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点击复制]
[点击复制]
【打印本页】 【下载PDF全文】 下载PDF阅读器关闭

←前一篇|后一篇→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本文已被:浏览 0次   下载 0 本文二维码信息
码上扫一扫!
2023FIGO新分期对子宫内膜癌诊治决策的影响
程傲霜;林仲秋
0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妇科肿瘤专科,广东 广州 510120)
摘要:
子宫内膜癌是全球最常见的妇科肿瘤之一,在全 球范围内发病率仍在上升。 在中国,子宫内膜癌的发 病率仅次于子宫颈癌,居妇科恶性肿瘤第 2 位[1] 。 子 宫内膜癌的治疗以手术为主,根据术后病理分期判断 患者生存预后并指导后续辅助治疗方案。 国际妇产 科联盟( FIGO) 制定的分期标准,被广泛采纳用于规 范子宫内膜癌的临床治疗。 自 2009 年 FIGO 分期更 新以来,得益于大量临床数据累积和生物信息学分 析,对肿瘤异质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子宫内膜癌不 同的病理分子特征和生物学行为与其不同的预后结 局密不可分。 2013 年,根据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 的肿瘤分子特征分析,将子宫内膜癌分为了 4 种分子 亚型,后考虑临床适用性简化成 ProMisE 分型,成功广 泛应用在临床实践。 分子分型让临床医生更好的理 解不同肿瘤亚型间的行为机制差异,提高了辅助治疗 的精准性和判断预后的准确性[2] 。 2020 年欧洲妇科 肿瘤学会(ESGO)、欧洲放射肿瘤学会(ESTRO)和欧 洲病理学会(ESP)联合对子宫内膜癌患者管理指南进 行了更新,整合了分子标志物和分子分型评估预后风 险等级,指导高危和高级别患者的辅助治疗和预后预 测。 2022 年欧洲内科肿瘤学会(ESMO) 参照 ESGO/ ESTRO/ ESP 指南修订了风险分组内容,再次强调了分 子分型、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VSI)在风险分层中的重 要影响,并对术后辅助治疗方案进行推荐。 在此背景 下,FIGO 于 2023 年 8 月正式发布了更新的子宫内膜 癌分期系统(以下简称新分期),本文将对新分期进行 解析,并就新分期对子宫内膜癌诊治决策所产生的影 响作一概述。
关键词:  
DOI:
基金项目:
()
Abstract:
Key words:  

用微信扫一扫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