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点击复制]
[点击复制]
【打印本页】 【下载PDF全文】 下载PDF阅读器关闭

←前一篇|后一篇→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本文已被:浏览 101次   下载 0 本文二维码信息
码上扫一扫!
产科超声多普勒血流评估新进展
陈欣林;黄慧;陈佩文
0
(湖北省妇幼保健院超声诊断科,湖北 武汉 430070)
摘要:
自超声检查首次应用于产科以来,已有近 50 年的历史。 60 年代 A 型超声开始有了双顶径(BPD) A型模式,以静态二维超声首次观察前置胎盘。 70 年代实时二维超声首次出现,80 年代多普勒超声问世,标志着超声诊断水平从结构学进入到血液动力学。 多普勒超声为研究子宫胎盘循环提供了一种无创的方法,90 年代末陆续建立了脐动脉 ( umbilical artery,UA)、子 宫 动 脉 ( uterine artery, UtA)、 大 脑 中 动 脉(MCA)、静脉导管(ductus venosus,DV)、脑/ 胎盘阻力指数比(cerebroplacental ratio,CPR)、脐静脉及各类心脏参数的不同孕周产科多普勒正常值标准[1] ,为评价子宫-胎盘-胎儿循环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产科多普勒的快速推广及临床普及,扩展了超声检查的应用范围,促进了胎儿医学的迅猛发展。 本文主要介绍产科多普勒(非心脏)相关技术及临床应用范畴的更新与进展。
关键词:  
DOI: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编号:2022YFC2704700);湖北省卫健委重点基金项目(编号:WJ2017Z019);湖北省卫健委创新团队项目(编号: WJ2018H0132 ); 湖北省科技厅援疆援藏重点专项(编号: 2018AKB1496);湖北省科技厅重点研发计划(编号:2020BCB002)
()
Abstract:
Key words:  

用微信扫一扫

用微信扫一扫