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第8期目录
浏览其它刊期:  
本期目录 本期封面
  

本期目录

欢迎订阅2017年《实用妇产科杂志》
  本刊编辑部  2017,33(8):559
传载临床新技术带你走向新世界在广大读者、作者和专家教授们的大力支持下,《实用妇产科杂志》影响力进一步扩大,质量不断提高。除国内医生个人订阅外,单位和机构订户不断增加。根据清华大学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实用妇产科杂志》发行与传播报告统计:在国际上,本刊订户已分布到10个国家和地区。在北美,有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等十余个学术机构;在欧洲有利兹大学、柏林国家图书馆、牛津大学等机构订户;在亚洲,有日本国会图书馆、韩国国家图书馆、新加坡国立图书馆、香港大学、澳门大学、
  摘要[5410]  PDF

专题讨论

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的诊治
  熊英; 徐克惠;  2017,33(8):561-563
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idiopathic hypogonadotropic hypogonadism,IHH)是一种日益被生殖内分泌科医生认识的疾病,但在对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等方面仍存在疑惑。2015年7月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性腺学组专家制定了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诊治专家共识[1]。2015年9月欧洲内分泌学会发表了
  摘要[5334]  PDF
性发育异常疾病诊治
  田秦杰; 黄禾;  2017,33(8):563-565
性发育异常(disorders of sex development,DSD),亦称为性分化发育异常,是指一类性染色体、性腺或性激素性别表现不典型的先天性异常,有文献报道发生率最高可达新生儿的1/4500~1/5000。性的分化发育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而有序的过程,涉及受精时合子内染色体性别的成功确立、由遗传性别确立的性腺性别、由性腺性别调控的生殖器官
  摘要[2680]  PDF
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诊治
  周杨; 吕淑兰;  2017,33(8):565-568
垂体分为垂体前叶和垂体后叶,垂体前叶即腺垂体,主要分泌6种激素,分别为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黄体生成激素(luteinizing hormone,L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hic hormone,ACTH)、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及催乳激素(prolactin,PRL)。垂体或下丘脑的多种病损可累及腺垂体内分泌功能,当垂体全部或绝大部分受
  摘要[2649]  PDF
常见垂体腺瘤的诊治
  刘潇涵; 段赵宁; 唐良萏;  2017,33(8):568-570
垂体肿瘤是一组从垂体前叶、后叶及颅咽管上皮残余细胞发生的肿瘤,通常又称为垂体腺瘤(pituitary adenoma),约占颅内肿瘤的10%,仅次于脑胶质细胞瘤和脑膜瘤。垂体腺瘤多见于30~60岁女性,多为良性,由于垂体腺瘤位于人体内分泌中枢,激素分泌过多可引起全身代谢紊乱;同时肿瘤浸润、破坏、压迫鞍区重要结构可导致严重功能障碍。1垂体腺瘤的分型垂体腺瘤分型有两种方法,即按肿瘤是否分泌激
  摘要[2549]  PDF
先天性卵巢功能发育不全诊治
  吴庆华; 史惠蓉;  2017,33(8):570-572
先天性卵巢功能发育不全是一个典型的异质性疾病,其发生可与医源性损伤、感染、炎症、细胞遗传学异常和单基因遗传病等多种病因相关。最常见的先天性卵巢功能发育不全是由于X单体或结构异常导致的特纳综合征(Turner’s syndrome,TS),在女性活产儿中的发生率为1/2500,45,X是最常见的核型类型,约占60%以上,其他核型主要是嵌合体。自1938年Dr.Henry H.Turner观察到了这一具有特殊疾病特
  摘要[3111]  PDF
女性性早熟的诊疗策略
  任慕兰; 郑意楠  2017,33(8):572-575
女性的性发育和性成熟(包括第一性征和第二性征)受到一系列中枢神经内分泌调控和内分泌腺功能的影响,性早熟是青春期发育异常的主要疾病之一。1女性性早熟的定义与发病率1.1女性性早熟定义诊断性早熟的首要标准是第二性征出现的年龄。女孩在8岁前出现第二性征的发育如乳房增大等称为性早熟(precocious puberty,PP)。第二性征的过早发育是由于幼、少年期的体内
  摘要[2566]  PDF
甲状腺疾病与生殖
  马丽芬; 陈涛  2017,33(8):575-576
甲状腺疾病是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一类常见内分泌疾病。碘营养状态、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与妊娠不良结局的关系是众所周知的。随着高灵敏度促甲状腺激素(TSH)测定的开展,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其他病种如亚临床甲亢、亚临床甲减的检出率逐年增高。甲状腺功能异常最常见的病因是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好发于育龄期女性,未控制的甲亢或甲减及抗甲状腺药物等均可显著影响妊娠结局,近年来亚临床甲减与胎儿神经智力发
  摘要[2442]  PDF

临床病案讨论

月经紊乱14年,反复B超检查提示子宫内膜增厚5年
  欧阳运薇; 何浈; 杨开选; 龚琳; 徐克惠  2017,33(8):577-578
1病历摘要患者,26岁,因月经紊乱14年,反复B超检查提示子宫内膜增厚5年,于2017年4月17日入院。末次月经2017年3月8日。患者14年前开始月经来潮,周期20天,经期7~10天,经量多伴血凝块,未予特殊诊治。6+年前因月经量多(每日浸透日用卫生巾6~7片)、经血淋漓不净15天伴晕厥,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伴失血性休克,重度贫血",予己烯雌酚及输血等对症、支持治疗后症状缓
  摘要[2507]  PDF

综述与讲座

产后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诊治进展
  彭雪; 吴钊; 彭冰  2017,33(8):579-582
产后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PHUS)属于血栓性微血管疾病,是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中的一种,主要临床表现为产后10周内发生不可逆急性肾功能衰竭伴血小板减少、微血管病性贫血,临床罕见,预后较差,少数病例发生于妊娠晚期。目前研究认为其发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为原发性或继发性补体系统调节异常。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预后,但其诊断与鉴别诊断较为困难,目前仍以临床诊断为主,并应尽快启动诊断性治疗,特异性基因和分子检测有助于明确诊断。血液透析、血浆置换仍然是PHUS首选的治疗方法,而针对病因的特异性补体抑制剂可用于该病的长期治疗。
  摘要[2802]  PDF
胎儿脑损伤的危险因素
  郭晓玥; 邵珲; 王妍; 赵扬玉  2017,33(8):582-585
胎儿脑损伤的危险因素包括母体因素、胎儿因素及胎盘因素,其中母体因素包括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宫内感染等; 胎儿因素包括胎儿生长受限(FGR)、单绒毛膜双胎中的复杂性双胎等; 胎盘因素包括胎盘早剥。加强发病原因及机制的研究,对预防和降低胎儿脑损伤的发生至关重要。随着胎儿治疗的开展,复杂性单绒毛膜双胎导致的胎儿脑损伤备受关注,胎儿因素中复杂性双胎如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双胎之一死亡(SIUD)、选择性胎儿生长受限(s IUGR)等,其脑损伤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复杂性双胎。
  摘要[2507]  PDF

指南解读

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2017产科镇痛和麻醉实践指南”解读
  廖光东; 罗东; 姚强  2017,33(8):586-589
产科麻醉及分娩镇痛是当代产科热点话题,国内外均有大量研究及临床实践,如何规范产科麻醉及分娩镇痛值得每一位产科医护人员思考。2017年4月,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颁布了"2017产科镇痛和麻醉实践指南"~([1]),该指南更新了该协会早在2002年、2004年、2006年及2007年颁布的相关指南及专家共识,回顾了分娩期间常用的镇痛和麻醉药物,但是没有提及非药物镇痛,如按摩、水疗、针灸、放松、催眠等辅助方
  摘要[2563]  PDF

论著与临床

机械力对小鼠成纤维细胞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研究
  李倩男; 李秉枢; 刘成; 王琳琳; 汤剑明; 李洋; 洪莉  2017,33(8):590-595
目的:探讨机械力对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细胞Ⅰ、Ⅲ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Ⅰ、CollagenⅢ)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取L929细胞为研究对象,使用四点弯曲细胞力学加载系统对细胞进行机械力干预,加力时间为4小时,加力频率为1 Hz; L929细胞分别经0、1333μ和5333μ机械力干预后,采用CCK8检测不同大小机械力对细胞活性的影响。L929细胞分别经0和5333μ机械力干预后,采用Western blot检测两组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蛋白(Smad2、Smad3、p-Smad2、p-Smad3)和CollagenⅠ、CollagenⅢ的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两组细胞TGF-β1、Smad2、Smad3、CollagenⅠ和CollagenⅢmRNA的表达,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检测细胞内Smad2/3的核转移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929细胞经1333μ机械力干预后细胞增殖活性明显上升,而5333μ机械力干预后细胞增殖活性显著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5333μ组细胞TGF-β1、pSmad3、CollagenⅠ、CollagenⅢ水平及TGF-β1、CollagenⅠ、CollagenⅢ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且Smad2/3核转移被明显抑制; 而细胞Smad2、Smad3、p-Smad2蛋白及Smad2、Smad3 mRNA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333μ机械力可降低小鼠成纤维细胞CollagenⅠ、CollagenⅢ的表达,其机制可能与TGF-β1/Smads信号转导通路抑制有关。
  摘要[2993]  PDF
HPV E6/E7 mRNA检测对ASCUS患者临床分层处理价值评价
  朱远航; 任琛琛; 张小安; 崔世红; 杨立; 刘灵  2017,33(8):595-598
目的:探讨HPV E6/E7 mRNA检测在意义不明确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人群进一步处理措施中的分层管理价值。方法:对112例ASCUS患者,同时行HPV E6/E7 mRNA、HPV DNA检测以及阴道镜下活检。结果:(1)ASCUS患者宫颈活检结果分布于宫颈炎及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Ⅱ、Ⅲ病变中。(2)HPV E6/E7 mRNA检测ASCUS中高级别病变的敏感性(94.44%)与HPV DNA检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特异性(45.74%)高于HPV DNA检测(1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随着宫颈病变级别升高,HPV E6/E7 mRNA载量增加,且各级别病变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3); HPV DNA载量在各级别病变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83)。(4)ROC曲线确定的HPV E6/E7 mRNA诊断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的最佳诊断临界点为543.64 copy/ml,曲线下面积为0.780。结论:ASCUS病理结果具有多样性,HPV E6/E7mRNA检测不仅可以检出其中的高级别宫颈病变,减少了不必要的阴道镜检查及活检,还能及时发现潜在高级别宫颈病变,避免高危患者漏诊。
  摘要[5675]  PDF
miR-18a调节HTR-8细胞中雌激素受体α表达的研究
  杨洋; 徐妍妍; 马媛  2017,33(8):599-602
目的:研究微小RNA-18a(miR-18a)在人正常滋养细胞(HTR8)中对雌激素受体α(ERα)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miR-18a前体分子[miR-18a类似物(miR-18a mimics)、miR-18a空白载体、miR-18a抑制物(miR-18a inhibitor)]转染HTR-8细胞,分为实验组1、阴性对照组(NC组)、实验组2。RT-PCR检测转染后各组中miR-18a的表达情况; RT-PCR与Western-blot检测HTR-8细胞中ERα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1细胞中miR-18a的表达与NC组(0.407±0.019)相比明显增高(0.880±0.060),实验组2细胞中miR-18a的表达显著降低(0.160±0.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48小时后实验组1ERαmRNA的表达(0.249±0.003)与NC组(0.313±0.01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2 ERα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0.823±0.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2 ERα蛋白表达水平(1.030±0.006)与NC组(0.960±0.008)相比有增高,实验组1 ER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0.660±0.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人正常滋养细胞中,miR-18a可能在转录和翻译水平均对ERα具有调控作用。
  摘要[2822]  PDF
Ⅰ型子宫内膜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分析
  张庆华; 徐文生; 蓝喜  2017,33(8):603-605
目的:探讨Ⅰ型子宫内膜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合理手术范围提供依据。方法:对136例Ⅰ型子宫内膜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单因素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多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136例Ⅰ型子宫内膜癌患者盆腔淋巴结阳性率9.56%(13/136)。单因素分析表明Ⅰ型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学分级、癌灶直径大小、肌层浸润深度、脉管浸润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 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组织低分化、肌层浸润深度≥1/2、癌灶直径≥2 cm、有脉管浸润是Ⅰ型子宫内膜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Ⅰ型子宫内膜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低。组织低分化、肌层浸润深度≥1/2、癌灶直径≥2 cm、有脉管浸润的Ⅰ型子宫内膜癌患者更易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
  摘要[5448]  PDF

本期目录

四川省医学会关于征集学会会史的公告
  2017,33(8):605
1927年5月,四川省医学会成立。为全面、客观地记述四川省医学会的历史与现状,以史为鉴,启迪后人,开创未来,四川省医学会将编撰《四川省医学会会志》。为广泛收集相关会史资料,特向社会各界征集四川省医学会成立90年以来,在组织建设、学术活动、继续医学教育、卫生下基层、科普工作、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医学期刊建设、社会公益事业,以及其他重大活动、重要人物的历史史料、图片、音像资料和实物,或相关线索。会史资料一经采纳,四川省医学会将给予100~3000元(税后)不等的奖励。
  摘要[2728]  PDF

循证医学

胎儿镜下气管球囊阻塞术治疗先天性膈疝效果的系统评价
  徐婷婷; 何文; 刘丹霓; 邓春艳; 黄桂琼; 王晓东; 余海燕  2017,33(8):606-610
目的:系统评价胎儿镜下气管球囊阻塞术(FETO)对先天性膈疝(CDH)的治疗作用。方法:计算机全面检索相关文献数据库关于FETO对CDH胎儿治疗作用的相关文献,检索英文数据库:Embase、Pub Med、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CRT)、Web of Science、ACP、Medline及Ovid; 检索中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VIP),万方; 手工检索相关会议资料、论文集及学位论文汇编等。检索时间为自建库至2016年9月,检索内容为FETO对CDH胎儿治疗作用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法,对检索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Meta分析,参照PRISMA报告规范进行报告。其异质性采用I~2检验,I~2≤5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I2>50%采用随机效应模型; 采用Mantel-Haenszel法评估RR和95%CI。结果:检索相关文献,共两篇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纳入受试者孕妇共65例。对纳入研究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评价结果显示纳入文献质量适中。FETO组和对照组均未发生孕产妇死亡和输血。FETO组与对照组妊娠结局的Meta分析结果示:FETO明显增加早产(RR 1.99,95%CI 1.09~3.61,P=0.02)和未足月胎膜早破(RR 2.41,95%CI 1.26~4.61,P=0.01)的发病风险,而胎盘早剥(RR 3.55,95%CI 0.43~29.42,P=0.24)、母体感染(RR 3.32,95%CI 0.36~30.21,P=0.29)和新生儿存活(RR 2.86,95%CI 0.10~80.82,P=0.54)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FETO增加早产和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发病风险,不增加胎盘早剥、母体感染、孕产妇死亡的发病风险,其治疗作用有待进一步评估。
  摘要[2442]  PDF

本期目录

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
  2017,33(8):610
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卫生计生委、中科院、工程院、自然科学基金会共同研究制定了《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1.不准由"第三方"代写论文。科技工作者应自己完成论文撰写,坚决抵制"第三方"提供论文代写服务。2.不准由"第三方"代投论文。科技工作者应学习、掌握学术期刊投稿程序,亲自完成提交论文、回应评审意见的全过程,坚决抵制"第三方"提供论文代投服务。3.不准由"第三方"对论文内容进行修改。论文作者委托"第三方"进行论文语言润色,应基于作者完成的论文原稿,且仅限于对语言表达方式的完善,坚决抵制以语言润色的名义修改论文的实质内容。
  摘要[2570]  PDF

论著与临床

黄体血流分级对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保守治疗的影响
  王丽; 吕淑兰; 杨筱凤; 白娥; 李扬; 杨婷; 赵娟  2017,33(8):611-615
目的:研究黄体血流分级对于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保守治疗的影响,为患者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6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就诊的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保守治疗1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妊娠黄体的血流分级分为0级组(31例)、1级组(34例)、2级组(38例)、3级组(29例)。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后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下降、包块缩小情况及疗效。结果:(1)黄体血流分级中0级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点血β-HCG水平均最低、下降至正常所需时间最短(14.39±2.67天),保守治疗后不同时间点包块直径均最小,包块完全消失所需时间最短(13.30±2.24天); 3级组患者血β-HCG水平均最高,下降至正常所需时间最长(27.04±4.56天),保守治疗后不同时间点包块直径均最大,包块完全消失所需时间最长(24.11±3.44天),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黄体血流分级中0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最高(90.32%),3级组最低(72.41%),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所有患者中不良反应包括血清转氨酶升高5例、胃肠道反应9例、困乏嗜睡4例,4组间不良反应比较经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守治疗结束后患者不良反应均消失。结论:黄体血流分级对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保守治疗有影响,血流分级越高,治疗所需时间越长,疗效越差。
  摘要[2712]  PDF

本期目录

书讯
  2017,33(8):615
兹有本刊常务编委,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石一复教授与医院妇科主任周坚红主任医生主编的《实用老年妇科学》一书,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全书120万字,23章,包括老年妇女相关基础理论、临床妇科的诊治、性、衰老、保健、手术、护理等问题,特别根据女性年龄特点对有关从围绝经期过渡和进入老年期的疾病,如围绝经期、绝经、骨质疏松、盆底和泌尿系疾病、肿瘤、炎症、手术等热点和重点论述较多。本书的编写力求
  摘要[2412]  PDF

循证医学

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关系的Meta分析
  张夏兰; 陈乐林; 王亚华; 刘钰; 张忠珏; 甘晓文  2017,33(8):616-618
目的:探讨不同人群中血管紧张素I转换酶(ACE)基因插入(I)/缺失(D)多态性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的关系。方法:检索Pub Med、Cochrane、清华同方、重庆维普,时间从该数据库建立至2016年10月1日。全面收集有关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与ACE I/D基因多态性相关的研究文献,制定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应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优势比(OR)及其95%CI表示。结果:纳入63篇符合条件的研究文献,其中42篇是对亚洲人群的研究,20篇是对欧洲人群的研究,1篇是非洲人群的研究,共纳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12030例(病例组),健康正常人群14090例(对照组)。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总体人群、亚洲人群和欧洲人群中,D等位基因、DD基因型以及II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布的差异性,D等位基因OR分别为1.42、1.47、1.34,P<0.00001、P=0.0004、P<0.0001; DD基因型OR分别为1.62、1.67、1.56,P<0.00001、P=0.0007、P<0.00001; II基因型OR分别为0.72、0.68、0.81,P=0.0003、P=0.002、P=0.10。结论:ACE D等位基因和DD基因型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关系密切。在总体人群和亚洲人群中,II基因型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的一种保护性因素; 而欧洲人群未发现有关系。
  摘要[2651]  PDF

论著与临床

前次剖宫产术对再次妊娠影响的临床评价
  魏素梅; 金莹; 熊雯; 闫咨儒  2017,33(8):619-622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时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及不良分娩结局的情况。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5年10月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诊治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5960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非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经产妇6656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分娩后母儿情况。结果:观察组前置胎盘、胎盘植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产、胎膜早破、胎儿生长受限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重型胎盘植入(穿透型、植入型)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输血、子宫切除、产褥感染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后出血率及新生儿窒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增加了再次妊娠时妊娠期并发症及不良分娩情况的发生率,并且可能是导致重型胎盘植入的主要原因之一。严格控制首次剖宫产有助于改善母婴结局。
  摘要[2623]  PDF
无创产前检测进行染色体缺失或重复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
  吴莉; 陈敏; 钟进; 宋春林; 朱晓丹; 伍秋艳  2017,33(8):622-625
目的:探讨无创产前检测(NIPT)进行染色体缺失或重复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传统产前筛查异常、既往有唐氏儿分娩史及高龄孕妇等3500例孕妇采集外周血,采用Illumina测序技术检测母体血浆胎儿游离DNA(cff DNA),分析胎儿性染色体及除21、13、18号染色体以外的其他常染色体信息,对NIPT阳性的孕妇进行遗传咨询,对其中自愿进行介入性产前诊断的,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及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进行验证。结果:3500例接受NIPT的病例中,检出32例常染色体异常(除外21、13、18号),其中有11例接受介入性产前诊断,染色体核型分析及CMA检测分别提示3例异常,符合率27.3%(3/11)。检出45例性染色体异常,其中有23例接受介入性产前诊断,染色体核型分析及CMA检测分别确诊12例异常,符合率52.2%(12/45)。结论:NIPT在预测胎儿性染色体异常及常染色体(除外21、13、18号)异常方面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需要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和(或)CMA检测进行验证。
  摘要[2749]  PDF
过表达P57KIP2基因对滋养层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刘广钰; 刘兴会; 许文明; 何国琳  2017,33(8):626-630
目的:探究P57KIP2基因过表达之后对滋养层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q 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HTR8-/SVneo)过表达P57KIP2基因后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 用Transwell方法检测HTR8-/SVneo细胞过表达P57KIP2基因后迁移、侵袭能力生物学行为的变化; CCK8检测HTR8-/SVneo细胞过表达该基因后增殖能力的变化。采用免疫荧光检测HTR8-/SVneo细胞过表达该基因后,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变化。结果:滋养层细胞过表达P57KIP2基因后,其mRNA及蛋白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 P57KIP2基因过表达后滋养层细胞的迁移、侵袭数量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滋养层细胞的细胞相对吸光值48小时后明显增高(P<0.001); 过表达P57KIP2基因后滋养层细胞中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增高(P<0.05)。结论:P57KIP2基因可能会增加滋养层细胞迁移、侵袭以及增殖能力,P57KIP2基因可能参与调控滋养细胞的凋亡过程。
  摘要[2738]  PDF

技术交流

止血带渐进式应用控制凶险性前置胎盘出血量1例
  张雯文; 严小丽; 常青; 王丹  2017,33(8):630-631
1病例报告患者,25岁,因孕38周,发现前置胎盘2~+月,于2016年7月18日入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孕期未规范产前检查,孕3~+月开始反复阴道流血,少于月经量。孕6~+月在当地医院产检发现胎盘前置状态,孕37~(+6)周B超检查示:中央型前置胎盘伴植入。G_6P_2(剖宫产2次,术中经过不详)。入院查体:T 36.5℃,P 99/min,R 20/min,BP 104/62 mm Hg,神志清楚,贫
  摘要[2477]  PDF

教训分析

卵巢畸胎瘤破裂致腹腔异物性炎性肉芽肿形成误诊1例
  纪艺珍; 张佳荣  2017,33(8):632-633
1病例报告患者,62岁,因腹胀半月余,于2016年1月14日入我院。患者下腹胀不适半月余,无恶心、呕吐,无阴道流血、流液。患者平素体健,既往月经规律,G_2P_2,均为顺产,12年前绝经。查体:T 37℃,P 78/min,R 18/min,BP 110/60 mm Hg。双肺呼吸音清,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膨隆,全腹无压痛、反跳痛,因患者腹壁较厚,子宫及双附件触诊不满意,
  摘要[2489]  PDF

短篇报道

外阴Paget's病2例
  路程; 贺昕红  2017,33(8):633-635
1病例报告例1,患者,71岁,因外阴瘙痒3月,于2015年7月20日入院。患者3月前自觉外阴瘙痒,伴右侧大阴唇上方可见4~5个高出皮面的白色病变区,直径约0.2 cm,3天后瘙痒症状消失,伴脱屑,并形成直径约2 cm红色病变区,无渗出,就诊于外院风湿免疫科,进行相关风湿免疫方面的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1月前就诊于我院皮肤科,考虑"湿疹",给予曲安奈德益
  摘要[2455]  PDF
完全型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1例
  戴丽娜; 刘波; 王晶; 宋成文; 杨家荣; 潘铁军  2017,33(8):636-637
1病例报告患者,22岁,因发现腹股沟包块10年,原发性闭经,于2016年6月19日就诊于我院。社会性别女,2006年4月发现双侧腹股沟区包块,无疼痛及增大,未重视。2010年因无月经初潮发现先天性无子宫。2014年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发现为46,XY,未进一步诊治。21岁结婚,婚后性生活正常。患者父母非近亲结婚,家族中未发现其他人患此病。本次患者要求切除腹股沟包块入我院。入院查体:女性体态,身高170 cm,无喉
  摘要[2611]  PDF

用微信扫一扫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