <正>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 PCOS)是女性最常见的一种复杂的内分泌及代谢异常所致的临床症候群,以长期排卵功能障碍、雄激素过多,以及卵巢多囊样改变为主要特征,且普遍存在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 IR)。遗传因素、胎儿宫内不良环境及出生后不良生活方式是PCOS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也与IR的发生密切相关。PCOS多起病于青春期,随病程发展,可出现月经失调、多毛、脱发、
摘要 [745] PDF
青春期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的诊疗策略 孔令伶俐;许良智; 2022,38(10):731-733 <正>异常子宫出血(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 AUB)是青春期女性最常见的妇科主诉,在青春期AUB中约90%为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ovulatory dysfunctional 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 AUB-O)[1]。AUB-O临床表现多样,个体差异大,可能表现为月经周期不规律、月经量过多、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等。AUB-O反复发作可能影响青春期女性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摘要 [904] PDF
女性性早熟的诊疗策略 潘萍;杨冬梓; 2022,38(10):734-736 <正>女性性早熟(precocious puberty)是指女孩在8岁前出现第二性征发育或10岁前月经来潮[1]。性早熟年龄界定是以正常性成熟年龄平均值 ?SymbolqB@ 2.5个标准差作为正常范围来确定。因性早熟患儿生长提前,骨骺的闭合也提前,其最终成年身高可能较矮。此外,过早的性征出现和生殖器官发育可能影响患儿心理发育,导致心理障碍。因此,性早熟应予以充分重视,及时发现并治疗干预。若提前发育的性征与本身性别一致为同性性早熟;反之,
摘要 [655] PDF
女性青春期延迟的诊疗策略 胡敏;唐良萏; 2022,38(10):736-738 <正>青春期是生殖器、内分泌、体格等从儿童逐渐发育至成人的重要阶段。青春期按顺序先后经历乳房萌发、肾上腺功能初现、生长加速及月经初潮4个阶段,各阶段有重叠,共需约4.5年[1~4]。青春期延迟(delayed puberty, DP)是青春期常见的一种内分泌疾病,以男性多见。世界卫生组织将青春期年龄划定为10~19岁,青春期启动通常始于8~10岁,影响启动时间的因素很多,由于青春期发育的年龄在不同地区和种族之间存在一定差异,
摘要 [704] PDF
临床病案讨论
指南解读与专家共识
综述与讲座
论著与临床
冷器械联合周期性球囊扩张治疗宫腔粘连在体外受精助孕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赵艳;陈圆辉;高云;张翠莲; 2022,38(10):754-758 目的:探讨冷器械联合周期性球囊扩张术治疗宫腔粘连(IUA)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75例经宫腔镜检查确诊为IUA的患者行冷刀分离粘连,术后继续每间隔1周进行球囊扩张术并联合雌、孕激素人工周期治疗。治疗后行冻融胚胎移植。比较IUA轻度组(95例)、中度组(65例)及重度组(15例)患者的一般情况及临床结局。结果:(1)3组患者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均比治疗前增厚(P<0.01),3组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的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IUA组子宫内膜的差值最大。(2)治疗后,共有163例(93.14%)患者恢复正常宫腔形态,12例患者行再次IUA分离术,其中轻度IUA组(97.89%)和中度IUA组(93.89%)宫腔形态恢复正常的比例显著高于重度IUA组(60.00%);轻度IUA组月经恢复正常的比例(84.21%)高于中度IUA组(66.15%)和重度IUA组(33.33%)。(3)人工替代周期准备内膜并行冻融胚胎移植后整体临床妊娠率为54.29%(95/175),继续妊娠率为40.00%(70/175)。3组间移植胚胎数目、胚胎类型、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继续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及异位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冷刀联合周期性球囊扩张术有利于子宫内膜的改善,对于IVF助孕合并宫腔粘连的女性有一定的临床效果,尤其是轻度粘连者可能效果更佳。
摘要 [761] PDF
奥拉帕利在卵巢上皮性癌治疗中3~4级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黄宗耀;高妍;李圆;吴郁;梁华茂;郭红燕; 2022,38(10):759-763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性癌患者应用奥拉帕利治疗的不良反应和依从性,分析对3~4级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1年4月期间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科接受奥拉帕利治疗的卵巢上皮性癌患者的病历资料及随访结果。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年龄、病理分期、化疗疗程、是否联用血管上皮生长因子抑制剂、既往化疗骨髓抑制病史等对3~4级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结果:研究共收集了73例卵巢上皮性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自患者应用奥拉帕利开始随访,中位随访时间7(1~32)月。45例(61.64%)患者因不良反应出现治疗中断或剂量减少,13例(17.81%)患者因不良反应停止治疗。其中3~4级血液系统不良反应所致治疗中断或剂量减少、停止治疗分别占35.56%、53.85%。经单因素分析发现,病理分期、是否联用血管上皮生长因子抑制剂、既往化疗骨髓抑制病史与3~4级血液系统不良反应有关(P<0.1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联合血管上皮生长因子抑制剂治疗是3~4级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OR 7.828,P=0.007)。结论:3~4级的血液系统不良反应是奥拉帕利治疗卵巢上皮性癌患者发生治疗中断、剂量减少及停止治疗的最主要原因。奥拉帕利联合应用血管上皮生长因子抑制剂治疗时发生3~4级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的风险显著增高。
摘要 [701] PDF
子宫肌瘤对子宫内膜样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 孙宁霞;王畅;李川;王光宁;陈爱平; 2022,38(10):764-768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对子宫内膜样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2日至2016年9月7日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后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样癌10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合并子宫肌瘤组(457例)和未合并子宫肌瘤组(56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结果:(1)与未合并子宫肌瘤组相比,合并子宫肌瘤组的患者绝经年龄晚,合并糖尿病的比例低,既往有子宫肌瘤病史的患者比例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未合并子宫肌瘤组比较,合并子宫肌瘤组中肿瘤分期为Ⅰ期的比例较高、组织分级为G1级的比例较高、淋巴结转移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合并子宫肌瘤组患者的复发率低于未合并子宫肌瘤组(P<0.05),但两组的5年无病生存率、5年总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瘤可能有利于减缓子宫内膜癌的进展,子宫肌瘤是否是子宫内膜样癌预后良好的保护因素,有待进一步研究。
摘要 [850] PDF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miR-3188、miR-3585表达与肥胖、糖脂代谢和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 王振华;刘洁玲;王艳蕊;唐振香; 2022,38(10):769-773 目的: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清微小RNA-3188(miR-3188)及微小RNA-3585(miR-3585)的表达与肥胖、糖脂代谢和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探讨miR-3188及miR-3585诊断PCOS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两家医院收治的152例PCOS患者(PCOS组)和60例健康女性(对照组)。PCOS患者根据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为胰岛素抵抗组(n=99,HOMA-IR≥2.69)和非胰岛素抵抗组(n=53,HOMA-IR<2.69);根据体质量指数(BMI)分为肥胖组(n=49,BMI≥28 kg/m~2)和非肥胖组(n=103,BMI<28 kg/m~2)。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血清miR-3188及miR-3585表达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miR-3188及miR-3585对PCOS的诊断价值。Pearson相关分析miR-3188、miR-3585表达水平与肥胖指标、糖脂代谢指标和HOMA-IR的相关性。结果:PCOS组血清miR-3188(2.65±0.94 vs 1.04±0.26)及miR-3585(2.18±0.72 vs 0.85±0.17)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肥胖组血清miR-3188(3.40±1.18 vs 1.95±0.63)及miR-3585(2.81±1.02 vs 1.59±0.41)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非肥胖组(P<0.001)。胰岛素抵抗组血清miR-3188(3.51±1.24 vs 1.83±0.57)及miR-3585(2.90±1.07 vs 1.52±0.38)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非胰岛素抵抗组(P<0.001)。ROC曲线显示,miR-3188及miR-3585两项联合诊断PCOS的曲线下面积最大(0.895,95%CI 0.834~0.953),其敏感度为93.8%,特异度为78.5%。相关分析显示,PCOS患者血清miR-3188及miR-3585表达水平与BMI、腰臀比、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胰岛素水平及HOMA-IR均呈正相关(r>0,P<0.05)。结论:PCOS患者血清miR-3188及miR-3585表达水平明显上调,且与肥胖、糖脂代谢和HOMA-IR有关,miR-3188及miR-3585联合检测对PCOS诊断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摘要 [652] PDF
微小RNA-101及髓细胞白血病因子-1在子痫前期中的表达及对胎盘滋养层细胞的影响 乔小改;蔡大军;张庆; 2022,38(10):774-778 目的:探讨微小RNA-101(miR-101)和髓细胞白血病因子-1(MCL1)在子痫前期(PE)中的表达及对胎盘滋养层细胞增殖、凋亡及侵袭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就诊的56例PE孕妇(PE组)和60例正常孕妇(对照组)的相关资料,采用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其胎盘组织中miR-101的相对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CL1的表达,分析二者表达的相关性;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人滋养层细胞HTR8/SVneo中miR-101与MCL1的靶向关系;通过转染分别抑制HTR8/SVneo细胞中miR-101和MCL1的表达,并采用CCK8法、流式细胞仪及细胞侵袭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凋亡及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PE组胎盘组织中miR-10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MCL1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二者表达呈负相关(r<0,P<0.05);miR-101与MCL1之间存在靶向关系,体外抑制miR-101后HTR8/SVneo细胞的增殖和侵袭活性升高,凋亡率下降(P<0.05),与单独抑制miR-101相比,共抑制miR-101和MCL1的表达后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降低,凋亡率升高(P<0.05)。结论:miR-101在PE胎盘组织中高表达,并通过靶向MCL1引起滋养层细胞增殖、浸润不足和异常凋亡,参与PE的发生进展。
摘要 [695] PDF
孕中期短子宫颈双胎孕妇实施子宫颈环扎术的疗效评估 姚莉萍;杨清;胡晶晶;陈智勤;裴锦丹;伍岳琳;周晨晨; 2022,38(10):779-784 目的:探讨孕24周前超声诊断子宫颈短而无临产症状且无早产史的双胎妊娠孕妇,进行子宫颈环扎术能否降低早产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孕24周前阴道超声检查发现子宫颈长度(CL)≤25 mm,无临产症状且无早产史的双胎妊娠孕妇,按照有无实施McDonald子宫颈环扎术分为环扎组(80例)和非环扎组(50例)。观察两组分别在孕周<37周、<34周、<32周、<28周早产发生率和新生儿结局[围产期死亡率、低出生体质量和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的发生率]。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34周早产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成CL≤15 mm和CL>15 mm两个亚组,分别进行组间早产率、新生儿结局比较。结果:环扎组与非环扎组在孕周<37周、<34周、<32周和<28周的早产发生率、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低出生体质量、入NICU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环扎组新生儿围产期死亡率较非环扎组显著降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环扎与否和CL是发生早产<34周的影响因素(P<0.05)。在CL≤15 mm亚组中,环扎组早产<34周的发生率、低出生体质量、极低出生体质量和入NICU发生率均显著低于非环扎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L>15 mm的亚组中,环扎组和非环扎组间早产发生率和新生儿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颈环扎术对CL>15 mm的无症状短子宫颈双胎孕妇并不能改善其早产率;而对CL≤15 mm的双胎孕妇可显著降低早产率及改善新生儿结局。
摘要 [678] PDF
复发性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发病影响因素和临床治疗结局分析 刘洪雪;夏一丹;王滟; 2022,38(10):785-789 目的:研究复发性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RCSP)发病影响因素和临床治疗结局。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20年7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150例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CSP患者为研究对象,随访18~108个月,追踪患者术后再次妊娠RCSP的发生率和治疗情况,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CSP的发病影响因素。结果:1150例CSP患者失访166例,失访率14.43%,术后妊娠141例,最终纳入研究分组的135例,根据再次妊娠是否发生CSP分为正常妊娠组114例和RCSP组21例,21例RCSP患者均成功清除妊娠病灶,1例术中发生大出血,失血量约1000 ml,术中结扎双侧子宫动脉,预后良好。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多次人工流产(≥3次)为RCSP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34,P<0.05),子宫切口憩室修复术是RCSP的保护性因素(OR=0.44,P<0.05)。结论:RCSP总体治疗结局较好,无生育需求的育龄期女性均应落实高效避孕措施,减少人工流产,对于CSP术中发现子宫切口肌层菲薄且有再生育需求的患者建议行子宫切口憩室修复术。
摘要 [647] PDF
延胡索酸水合酶缺失型子宫平滑肌瘤9例临床分析 汤娟娟;周德兰;蒋敏波;韩素萍;袁琳; 2022,38(10):790-793 目的:延胡索酸水合酶(fumarate hydratase, FH)缺失型子宫平滑肌瘤临床少见,通过分析9例延胡索酸水合酶缺失型子宫平滑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该疾病临床特征、诊治方法及随访要点。方法:搜集2020年5月至2021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9例FH缺失型子宫平滑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整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病史特点:患者发病年龄轻,初次发现子宫肌瘤中位年龄23岁,多无月经异常,为体检或自扪及腹部包块发现。有肌瘤剔除手术史者6例,其中2例进行过3次肌瘤剔除术。(2)辅助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均提示多发子宫肌瘤,少数提示有丰富血流信号。盆腔核磁共振检查多数提示子宫肌瘤,富于细胞可能。(3)手术治疗:均经腹行子宫切除术或子宫肌瘤剔除术,术中输血2例,进行盆腔粘连分离4例,肠粘连分离2例,1例出现膀胱损伤行修补。(4)病理诊断:常规病理诊断均提示为子宫平滑肌瘤,部分有富于细胞型。免疫组织化学病理诊断FH缺失型子宫平滑肌瘤。有3例外周血DNA样本检出FH基因变异。结论:FH缺失型子宫平滑肌瘤无明显特异性症状表现,对于肌瘤多发、发病年龄早、复发快的患者,建议术后病理加做免疫组化检查以明确是否为该疾病。对于有胚系FH基因变异者,建议密切随访泌尿系统影像学检查,以早期发现肾脏肿瘤。
摘要 [676] PDF
妊娠期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感染12例临床分析 张淑慧;杨鸿滋;侯晓梅;李美燕;毛竹青;汪珊珊;王福玲; 2022,38(10):794-798 目的:分析妊娠期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M)感染的临床表现、感染机制、诊断及鉴别诊断、耐药性、治疗和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21年10月12例妊娠期LM感染患者病例资料,包括患者主诉、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B超、诊疗措施及妊娠结局等。结果:12例孕妇发病年龄22~38岁,2例孕妇为双胎妊娠;12例孕妇发病孕周为27~40周,其中大部分入院孕周为28周以上,只有1例于孕27+1周入院;7例孕妇确定入院前有不洁饮食史,余病例饮食情况不详。临床表现为发热(8例)、胎动异常(2例)、下腹痛(5例)、阴道流血(1例)、阴道流液(1例)、恶心呕吐(1例);实验室检查提示白细胞计数或中性粒细胞比率增高(6例)、C反应蛋白(CRP)升高(11例)及降钙素原(PCT)增高(12例);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高于正常值(4例),白蛋白低于35 g/L(11例),白蛋白低于30 g/L(4例);7例孕妇病理结果提示绒毛膜羊膜炎;6例孕妇羊水Ⅲ度污染,6例孕妇羊水清;12例孕妇血培养均为阳性;9例孕妇行剖宫产终止妊娠,2例孕妇入院抗感染治疗好转出院待足月经阴道分娩;1例孕妇因产后出血行子宫动脉栓塞术;4例孕妇术后转入ICU,4例患者入院时予头孢类抗生素抗感染,疗效欠佳,后调整抗生素,所有孕妇均好转出院;12例LM感染孕妇的14例胎儿中,1例娩出时即死亡,2例抢救无效死亡;5例出生后转入新生儿科,好转出院;6例未转新生儿科,其中2例至足月经阴道分娩,出院时均良好;2例新生儿血培养LM阳性;行颅脑MRI检查的新生儿未见异常征象。结论:妊娠期LM感染是临床上少见的感染性疾病,一旦感染能造成严重的不良妊娠结局,病原学检测为诊断“金标准”,对有疑似并有未确诊前,经验性应用抗生素应考虑覆盖LM,从而改善围生儿结局。
摘要 [695] PDF
短篇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