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11期目录
浏览其它刊期:  
本期目录 本期封面 出版日期:2020-11-15
  

专题讨论

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复发性流产的处理
  孔令伶俐;许良智;  2020,36(11):801-803
<正>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在我国的定义为与同一性伴侣发生的3次或3次以上妊娠28周之前的胚胎丢失[1],而美国生殖医学学会则认为妊娠20周内2次或2次以上的妊娠丢失即可诊断为RSA[2]。根据不同的诊断标准,RSA在育龄期妊娠女性中的发病率约为1%~5%。RSA病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内分泌因素、解剖因素、遗传因素、感染因素和免疫因素等,其中黄体功能不全(luteal phase defect,LPD)是内分泌因素所致RSA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约占RSA女性的10%~25%。
  摘要[2567]  PDF
子宫结构异常所致复发性流产的处理
  常亚楠;段华;  2020,36(11):803-806
<正>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在各国的定义不同,我国将3次及3次以上妊娠28周前的胎儿丢失定义为RSA,但强调连续发生2次流产即应给与重视和评估[1]。RSA病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子宫结构异常、内分泌因素、感染因素、免疫功能异常、血栓前状态、孕妇的全身性疾病及环境因素等,其中子宫结构异常占RSA已知病因的首位。因此,及早发现子宫结构异常并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对于降低再次妊娠后流产的风险、提高妊娠活产率以及恢复女性生殖健康意义重大。本文就导致RSA的子宫结构异常及其处理进行阐述。
  摘要[2204]  PDF
免疫因素所致复发性流产的治疗
  黄炳乾;张建平;  2020,36(11):806-809
<正>我国通常将与同一性伴侣3次或3次以上在妊娠28周之前的胎儿丢失称为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1],但大部分专家认为2次或2次以上的胎儿丢失就需要进行评估和治疗。RSA的治疗主要以对因治疗为主,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往往能取得良好的妊娠结局。RSA的病因复杂,其中免疫因素占一半以上。导致RSA的免疫因素主要分为自身免疫因素及同种免疫因素两种,这两种免疫因素导致流产的机制并不相同。因此,针对免疫因素导致的RSA的治疗需要对其机制有深入地了解才能准确地把握治疗方案。
  摘要[2464]  PDF
遗传因素所致的复发性流产的处理
  雷彩霞;李大金;  2020,36(11):809-812
<正>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RSA)或者复发性妊娠丢失(recurrent pregnancy loss,RPL)已知的主要原因包括遗传因素及非遗传因素,遗传因素主要包括染色体异常和单基因缺陷。染色体问题较为明确,夫妻之一染色体异常可能导致反复胚胎染色体异常,而夫妻染色体正常也可能发生反复胚胎新发染色体异常,最终产生RPL。单基因缺陷可以解释部分RPL患者病因。应用全外显子检测技术可以提高不同种类RPL疾病在分子水平上的精确分类,并为未来精准医疗和药物开发提供切入口。植入前胚胎遗传学检测(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PGT)直接对胚胎来源的遗传物质进行分析,筛选整倍体胚胎,是降低流产风险和预防出生缺陷的一级预防措施。
  摘要[2117]  PDF
感染因素所致复发性流产的处理
  刘宏伟;  2020,36(11):813-814
<正>复发性流产(recuuent sponteneous abortion,RSA)是妇产科临床难题,其诊治是研究热点。虽然研究及检测技术不断进步,仍有近一半的病例不能明确原因。感染因素与流产有一定关系,能够造成菌血症或病毒血症的严重感染均可引起偶发性流产(sporadic abortion),但与RSA的关系相对较少。生殖道各种病原体感染及TORCH与RSA虽有一定关系,但不一定存在因果关系。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是晚期流产和早产的高危因素,但与早期流产的关系尚不明朗。由于感染性疾病的高发生率及治疗的可及性,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减少由此因素再次给患者带来的伤害,本文就其处理进行阐述,重在对后续妊娠的保护。
  摘要[2182]  PDF

临床病案讨论

月经紊乱10年,IVF助孕失败3次,反复孕酮升高半年
  谯小勇;秦朗;陈慧;马黔红;许良智;  2020,36(11):815-817
<正>患者,34岁,因月经紊乱10年,IVF助孕失败3次,反复孕酮升高半年,于2019年1月在我院就诊。患者平素月经紊乱,有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病史。10+年前,因右侧卵巢囊肿,PCOS于2009年8月在外院行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自诉术中发现卵巢多囊样改变,皮质偏厚,行双侧卵巢打孔术,具体不详。4年前患者因再次发现卵巢囊肿,并出现闭经,开始不规律使用戊酸雌二醇片雌二醇环丙孕酮片复合包装(克龄蒙)及戊酸雌二醇片(补佳乐)+黄体酮方案维持月经周期。
  摘要[2344]  PDF

指南解读与专家共识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21-羟化酶缺陷新指南解读
  潘萍;杨冬梓;  2020,36(11):818-821
<正>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ongenital adrenal hyperplasia,CAH)是一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由于类固醇合成酶缺陷,肾上腺皮质多种类固醇类激素合成不足,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上升,肾上腺皮质增生,前体物质堆积而导致皮质激素缺乏及继发高雄激素等症候群[1]。21-羟化酶缺陷(21-hydroxylase deficiency,21-OHD)是CAH最常见的类型,占90%~95%,亦是女性性分化异常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国内外报道发病率1/10000~1/20000[2]。21-OHD可引起致命的肾上腺失盐危象,导致新生儿死亡,高雄激素血症可引起儿童性发育异常和性腺轴功能紊乱,成年后可出现不孕不育、肿瘤、肥胖、高血压、骨质疏松和生活质量下降等一系列远期并发症;非典型CAH往往易被误诊而未能得到及时的正确治疗。本病有明确的治疗原则,合理管理可有效降低远期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促进长期健康。
  摘要[2374]  PDF
女性附件扭转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2020年版)
  袁航;张师前;赵霞;王玉东;王建东;薛凤霞;  2020,36(11):822-826
<正>附件扭转(adnexal torsion,AT)是指卵巢和(或)输卵管沿骨盆漏斗韧带及卵巢固有韧带轴线发生的解剖学变位[1],位居妇科急腹症的第5位[2]。AT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女性,其中以育龄期女性最为常见,其次为儿童期和青春期。AT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突发局限性下腹痛,伴或不伴恶心、呕吐。超声、CT、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对AT的诊断有一定辅助意义,由于缺乏典型临床特征,仍较难与其他常见急腹症相鉴别,容易造成漏诊、误诊。AT诊治延误可能会导致女性生殖及内分泌功能不同程度的受损乃至丧失[1],为此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负担。
  摘要[2324]  PDF

综述与讲座

回收式自体血在产科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
  曹甜甜;刘兴会;吕斌;  2020,36(11):827-830
随着国家二孩政策开放,瘢痕子宫、前置胎盘、胎盘植入等病例显著增多,发生产后出血风险大大增加,输血是该类患者重要的治疗措施。由于异体血源缺乏和异体输血可能带来得风险,近年来回收式自体血在产科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但受到目前技术的限制,回收式自体血在应用实践中仍存在羊水栓塞、白细胞、胎儿红细胞及影响凝血功能等问题。本文总结回收式自体血在阴道分娩及剖宫产中应用基本情况、存在问题、经济效益以及预测其未来发展方向。
  摘要[2167]  PDF
血脂异常对妊娠的影响及临床管理进展
  邱英;韩磊;胡翠芳;蒋红梅;  2020,36(11):831-833
适量的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对于妊娠前、妊娠期和产后女性的健康十分重要,在胎儿生长发育过程中也发挥着关键作用。妊娠期女性处于胰岛素抵抗的状态,血脂代谢也会发生一定变化,妊娠期高水平的甘油三酯、胆固醇及其代谢产物会使子代成年后更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倾向,积极干预妊娠期的血脂异常能使母体和子代均获益处。但目前尚未制定出妊娠期间各项血脂参数的正常范围,可选择的药物也有限,在使用前必须充分权衡利弊并取得患者同意,妊娠前的体质量控制是重要的临床管理措施。
  摘要[2156]  PDF
长链非编码RNA在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中的研究进展
  郭龙艺;梁雪芳;吴爱华;  2020,36(11):834-837
复发性流产(RSA)是妊娠期常见的并发症,为育龄期女性面临的生殖难题,且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已知病因包括染色体异常、感染、生殖道畸形、内分泌失调、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其余病因未明确,因病理机制未知,治疗方式局限,治疗效果不理想。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具有组织特异性,近年来研究表明,许多LncRNA在绒毛膜及蜕膜中差异表达,进一步研究发现LncRNA SLC4A1、lnc-49a、LncRNA SNHG7、LncRNA MALAT1、LncRNA HOTAIR、LncRNA PVT1等类型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发病相关,分别在转录、转录后及表观遗传层面调节其发病机制,通过NF-κB、Wnt/β-catenin、PI3K-AKT、PVT1/miR 424/eIF5A等信号通路对滋养细胞增殖、凋亡、侵袭能力以及绒毛膜血管生成等进行调控,这些研究发现了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为URSA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新的思路。
  摘要[2117]  PDF

论著与临床

人成熟卵母细胞玻璃化冻存时长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
  王洋;齐琳婧;刘涛;陶立元;牛子儒;严杰;马彩虹;  2020,36(11):838-842
目的:探讨玻璃化冷冻人成熟卵母细胞的时长是否会影响解冻后卵细胞的复苏率、受精率和临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8年6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成熟卵母细胞玻璃化冷冻,随后进行解冻受精形成胚胎培养移植的110例患者114个冷冻卵母细胞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卵细胞冻存时间分为3组,A组(冻存时间≤3个月)42例,B组(3个月<冻存时间≤12个月)42例,C组(冻存时间>12个月)30例,比较3组的卵细胞解冻复苏率、受精率、可利用胚胎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等指标。结果:114个冷冻卵母细胞周期中最短冻存时间4天,最长32个月,共行胚胎移植周期114个,其中新鲜胚胎移植周期77个,解冻胚胎移植周期37个。共解冻成熟卵母细胞1578枚,复苏率为77.69%(1226/1578)、受精率为69.35%(774/1116)、卵裂率为93.41%(723/774)、可移植胚胎率为42.19%(305/723)、优质胚胎率为33.06%(239/723)、每冻卵活产率为2.47%(39/1578)。3组年龄、不孕年限、基础卵泡刺激素(FSH)水平、窦卵泡数、解冻卵细胞数和男方精液情况等基本信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体质量指数(BMI)明显大于B组(P=0.038);3组的解冻复苏率、受精率、卵裂率、可利用胚胎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和活产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5例活产新生儿均未发现先天畸形。结论:人成熟卵母细胞的发育潜能不会随着冷冻时间的延长而减低,玻璃化冷冻卵母细胞可获得比较满意的复苏效果。
  摘要[2246]  PDF
子宫内膜增生症保守治疗疗效及分娩结局的相关因素分析
  任芳;马源蔚;李彩瑜;杨思远;韩品;张飞跃;温静;  2020,36(11):843-847
目的:为了分析子宫内膜增生症患者使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和(或)高效孕激素保守治疗的完全缓解率、复发率、顺利分娩情况及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经本院病理确诊为子宫内膜增生不伴不典型增生(EH)和(或)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AH)并使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和(或)高效孕激素治疗的10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EH患者每6个月、AH患者每3个月进行一次宫腔镜探查和子宫内膜诊刮病理检查,评价子宫内膜逆转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109例患者中完全缓解90例(82.57%),完全缓解后复发9例(10.00%);完全缓解中EH患者51例(56.67%),暂无生育要求15例(29.41%),顺利分娩30例(58.82%),AH患者39例(43.33%),暂无生育要求17例(43.59%),顺利分娩12例(30.77%)。其中,体质量指数(BMI)<30 kg/m~2(OR 0.08,P<0.05)、使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的患者(OR 4.86,P<0.05)更易达到完全缓解;BMI<30 kg/m~2(OR 30.60,P<0.05)、使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OR 0.07,P<0.05)均可降低复发率;BMI<30 kg/m~2(OR 3.81,P<0.05)、病理类型为EH(OR 83.99,P<0.05)、应用辅助生殖技术(OR 43.36,P<0.05)的患者完全缓解后更易顺利分娩,AH的患者应用辅助生殖技术可改善完全缓解后顺利分娩的结局。结论:对于强烈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子宫内膜增生症患者,使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和(或)高效孕激素保守治疗可取得较满意的疗效,推荐优先使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肥胖患者在治疗期间应同时减重,有胰岛素抵抗和糖代谢障碍的患者建议同时口服二甲双胍;完全缓解后有妊娠意愿的患者应用辅助生殖技术可提高顺利分娩成功率。
  摘要[2305]  PDF
小剂量地塞米松片对IVF/ICSI-ET促排卵过程中孕酮水平及助孕结局的影响
  刘尧芳;付正;文露;王芳;黄桂英;  2020,36(11):848-851
目的:探讨小剂量地塞米松片对体外受精/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促排卵过程中孕酮水平和助孕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IVF/ICSI-ET助孕的不孕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促排卵过程中非扳机日孕酮≥3.18 nmol/L的IVF/ICSI-ET患者567例,均常规促排卵,实验组(221例)加用地塞米松片0.75 mg/d口服直至扳机日,对照组(346例)仅常规促排卵。比较两组患者孕酮水平的变化,以及成熟卵率、优质胚胎率的差异;分析使用地塞米松片不同天数对助孕结局的影响。结果:实验组扳机日孕酮水平及因扳机日高孕酮取消移植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使用地塞米松片1~2天、3~4天、≥5天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VF/ICSI-ET促排卵过程中,地塞米松片应用于非扳机日孕酮水平≥3.18 nmol/L的患者可降低扳机日孕酮水平及周期取消率。
  摘要[2214]  PDF
双胎脐带插入方式与双胎不良妊娠结局的临床研究
  唐英;罗红;田甜;蒋瑜;万晋州;王紫薇;  2020,36(11):852-855
目的:实施前瞻性研究探讨双胎脐带插入方式与双胎特有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就诊,孕11~14周经超声筛查为单绒毛膜双胎(MCDA)及双绒毛膜双胎(DCDA)孕妇,根据脐带插入方式分为脐带异常插入组(包括边缘性插入组及帆状插入组)和正常插入组。并比较不同插入方式的不良妊娠结局[双胎胎儿体质量相差大于25%(EFW>25%)、选择性胎儿生长受限(sFGR)、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结果:(1)共纳入319例双胎,DCDA 213例(66.8%),MCDA 106例(33.2%);边缘性脐带插入113例(35.4%),帆状插入42例(13.2%),正常脐带插入164例(51.4%)。(2)MCDA双胎中脐带帆状插入在诊断为sFGR(OR 8.55,P<0.05)、TTTS(OR 5.33,P<0.05)、EFW>25%(OR 4.27,P<0.05)中的比例明显高于正常插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其边缘性插入在诊断为以上三项中的比例与正常插入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DA双胎中脐带帆状插入率与边缘性插入率在EFW>25%、sFGR中分别与正常插入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边缘性插入组和帆状插入组中双胎中较小胎儿的发生率均高于正常插入组(P<0.05)。结论:脐带帆状插入在MCDA双胎中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较高,而脐带帆状插入与边缘性插入在DCDA双胎中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不明显。孕期检查需要筛查脐带插入情况,能为双胎孕期管理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摘要[2279]  PDF
人巨细胞病毒IE1-72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殷敏;陈爱平;丁朝霞;姚玉霜;王畅;杨红娟;  2020,36(11):856-859
目的:研究人巨细胞病毒(HCMV)即刻早期1-72(IE1-72)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EO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探讨HCMV IE1-72蛋白与EOC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1~12月收治的66例上皮性卵巢癌及30例卵巢囊腺瘤组织中HCMV IE1-72蛋白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与肿瘤分期、新辅助化疗(NACT)和预后的关系。结果:EOC的HCMV IE1-72蛋白阳性表达率(82%)明显高于卵巢囊腺瘤(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MV IE1-72蛋白阳性表达率与EOC患者年龄、初诊癌抗原125(CA125)水平、肿瘤组织病理类型无明显相关性(P>0.05)。Ⅲ期、Ⅳ期EOC的HCMV IE1-72蛋白广泛阳性表达率(66%)明显高于Ⅰ、Ⅱ期(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术前行NACT的EOC中HCMV IE1-72蛋白广泛阳性表达率(75%)明显高于未行NACT(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HCMV IE1-72蛋白广泛阳性表达者的总生存期明显短于局灶阳性或阴性表达者(39个月vs 41个月,P=0.03)。结论:HCMV IE1-72蛋白在EOC中高表达,HCMV感染与EOC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相关性,并影响患者预后,但其确切的肿瘤调控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摘要[2093]  PDF
剖宫产术后再妊娠人群的妊娠间隔对母婴不良结局的影响
  张立阳;李佳钋;侯悦;乔宠;  2020,36(11):860-863
目的:研究妊娠间隔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患者的母婴结局的影响,以利于产科医生为剖宫产后有继续妊娠意愿的妇女提供有关妊娠间隔的指导。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单胎妊娠孕妇1515例,按照再次妊娠间隔分为0~12个月、13~24个月、25~60个月、大于60个月4组,分别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并按照调整因素的不同建立三个模型,观察不同妊娠间隔对不同母婴结局的影响。结果:1515例患者中,大于60个月组所占比例最多,为54.7%(n=828),而0~12个月组所占比例最少,为1.3%(n=19)。在调整混杂因素最多的模型中,较短的妊娠间隔(0~12个月)会增加早产的风险(OR 4.30,95%Cl 1.27~14.60),而过长的妊娠间隔(大于60个月)则会增加早产(OR 2.13,95%Cl 1.10~4.13)、胎膜早破(OR 2.42,95%Cl 1.01~5.80)、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风险(OR 2.65,95%Cl 1.07~6.60)。其他并发症在最终的模型中并未发现与妊娠间隔有明显关联。结论:对于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患者,较短的妊娠间隔(小于12个月)会增加早产的风险,而较长的妊娠间隔(大于60个月)则会增加早产、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风险;此结论可以为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患者提供有关妊娠间隔的指导。
  摘要[2151]  PDF
电刺激生物反馈及阴道哑铃Kegel锻炼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张惠文;付婷婷;赵淑萍;汤云;  2020,36(11):864-867
目的:探讨电刺激生物反馈联合阴道哑铃锻炼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产后综合管理门诊诊治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疾病(肌力<Ⅲ级伴有轻度压力性尿失禁和盆腔脏器脱垂Ⅰ~Ⅱ期)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使用阴道哑铃配合盆底肌肉锻炼(即Kegel运动)治疗;研究组60例采用盆底肌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阴道哑铃Kegel锻炼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盆底肌力、压力性尿失禁及盆腔脏器脱垂程度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盆底肌手测肌力、Ⅰ类肌纤维最大值、Ⅱ类肌纤维平均值情况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升,且研究组患者盆底肌力、盆底Ⅰ类肌纤维最大值、Ⅱ类肌纤维平均值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压力性尿失禁症状均有改善,有效率分别60.0%、85.0%,研究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盆腔器宫脱垂定量分期法(POP-Q)分期情况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刺激及生物反馈疗法联合阴道哑铃Kegel锻炼更有助于患者产后盆底肌力增强、压力性尿失禁及盆腔脏器脱垂症状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2180]  PDF
宫腔镜下子宫完全纵隔电切术93例患者的妊娠结局及影响因素
  曹剑;杨静;顾小燕;许锋;王素敏;杨大震;  2020,36(11):867-871
目的:分析腹腔镜监护宫腔镜下子宫纵隔电切术治疗93例子宫完全纵隔患者的生殖预后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7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收治的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93例子宫完全纵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电话追踪及门诊随访妊娠情况,统计分析妊娠情况及影响术后妊娠的相关因素。结果:对93例患者的术后生育情况进行跟踪记录,随访12~24个月,随访中位数20个月。(1)术后76例(81.72%)获得妊娠,累计妊娠次数83次,其中流产累计24人次,活产累计59例;59例活产中,47例(79.66%)剖宫产,12例(20.34%)顺产。与手术前比,手术后妊娠人次和活产人次增加,人均妊娠次数和流产人次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宫腔镜二次探查后1个月妊娠13例(17.11%),2个月妊娠14例(18.42%),半年内共计妊娠46例(60.53%),术后1年共计妊娠61例(80.26%)。(3)妊娠患者的年龄、阴道纵隔、宫腔粘连与未妊娠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无盆腔粘连、有流产史和输卵管通畅的患者妊娠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盆腔粘连(OR 8.802,95%CI 6.035~10.635)、流产史(OR 5.053,95%CI 3.256~12.369)为术后妊娠的危险因素,输卵管畅通(OR 0.051,95%CI 0.016~0.436)为术后妊娠的保护因素。结论:腹腔镜监护宫腔镜下子宫纵隔切除术可以显著降低子宫完全纵隔患者的自然流产率,提高妊娠率和活产率,改善妊娠结局。盆腔粘连、流产史、输卵管是否畅通是影响子宫纵隔切除术后患者妊娠的独立危险因素。
  摘要[2768]  PDF
中孕期胎儿孤立性股骨及肱骨短小的临床预后
  张波;何敏;罗红;  2020,36(11):872-74
目的:探讨中孕期经超声诊断的无结构畸形和染色体异常的孤立性股骨及肱骨短小胎儿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行中孕期系统超声检查诊断为股骨及肱骨短小的病例(研究组),并进行妊娠期及产后的追踪随访,通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评价股骨及肱骨短小胎儿的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组75例,同时纳入对照组200例。妊娠期,研究组发生胎儿脐动脉频谱异常、子痫前期的几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0%vs 1.0%及6.7%vs 0.5%,P<0.05)。研究组患儿出生体质量低于对照组(2763.1 g vs 3111.6 g,P<0.01),其早产率(20.0%vs 9.5%,P<0.05)、低出生体质量儿及小于胎龄儿发生率(分别为22.7%vs 9.0%及20.0%vs 8.5%,P<0.01)均高于对照组。长骨短小胎儿预后不良的比例是对照组的3.8倍(95%CI 1.9~7.3)。结论:妊娠中期超声检查发现的孤立性股骨及肱骨短小胎儿出现妊娠期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较高,有必要进行恰当的产前咨询、密切的围生期监护及产后随访。
  摘要[2193]  PDF
剖宫产瘢痕妊娠继续妊娠19例临床观察
  罗莉;孙秋蕾;吴晓华;应德美;熊希;陈正琼;  2020,36(11):875-878
目的:观察剖宫产瘢痕妊娠(CSP)患者继续妊娠的母婴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1日至2020年7月31日CSP继续妊娠并在我院终止妊娠的患者19例,分析其临床结局。结果:19例患者终止妊娠平均孕周为35+4周(29+2~38+6周),12例(63.2%)发展为前置胎盘,术中证实18例(94.7%)有胎盘植入,其中11例(57.9%)为穿透植入,7例(36.8%)为肌层植入。术中出血量1000(200~3000)ml,输血量(红细胞悬液+自体血)660(0~2900)ml。1例行急诊手术者其出血量(3000 ml)及输血量(2900 ml)高于其余18例行择期手术者[1000(200~2500)ml,660(0~2900)ml]。产妇子宫保留率10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新生儿无窒息及死亡发生。结论:CSP患者继续妊娠发生胎盘植入可能性极大;有强烈生育意愿的CSP患者应在有条件的医院评估筛选后继续妊娠;建议终止妊娠选择行择期手术。
  摘要[2300]  PDF

短篇报道

妊娠期自发性腹腔内出血6例
  苗欣欣;赵福杰;  2020,36(11):879-880
<正>妊娠期自发性腹腔内出血(spontaneous hemoperitoneum in pregnancy,SHiP)是一类罕见、严重的妊娠期并发症,表现为妊娠中晚期、分娩期及产后发生的非创伤性的腹腔内出血,与妊娠不良结局息息相关,文献报道的孕产妇死亡率为1.7%,围产儿死亡率为26.9%[1],由于缺乏有效的预防措施,提高对SHiP的认识对改善妊娠结局至关重要。SHiP术前诊断结合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最终诊断标准[1]:妊娠中晚期、分娩期及产后6周内发生的非创伤性的腹腔内出血,排除子宫破裂、异位妊娠、胎盘早剥、动脉瘤破裂、HELLP综合征、恶性肿瘤破裂、肝/脾破裂、卵巢囊肿破裂及产后出血。
  摘要[2212]  PDF

用微信扫一扫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