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8期目录
浏览其它刊期:  
本期封面
  

专题讨论

卵巢癌的分子诊断与靶向治疗
  陆富年;张莉;陈刚;  2022,38(8):561-565
<正>在全球范围内,卵巢癌的死亡率在女性总体癌症中居于第5位,而在妇科肿瘤中,卵巢癌的病死率常年以来居于第1位[1];在中国人群中,近年来卵巢癌发病率虽有所下降,但死亡率持续上升[2]。卵巢的解剖位置特殊,起病隐匿,早期诊断困难,往往晚期才被发现,初次确诊时约3/4的患者就已出现广泛的腹腔转移。卵巢癌目前的标准治疗方案为最大限度的肿瘤细胞减灭术加铂类药物为基础的联合化疗[3]。标准治疗模式可使卵巢癌患者获得较好的缓解率,但容易复发,
  摘要[1048]  PDF
子宫内膜癌的分子诊断与靶向治疗
  王懿琴;陈晓军;  2022,38(8):565-569
<正>子宫内膜癌是一组起源于子宫内膜腺上皮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中国和西方国家逐年上升,危及妇女的生殖健康和生命安全。如何准确评估内膜癌生物学特征,针对性施予最佳治疗方案从而提升疗效是子宫内膜癌诊疗的核心问题之一。基于肿瘤组织学形态的传统病理学诊断是判断子宫内膜癌生物学特征的经典方法,但存在不同病理医师之间的组织形态学诊断一致率低,相同组织学形态及肿瘤分级的子宫内膜癌患者间预后差距大的问题。随着对子宫内膜癌分子特征的深入理解
  摘要[788]  PDF
子宫颈癌的分子诊断与靶向治疗
  徐智阳;刘淑娟;  2022,38(8):569-572
<正>子宫颈癌是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妇女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预计2022年我国将有11.1万新发病例和6.1万死亡病例[1]。对肿瘤基因组的深入认识、多种生物标志物的发现以及肿瘤免疫领域的探索催生出了子宫颈癌分子诊断及靶向治疗的众多成果,为探寻新的诊断工具提供了依据,改善了晚期/转移性子宫颈癌的治疗前景。1 子宫颈癌的分子诊断1.1 早期诊断的分子标志物现有病变分层标志物P16及Ki-67并不能满足预测癌前病变转归、
  摘要[726]  PDF
外阴癌的分子诊断与靶向治疗
  赖武江;李肖璇;王沂峰;  2022,38(8):573-576
<正>外阴癌是好发于绝经后女性的下生殖道恶性肿瘤之一,约占所有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4%。数据统计显示美国地区外阴癌每年发病约6330例,造成1560例死亡[1]。近年来外阴癌的发病率逐渐上升,且主要集中在小于60岁的女性群体中。肿瘤可来源于外阴的皮肤、粘膜及附件等组织。外阴癌的病理类型有鳞状细胞癌、恶性黑色素瘤、腺癌、基底细胞癌、肉瘤以及转移性癌等,其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鳞状细胞癌,在所有病理类型中占比超过80%[2]。
  摘要[810]  PDF
阴道癌的分子诊断与靶向治疗
  余庆;邹冬玲;  2022,38(8):576-579
<正>原发性阴道恶性肿瘤是少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其人群发病率仅为0.6/10万,占妇科恶性肿瘤的1%~2%。85%~95%的原发性阴道恶性肿瘤为鳞癌,其次为腺癌,而腺鳞癌、黑色素瘤、肉瘤、生殖细胞肿瘤、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等更为罕见。其诊断仍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因其病例数少,国内外均缺乏对其早期诊断及治疗方面的大样本、前瞻性的临床研究,故其治疗方案均参考子宫颈癌治疗方式。但随着免疫与靶向治疗相关研究的发展,基因检测对诊断及后续治疗的指导作用逐渐加重。本文就目前已有的阴道癌的分子诊断及靶向治疗研究进展做相关阐述。
  摘要[825]  PDF

临床病案讨论

BRCA1胚系突变预防性手术发现隐匿性卵巢癌
  冯征;居杏珠;陈小军;李海明;杨文涛;吴小华;温灏;  2022,38(8):580-581
<正>患者,53岁,2016年8月因BRCA1胚系突变预防性手术发现隐匿性卵巢癌1个月收治入院。患者2016年7月因卵巢癌家族史行基因检测发现携带胚系BRCA1基因致病突变,至当地医院就诊并要求行预防性双附件切除术。
  摘要[836]  PDF

指南解读与专家共识

卵巢上皮性癌一线化疗中国专家共识
  卢淮武;温灏;邹冬玲;殷霞;  2022,38(8):582-588
<正>卵巢上皮性癌是致死率最高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超过70%的患者确诊时处于疾病晚期,5年生存率约为48%左右。规范的化疗是延缓患者复发的重要措施。选择化疗方案时,必须考虑肿瘤的病理类型、分期、患者的状态、合并症等。国内外多个指南推荐了多个一线化疗的方案,但未推荐每个方案适用的优选人群。对Ⅰ期少见病理类型术后化疗适应证尚不明确。为指导卵巢上皮性癌一线化疗的规范应用,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委员会组织专家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讨论制定本共识,
  摘要[849]  PDF

综述与讲座

铂敏感复发性卵巢癌行二次肿瘤细胞减灭术的应用价值研究新进展
  刘舰鸿;郑莹;  2022,38(8):589-592
对于铂敏感复发性卵巢癌(ROC),行二次肿瘤细胞减灭术(SCS)患者是否受益目前仍有争议。大部分研究结果显示,铂敏感ROC患者通过SCS达无肉眼残留病变(R0),患者获益最大;若不能达到R0,推荐直接行化疗。但近期也有少数前瞻性研究与既往回顾性研究的结论相悖,否定了SCS在ROC治疗中的价值。临床对如何选取R0的铂敏感ROC患者目前暂无统一标准,妇科肿瘤医师可参考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推荐及目前各项评分系统(MSKCC标准、iMODEL评分及AGO评分),合理进行评估。此外,随着临床新型药物的应用,关于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PARPi)及贝伐珠单抗的维持治疗是否会弱化SCS在铂敏感ROC中的价值,尚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摘要[772]  PDF
子宫内膜容受性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
  徐少蓉;张耀;王亮;马黔红;  2022,38(8):593-596
胚胎质量和子宫内膜容受性(ER)是影响胚胎成功种植的关键因素。胚胎与子宫内膜的同步发育在胚胎种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成功率,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目标聚焦于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研究。但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的评估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方法,各生殖中心常按照既往经验指导临床工作。本文从超声、宫腔镜、形态学、分子生物学、组学等方面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评估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生对子宫内膜的评价以及改善治疗带来一定的帮助。
  摘要[996]  PDF

论著与临床

妊娠期糖尿病女性产后早期盆底肌功能状况分析
  侯琳;商敏;  2022,38(8):597-600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女性产后早期盆底肌功能状况,为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防治提供一定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分娩,并于产后6~8周在我院进行盆底功能筛查女性的临床资料,对176例GDM产妇、741例糖耐量正常(NGT)女性产后早期盆底肌功能进行比较。GDM组根据治疗方式进一步分为饮食运动+单纯饮食运动治疗组(A1组,170例)和胰岛素治疗组(A2组,6例)。结果:(1)本研究约95.4%的女性产后早期盆底电生理指标出现异常,78.7%的女性产后早期盆底手测肌力出现异常。(2)GDM组产后早期快速收缩最大值及手测肌力明显低于NGT组(P <0.05);A2组其耐力收缩平均值较A1组更低(P <0.05)。(3)GDM是女性产后早期多数盆底肌电指标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GDM女性产后早期盆底肌功能受损更严重,表明GDM可能是女性产后早期盆底功能受损的高危因素,应予以重视。
  摘要[799]  PDF
非重度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终止妊娠时机和方式的探讨
  孙瑜;张艳榕;李春艳;夏卿;黄钰;龙伟;  2022,38(8):601-605
目的:研究非重度妊娠期高血压和子痫前期孕妇终止妊娠的时机和方式。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住院分娩的819例非重度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孕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分娩孕周分为4组:A组孕37~37+6周、B组孕38~38+6周、C组孕39~39+6周、D组≥孕40周,根据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比较不同终止妊娠时机和分娩方式的母儿结局。结果:(1)终止妊娠时机:随分娩孕周增加,需口服降压药控制血压者的占比、重度子痫前期(SPE)、胎儿生长受限(FGR)发生率呈下降趋势,而产后出血发生率、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呈升高趋势(P<0.05)。胎盘早剥、新生儿窒息、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均发生于孕39周后。4组的引产成功率(53.85%、72.09%、70.27%、74.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FGR发生率(35.62%)显著高于其他3组(7.50%、2.03%、0.26%,P<0.05),新生儿出生体质量(2700.00±439.12 g)显著低于其他3组(3114.17±444.71 g、3285.04±414.14 g、3452.26±388.89 g,P<0.05),需口服降压药控制血压者的占比(73.97%)、剖宫产率(61.64%)、SPE发生率(39.73%)显著高于C组(56.50%、38.21%、16.26%,P<0.05)、D组(54.47%、44.74%、10.53%,P<0.05)。D组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其产后出血发生率(15.79%)高于C组(7.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终止妊娠方式:剖宫产组的需口服降压药控制血压者的占比(69.81%)、产后出血(16.71%)、SPE(30.46%)、FGR发生率(7.82%)均显著高于阴道分娩组(48.44%、6.92%、7.37%、2.68%,P<0.05),剖宫产组的新生儿窒息率(0.54%)和呼吸窘迫发生率(0.54%)与阴道分娩组(0.22%、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血压控制平稳、无并发症的非重度妊娠期高血压和子痫前期孕妇,孕37周后可积极终止妊娠,孕38周后引产成功率可能会有所提高,但分娩孕周不应超过39周,终止妊娠的方式首选阴道分娩。
  摘要[741]  PDF
259例死胎的病因分析
  杨晓燕;周玮;李子玮;  2022,38(8):606-609
目的:探讨死胎的病因及其发生率,分析其临床特征,以降低死胎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重庆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住院分娩的83430例孕妇及其围产儿资料,其中死胎259例,分析相关因素状态下死胎的发生率。结果:(1)总体死胎发生率为3.10‰,年龄≥40岁的高龄孕妇死胎发生率为9.14‰,经产妇死胎发生率3.79‰。(2)母体因素死胎发生率前3位为生殖器结构异常(14.76‰)、感染(14.47‰)、重度子痫前期(12.32‰);脐带及胎盘因素前3位为脐带过短(18.60‰)、脐带真结(16.50‰)、胎盘早剥(11.94‰);胎儿因素中胎儿结构及染色体异常死胎发生率为5.17‰,胎儿生长受限死胎发生率为9.22‰。(3)双胎妊娠死胎发生率为17.63‰,双胎之一存活活产率为37.07%,早产率为79.07%。结论:高龄(≥40岁)妊娠、经产妇、双胎妊娠是发生死胎的重点人群应加强围产期保健管理,积极治疗妊娠期并发症及合并症,提高助产技术,以降低死胎的发生。
  摘要[794]  PDF
不孕症患者生育二孩冻融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因素分析
  李惠溪;陈薪;罗琛;吴嘉敏;褚庆军;李雪兰;林敏;  2022,38(8):610-615
目的:探讨不孕症患者生育二孩行冻融胚胎移植(FET)的各种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2011年1月至2019年3月通过胚胎移植妊娠分娩1个健康孩子后再次行FET的不孕症患者235例的临床资料(均为在同一取卵周期中,且在本次FET周期中均移植2枚优质卵裂期胚胎),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FET临床结局(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活产率)的相关因素。结果:(1)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8 mm患者的种植率及活产率显著高于内膜厚度<8 mm的患者(P<0.05);前次分娩方式中剖宫产组患者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显著低于经阴道分娩组患者(P<0.05);移植2个8细胞胚胎组患者的种植率显著高于移植胚胎中不含八细胞胚胎组患者(P<0.05)。(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移植2个8细胞胚胎会显著提高临床妊娠率(OR>1,P<0.05),前次分娩为剖宫产会显著降低临床妊娠率(OR<1,P<0.05)。(3)在移植日内膜厚度<8 mm的患者中,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组患者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显著高于剖宫产组患者(P<0.05),而在移植日内膜厚度≥8 mm组中,各种临床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次分娩方式为剖宫产及当本次移植日内膜厚度不足8 mm时其临床结局不佳。移植胚胎中八细胞胚胎个数和分娩方式是不孕症患者生育二孩FET临床妊娠结局的显著影响因素。
  摘要[690]  PDF
多囊性肾脏发育不良胎儿的遗传学检测及妊娠结局分析
  陈菲;袁婷婷;陈敏;谢亦农;李南;翦薇;刘予;张慧敏;何文智;李志华;  2022,38(8):616-620
目的:探讨多囊性肾脏发育不良(MCDK)胎儿的遗传学病因、影像学诊断及相关预后。方法: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20年6月产前超声诊断为MCDK的214例胎儿,并分析其中进行侵入性产前诊断的77例病例的遗传学检测结果,同时追踪所有病例的预后。结果:(1)产前超声结果:214例囊性肾脏发育不良病例中,171例(79.9%)为单纯泌尿系统异常,43例(20.1%)合并其他系统异常。(2)遗传学检测结果:73例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检测的结果提示,1例(1.4%)为非整倍体,为21-三体综合征;9例(12.3%)存在CNV,其中8例(11.0%)含有致病性CNVs, 1例(1.4%)为临床意义不明染色体拷贝数变异(CNV)。7例行全外显子组测序(WES)检测(其中3例同时行CMA检查,结果提示未见异常)的结果提示,5例(71.4%)正常,1例(14.3%)存在可能致病变异,1例(14.3%)为不确定意义变异。(3)妊娠结局:失访21例(9.8%),人工终止妊娠83例(38.8%),胎死宫内1例(0.5%),产后死亡3例(1.4%),活产109例(50.9%)。出生的109例患儿中,102例为单纯泌尿系统异常,3例出生后死亡,41例患儿出生后出现患肾发育不良逐渐萎缩甚至消失。7例合并其他系统异常,患儿出生后均出现患肾发育不良逐渐萎缩甚至消失。结论:MCDK胎儿行CMA及WES可提高遗传学检出率,单侧MCDK胎儿不良妊娠率较低,预后较好,产后一般可正常生活。
  摘要[756]  PDF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自发性早产的高危因素分析
  夏雪梅;周梦林;陈丹青;  2022,38(8):621-624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自发性早产的高危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1月至2018年4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自发性早产237例(早产组),足月分娩474例(足月组)。根据分娩孕周将自发性早产组分为早期早产组和晚期早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早产的高危因素。结果:(1)早产组和足月组间孕次、年龄、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和孕晚期白细胞计数等因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早产组和晚期早产组间孕次、文化程度、孕晚期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35岁(OR 1.453,95%CI 1.026~2.058)、OGTT空腹血糖≥5.1 mmol/L(OR 1.464,95%CI 1.019~2.103)、孕晚期白细胞计数≥9.3×10~9/L(OR 1.601,95%CI 1.161~2.206)是自发性早产的危险因素(P<0.05);而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下(OR 2.328,95%CI 1.161~4.667)、孕晚期白细胞计数≥9.3×10~9/L(OR 2.483,95%CI 1.306~4.721)是早期早产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高龄、OGTT空腹血糖升高是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自发性早产的独立危险因素;文化程度低是早期早产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孕晚期白细胞高是两者共同的危险因素,上述人群需要重点关注。
  摘要[773]  PDF
慢性子宫内膜炎病因及抗生素治疗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
  王彦飞;倪亚莉;  2022,38(8):625-628
目的:探讨育龄期女性慢性子宫内膜炎(CE)常见病因,并分析抗生素治疗慢性子宫内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活组织检查的19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宫腔镜检查及子宫内膜组织CDl38、CD38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染色结果分为CE组(992例)和非CE组(986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CE的常见病因。观察CE患者抗生素治疗14天、28天后的临床疗效,多因素方差分析影响抗生素治疗CE临床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1)单因素分析显示,中、重度输卵管积水、子宫内膜异位症及阴道炎病史与CE有关(P<0.05);(2)接受14天抗生素治疗后的CE患者,其治愈率为75.0%(156/208);接受28天抗生素治疗后的CE患者,其治愈率为76.9%(40/52);(3)多因素分析抗生素治疗CE的影响因素显示:子宫内膜异位症(OR 3.465,95%CI 1.228~9.775,P<0.019),中、重度输卵管积水(OR 2.343,95%CI 1.069~5.039,P<0.034)是抗生素治疗CE 14天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此外中、重度输卵管积水(OR 6.071,95%CI 1.294~28.49,P<0.022)是抗生素治疗CE 28天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合并中、重度输卵管积水、子宫内膜异位症及阴道炎病史的患者CE发生风险增加,建议对合并有子宫内膜异位症,中、重度输卵管积水的CE患者先处理原发病而后助孕。
  摘要[686]  PDF
妊娠囊内注射甲氨蝶呤联合不同时机手术治疗晚期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临床研究
  程晓彤;牛菊敏;刘岩松;聂小毳;  2022,38(8):629-633
目的:探讨妊娠囊内注射甲氨蝶呤(MTX)预处理联合不同时机手术治疗晚期(≥孕8周)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CSP)的疗效及预后,寻找最佳的联合治疗时机。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沈阳市妇婴医院行妊娠囊内注射MTX预处理后手术治疗的晚期CSP患者378例。按照MTX预处理距手术时间分为5组:A组(1~4天),B组(5~7天),C组(8~10天),D组(11~14天),E组(>14天);比较各组患者联合治疗成功率、围手术期相关临床指标及预后情况。结果:A组、B组治疗成功率分别为93.94%、95.57%均高于C组、D组、E组(84.93%、84.85%、8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MTX预处理时间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P<0.05);术前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值及变化率在预处理1~4天上升后随预处理时间延长呈阶梯式下降(P<0.05);5组患者术后血清β-HCG降至正常时间、月经复潮时间、异常子宫出血及剖宫产切口瘢痕憩室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囊内注射MTX≤7天联合手术治疗晚期CSP,治疗成功率高、住院时间较短,是较适宜的联合治疗时机;MTX预处理≤7天的血清β-hCG下降程度对联合治疗成功率无显著影响,无需等待血清β-hCG显著降低后联合手术治疗。
  摘要[739]  PDF
静脉内平滑肌瘤病14例临床分析
  张昕蕾;张军;  2022,38(8):634-637
目的:探讨静脉内平滑肌瘤病(IVL)的临床特征及诊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安贞医院2018年3月至2021年9月诊治的IVL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生育史、既往疾病、临床表现、术前辅助检查结果,手术方式、手术效果等。所有患者均根据四种不同分型,选择相应的经胸、腹、盆腔或联合入路进行静脉内平滑肌瘤切除术。结果:最终纳入病例14例,其中5例为术后确诊。年龄35~61岁,平均年龄43.0±6.5岁。临床分期Ⅰ期6例,Ⅱ期1例,Ⅲ期4例,Ⅳ期3例。根据手术分期、患者耐受程度和肿瘤粘连程度,行A型手术6例,B型手术3例,C型手术3例,D型手术2例;妇科及多学科联合同期手术10例,分期手术4例;根治性手术10例,其余4例因肿瘤粘连严重或侵及范围较大,仅行部分切除。术后全部病例随访2~43个月,平均16.0±13.8个月。术后经盆腔血管及心脏超声复查手术部位无新发肿瘤,未根治的4例残留肿瘤无增大,患者自述症状较前明显缓解。结论:应结合影像学检查提高早期IVL诊断率。根据临床分期选择手术类型,需多学科管理。
  摘要[742]  PDF

短篇报道

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中肉眼可见发育完全的肠袢组织1例
  王碧辉;贾阿冉;王影;李瑶琪;李雪建;王卉菲;郭宇婧;贾赞慧;  2022,38(8):638-640
<正>1病例报告患者,17岁,因持续性右下腹隐痛2天于2020年12月11日收入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妇科急诊。患者平素月经规律,经量中,痛经(-),血块(-),末次月经:2020年10月30日。患者自诉2020年12月10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腹持续性隐痛,当日就诊于当地医院行腹部超声检查,结果提示畸胎瘤,大小约13.0 cm×7.8 cm×12.0 cm,建议手术治疗,未执行。2020年12月11日因持续性右下腹隐痛于当地市医院行腹部超声检查并同时行腹部CT检查,腹部彩超检查提示:盆腔内宫体上方偏左侧见13.0 cm×7.8 cm×12.0 cm中等回声光团,边界清,
  摘要[789]  PDF

用微信扫一扫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